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第一类、思考题第一章一、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先秦文学与文化的关系□1答:○1创始性。文学伴随着原始人类的生活而产生:是、文、赋等诸体具备,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叙事、写人、记言的史传散文相继诞生,诸子思想各成体系:说理文由简短的对话发展到成熟的长篇大论。○2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史传散文记史解经,却不乏哲理思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诸子散文运用多种文学艺术手法谈政治,说哲理!○3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实用性,或为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如《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判断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如史传散文的定是非,决嫌疑;或旨在揭示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如诸子百家为拯救社会而各陈己见;或自怨而生,抨击现实政治,如屈原之作《离骚》。○4不确定性。□2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化的关系先秦文学大致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一)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相连。(文学以巫文化为代表,文学与之适应)(二)西周春秋文化与礼乐文化、史官文化紧密相连(所存作品多为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三)战国诸子散文与百家争鸣的文化(士文化)现象紧密相连。(四)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二、传说(远古歌谣和神话)时期的概况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子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段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三、原始歌谣的特点内容:○1反映劳动生活、○2反映幻想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有宗教意识。艺术形式:○1语言古朴,节奏简单,一般是二言一拍形式○2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四、原始神话的性质及分类,原始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思维特点A性质: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B分类: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人类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神话!C蕴含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体现了先民的反抗意识。D思维特点:○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的自然观。○3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第二章一、《诗经》的编辑及流传情况A.编辑:诗经的编辑众说纷纭,主要有采诗、献诗、删诗之说。B流传:两汉时期,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奇人出自奇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为传播,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二、《诗经》六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艺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三、以所学作品为例,理解分析《诗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A.思想内容:《诗经》305篇作品,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变化过程。风、雅、颂三部分诗,精华在“十五国风”和“小雅”之中,大雅和颂诗主要是史料价值。《诗经》的诗按思想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祭祀诗:主要见于大雅和三颂,与宗法制相适应,祭祀以祭祖颂宗为主。○2农事诗《豳风七月》○3燕飨诗:指帝王大宴群臣宾客,又指亲朋欢聚宴飨,且有着重要的政治目的。《小雅鹿鸣》○4战争徭役诗:一是正面歌颂《大雅江汉》;二是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三是思妇。○5反映爱情的诗歌:单相思《周南关雎》;相互爱慕《邶风静女》;男思女《郑风出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的《鄘风伯舟》B艺术特色:○1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2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运用。○3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章、叠句、叠字、又叫重音。○4丰富生动形象的比喻。C以作品为例分析:《秦风蒹葭》蒹葭》是【诗经秦风】里一首优美的相思恋歌,是诗经情歌中有着永恒魅力,千古传唱的一首佳作。写作特色:○1情景交融的意境○2重章叠句的手法○3想找呢个意蕴的生成第三章一、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状况○1萌芽阶段:甲骨卜辞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而铜器铭文内容多为征伐、约契、祀典等记录。○2记言叙事之祖:《尚书》是上古记言史料的汇编。比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更具散文特征;《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3以叙事精彩著称的《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4《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史,以记言为主。○5《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史而以记人精彩著称的《战国策》里,人物的描写更为细致,性格更为鲜明。二、甲骨卜辞、铜器铭文、春秋笔法名词解释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占卜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钟鼎文。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和盟誓契约等。商周代铜器铭文比甲骨卜辞更多的表现了统治者的意志和历史的人生主题意识,主要表现在铜器是统治阶级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在铜器上镂刻铭文,目的是纪念统治阶级的祖先。春秋笔法: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证明定向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它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慰藉,并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喻褒贬的文字,称之为“春秋笔法”。