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尤尔根·哈贝马斯HabermasJürgen1929年~哈贝马斯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1929年生于迪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1961年获大学教授资格,任教于海德堡大学。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哲学、社会学,并协助T.W.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71年任普朗克科学技术世界生存条件研究所领导人。后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代表作包括:•《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理论和实践》、•《知识和人类旨趣》、《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合法性危机》、•《文化与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沟通与社会进化》、《沟通行动理论》、•《真理与论证》、《包容他者》、•《事实与价值》、《认识与兴趣》、•《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交往行为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后形而上学思想》一、认知兴趣结构理论•“兴趣”(interest)是指人的乐趣,是人们需求满足的乐趣,这种乐趣和某个对象的存在或某个行为的存在的观念相关联。•兴趣分为两类经验的兴趣:来自于需要,受功利目的支配,是由令人愉悦的或有用的东西刺激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嗜欲力。理性的兴趣:也称纯粹的兴趣,超越了实用功利之目的,由理性原则所决定,它不是来自于需要,而是“唤起需要”。一、认知兴趣结构理论•作为认识基础的不是“经验的兴趣”,而是“理性的兴趣”。理性的兴趣具有实践的品格。•哈贝马斯反对把兴趣视为心理的东西而排斥在认识过程之外,兴趣是认识的组成要素,内在于认识过程之中。•理性的兴趣和认识是高度统一的“交叉关系”,“兴趣先于认识,就像兴趣由于认识才得以实现一样。”兴趣对于认识具有基础的作用,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一、认知兴趣结构理论•“理性的兴趣”才是指导认识的兴趣,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第一、技术的认识兴趣:他指导着人们用工具和技术规范的知识去处理和认识自然。所涉及的对象领域是“关于事物和事件的现象领域”,所关心的只是对客观化过程的技术处理。•第二、实践的认识兴趣: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形成,所涉及的对象领域是“关于人及其表现的对象领域”,关心的是人与人相互间的可能的理解。•第三、解放的认识兴趣:以自我的解放为目的,它的作用在于产生自我反思,对应着反思批判性的科学。•认知兴趣结构理论具有强烈的先验主义倾向。二、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亦即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也是其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的初衷是解决社会危机,在他看来,人类的目标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哈贝马斯把交往理论作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他用“合目的的理性行为”泛指生产、劳动和科技活动,指出它们的工具性、目的性和策略性等特点。•交往行为是“由符号协调的相互作用,它服从必须履行的规范”•规则、语言和交往合理性是交往活动的三个要素。二、社会交往理论•哈贝马斯把社会活动划分为四种形式:•一、与客观世界相联系、以认识的真实性为标准的目的活动;•二、与社会世界相联系、以共同价值的正当性为标准的规范调节活动;•三、与个人的逐个世界相联系、以个人在公众面前的真实性为标准的戏剧活动;•四、交往活动,是最普遍、最重要的活动。二、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行为是语言的理解和交流的过程,只有通过语言的交往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哈贝马斯强调语言交流的对话功能。•交往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论证交往规则的普遍有效性。•哈贝马斯把主体性转化为“交互主体性”,把纯粹理性转化为“交往合理性”,把先验性转化为程序性的概念。二、社会交往理论•“理想的交往行为”是在没有任何强制条件下的平等、自由的对话。•对话各方遵守的规则类似康德所说的“绝对命令”:指按照那些能够普遍为人所遵守的规则进行交往活动。•交往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商谈伦理学”。三、晚期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哈贝马斯继承了社会批判理论,并把这一理论的防线享有拨转,提出了关于晚期资本主义理论,指出了其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新特征:•第一、国家的干预活动增强,这种干预活动必然保障了制度的稳定性;•第二、科学研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密切,这种密切关系使诸种科学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国家政治干预的目标是抵御危害资本主义制度的破坏性功能而维持现存制度。三、晚期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技术与科学今天具有双重职能:它们不仅是生产力,而且也是意识形态”。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执行意识形态的职能”说明其作用的:•首先,科学技术通过它的的客观强制性和合理性使发达资本主义的政治统治合法化。•其次,科学技术通过它的意识形态职能成为统治人的工具和热解放的桎梏。三、晚期资本主义与国家干预•哈贝马斯从技术决定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已不再适用,过时了:•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条件不存在了,(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劳动者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不可能是科学技术本身);•其次、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理论也不能加以运用了,但他并未否认阶级对立的潜伏;•再次、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及其概念也过时了,哈贝马斯提出用“劳动”和“相互作用”的概念取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范畴,企图用这两个范畴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是“意识形态的危机”,他把希望寄托在教育上,用“活动动机的道德化”和“社会意识的改良”来取代社会主义革命。四、解释学与交往理论•哈贝马斯没有简单的沿袭传统的解释学,而是对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传统进行了批判。•首先,他认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和唯心主义基础。•其次,认为伽达默尔解释学把传统凝固化了。•再次,认为伽达默尔把解释学的语言性在本体论上绝对化了。•又次,他主张限制解释学的普遍适用性,反对源于海德格尔的将解释学本体论化。•最后,他反对伽达默尔把意识形态批判隶属于解释学。四、解释学与交往理论•哈贝马斯形成了自己的解释学观点:•第一,哲学解释学的性质:“是用来对日常交往的结构进行哲学上的思考”。•第二,哲学解释学的功能:1、摧毁了传统社会科学自以为是的客观性,2、揭露社会学家的理论概念并不精确,3、使自然科学理论更加具有理性,4、把有成果的科学信息转变为社会生活世界的语言。•第三、哲学解释学的任务:对语言反思,对意识形态批判,为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服务。•第四、论述了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解”和“前理解”。五、哈贝马斯思想评价•哈贝马斯第一个明确提出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点;•他直接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结合现代社会的实践活动,创造了具有自己风格的社会交往理论;•他深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强调生活世界的奠基性、匿名性、在先行、有效性;•在解释学上有不同于伽达默尔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理论。五、哈贝马斯思想评价•哈贝马斯的理论与后现代有密切的关系,但他又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虽然批判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关人的异化和人性扭曲等现象,但他并不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否定现代主义,而是反复强调“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现代化是不断祛魅的过程”,这使他的思想具有典型的现代性。•同时,哈贝马斯在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关于“元叙事”的争论中又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性。•可见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很多人的思想都处在一种多元的状态。思考题•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的现实意义?•评述哈贝马斯的“认知兴趣结构理论”。•评述哈贝马斯的哲学解释学观点。参考书目•哈贝马斯《交往社会理论》,洪佩郁等译,重庆人民出版社,1994年•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李黎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韩秋红《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