诗歌教学课件(徐志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世纪中国诗歌的起源与发展现代诗歌当代诗歌徐志摩《偶然》戴望舒《雨巷》卞之琳《断章》现代诗歌教学重点•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主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现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一、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世纪初:新诗的“尝试”•20年代:徐志摩与新月派•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40年代:穆旦与九叶派(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先(二)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关于“新月派”•徐志摩诗歌:“爱、美、自由”•代表作:《偶然》•音乐美1、新月派1923年3月,徐志摩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其成员有胡适、陈西滢、杨振声、林徽因等,多有欧美留学经历。稍后闻一多、余上沅、梁实秋、熊佛西、沈从文等亦加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代表是闻一多、徐志摩,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徐的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影响颇大。后期由于闻的兴趣逐渐转向学术研究,徐为新月领袖,,作品多有徐式苍白迷惘的倾向。徐去世后新月派走向衰落。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突出的贡献在于新诗的格律性方面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新月派(二)•启发者:泰戈尔•开创者: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理论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女杰:凌叔华、方令孺、林徽因•后起之秀:卞之琳凌叔華與丈夫陳西瀅2、关于徐志摩徐志摩,現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國学习銀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別生(寻罗素不得,狄更生推荐),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詩人的影响•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散文也自成一格,《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第一版线装本封面诗人影集诗人影集(二)1924泰戈尔访华时与林徽因担任翻译陪同诗人影集(二)张幼仪:自强、理财、相夫教子•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C指代张幼仪)•1953年苏纪之结婚•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张幼仪的爱情观•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林徽因(1904-1955)陆小曼(1903-1965)《玉堂春》翁瑞午,鸦片,画师陆小曼•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尔尔者?•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诗人手迹《翡冷翠的一夜》代序片断致林徽因书致陆小曼诗人手迹•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一一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谶语•志摩之死•……同时天上那一点子黑的已经迫近在我的头顶,形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忽的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硼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诗人影集(三)硖石西山白水泉徐志摩现墓地再别康桥徐志摩祖居3、徐志摩的创作分期•1927年为界•前期(1921——1927),是“理想—浪漫”期,在此期间,写作并结集出版《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前者侧重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主要表现爱情思绪。(《雪花的快乐》等)•后期(1927——1931)为“迷惘—沉落”期,由于其资产阶级政治理想的破灭,加上个人生活上的种种不愉快,思想日趋沉落,而诗作也倾向于感伤苍白。(《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两个时期的分界之作:《偶然》、《丁当——清新》诗歌艺术:清澈秀逸的意境轻俏飘逸是徐志摩大部分诗歌的艺术境界,由此又构成了他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如诗人所评说的康桥的自然风光:“康桥的Backs自然有它的特长,……它那脱尽尘埃气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生化了音乐的神味”。(《我所知道的康桥》)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麓【拼音】:[lù]【字义】:1.山脚下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②亦作凝凝的。格调:“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韵律: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扬”就不乏轻快的韵律。意象: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追求心中的美。只有当追求和守护的梦幻终被现实的锐利刺破之时,《风》才最后敞开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无限留恋和惆怅。结构•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语言上•在用词上,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三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他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朱香梅”徐志摩《猛虎集》序文:“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意境,一般来说是指诗中情与景契合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中的情显然是属于诗人主观方面的。诗中的景,即使是客观的景,因主观的情的作用也带有诗人主观的色彩。唐人诗话有云:“夫诗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举体便逸”。(皎然《诗式》)说明了意境、风格、艺术个性之间的关系。徐志摩诗歌清澈秀逸的意境,是他“取境偏逸”的结果。徐志摩偏爱着飘云的自在、流泉的欢欣,爱恋的温馨,随风而逝的梦境。就诗歌语言来说,徐诗偏爱的是素净、天然、流动。就诗人气质而言,徐志摩偏向于超尘拔俗、倜傥风流的特征。“偏”在这里就是艺术个性。《黄鹂》(发表于1930年2月)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这种神秀飘逸的诗情意象,就是诗人的象征。梁启超评价徐诗说:“此意平生飞动”;朱自清说:“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徐志摩自己说“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王国维评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李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深,李后主是也。”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洄【拼音】:[huí]【字义】:1.水回旋而流。•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六节中反反复复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多重的回归与复沓,像是在梦境中回到初点,又散发开来,缓缓讲述那动人又伤人的爱恋。句末的押韵,节奏敲击进心中,不知不觉刻下了印记。藤花前–独过静心斋林徽因紫藤花开了轻轻的放着香,没有人知道......紫藤花开了轻轻的放着香,没有人知道。楼不管,曲廊不做声,蓝天里白云行去,池子一脉静;水面散着浮萍,水底下挂着倒影。紫藤花开了没有人知道!蓝天里白云行去,小院,无意中我走到花前。轻香,风吹过花心,风吹过我,——望着无语,紫色点。展缓林徽因当所有的情感都并入一股哀怨如小河,大河,汇向着无边的大海,——不论怎么冲急,怎样盘旋,——那河上劲风,大小石卵,所做成的几处逆流,小小港湾,就如同那生命中,无意的宁静避开了主流;情绪的平淡越出了悲怒。停吧,这奔驰的血液;它们不必全然废弛的都去造成眼泪。不妨多几次辗转,溯回流水,任凭眼前这一切缭乱,这所有,去建筑逻辑。把绝望的结论,稍稍迟缓,拖延时间,——拖延——理智的判断,——会再给纯情感一种希望!原载1947年5月4日《大公报·星期文艺》台湾有一位作家陈韵琳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说:“由於研究徐志摩,使我重新認識了林徽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徐志摩诗歌艺术:回旋婉转的音韵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个日本女郎道别时的神态口吻,对诗人而言,仅是一刹那的感受。诗歌只有5句48字,就构想出一幅淡雅秀美的清水芙蓉图,把这刹那的感受,永远的定格下来。诗歌的音韵与意境契合,回旋往复,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最是那——温柔”,“不胜——娇羞”,“珍重、蜜甜——忧愁”:仄起平收,关联呼应,读起来声高声低,从容舒缓。表达出忧愁中渗入了蜜甜的细腻微妙的情感。最后一句“沙扬娜拉”四个平声字,回味无穷。徐志摩说:“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的流通,一首诗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称和流动……一首诗的字句是本身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诗刊放假》)诗歌节奏的产生,主要来自内在的诗情律动;以及节奏的变化和流动,诗才具有音乐美,押韵与否,尚在其次。徐志摩诗歌特色:不粘着•陈西滢:朋友里缺不了徐志摩,徐志摩是“我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不粘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