三、以所学作品为例,具体全面分析《左传》《国语》《战国策》叙事、记言、写人的特点。1《左传》的叙事艺术在于注意运用前后呼应、倒叙、追叙等手法。2还表现在记述注意故事性、戏剧性和生活情趣化。有意追求一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3善于描写战争。《左传》的战争的描写,全面反映了《左传》的叙事的特点。4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结果。左传:以《秦晋殽之战》为例○1叙事的特点:(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把错综复杂的战事记述得明了有致的原因正是在这里。短短的一千字左右,就把复杂事件记叙得清清楚楚。(二)情节错落,故事曲折:。《秦晋肴之战》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裁材料和组织结构的艺术。(三)重点鲜明,反复照应:在事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总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文章的布局上也要根据需要突出重点○2写人的特点:。《左传》中所写的人物,不是叙述事件当中陪衬的、被动的角色,而是影响着事件进程的一系列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左传》的善于写人,还尤其表现在善于写处在战争各个方面、各个部位上的人物,善于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通过典型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乃至细节,刻划出人物活生生的个性。○3记言的特点:善于写外交辞令是《左传》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如:弦高是郑国的一个爱国商人,他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备,决心迎战。弦高意在言外的话语,使孟明逡行不进,领师而回。《国语》:以《邵公谏厉王弭谤》为例分析:《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国别史。○1、本文语言上代表了《国语》质朴平实的特色。召公进谏的一段话恳切扼要。他只是要把阐述的意见老老实实、有条有理地讲了出来,这同样也起到应有的感人作用。○2写人的特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也很生动,特别是暴君周厉王,文章完全略去了外形的描写,重在内在性格的揭示。○3叙事的特点:文章以明快而简洁的笔调记述了春秋时期一则历史事件:周厉王施行暴政,激起国人的不满和指责。全文多用于对话和记言的多达200来字,而召公的谏词又是泼墨的重点所在,是全文的精华之笔,体现了《国语》用记言来评述人物与事件的特色。《战国策》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全文贯穿的是纵横家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谋略,追求个人名利,尊士重士,热情讴歌多位侠烈之士的豪情壮举,并具有革命精神。艺术成就:1采用虚构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夸饰渲染。2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神态和描写来描写人物,达到出乎意料、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3采用了在人物事迹、材料的安排上相对集中的方法,并将人物事迹集中于一篇文章中,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开创了先例。4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形象鲜明,寓言深刻,浅显易懂。5语言风格铺张扬厉,气势恢宏,淋漓酣畅,辞采瑰丽。大量运用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1叙事的特点:(一)写冯谖的“无好”“无能”贪而不知足,伏下一笔,引起正文(1—2自然段)。(二)写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焚券市义,请复相位,请立宗庙)从正面表现冯谖才能。(3—8自然段)(三)总结冯谖对孟尝君的功绩○2写人的特点一、主要运用欲扬先抑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表现冯谖的才能:他三次弹铗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映他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凡的气概。这时的冯谖,是“才美不外见”。到孟尝君征求门下食客有谁能为他去薛收债时,冯谖却“署曰:‘能’”,孟尝君对他,由最初的“贱之”变为“怪之”,并且笑着说:“客果有能也”,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二、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有关人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冯谖对孟尝君说明了焚券市义的理由和情况,孟尝君反而“不说”。两相对照,反映出冯谖的政治远见和孟尝君识见的低下。○3记言的特点:a语言的含蓄:在本文中一般出现在不好明言之时,如: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这是想罢免孟尝君的托词。本意是孟尝君政治势力扩大,决定废除其相位。第四章一:简述先秦说理文的发展历程我国先秦诸子散文由最初简单朴素的语录式文章发展为逐渐成熟完备的文章,《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老子》中的文字犹如一组词义洗练的哲理诗,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感情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诸子散文的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论语》、《论语》创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墨子》的对话式论辩文。战国中期,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庄子》的丰富寓和崎岖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的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一孔子:儒学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历史主导地位,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不可否认,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它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儒学思想在后世的文化发展中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响下的中国社会在追求统一的形式化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洽满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二孟子:主要思想a.民本思想b.仁政学说c.道德伦理孟子思想对当今的影响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虽然是这样,但是这样的理念毕竟是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好的建议终究会被采纳。而也就是这样,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就是围绕着这条观点。如坚持“以人为本”。△三老子的思想:a.朴素辩证法思想。B.政治上: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D价值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