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风格1.古希腊建筑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宗教,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希腊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普通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希腊神殿建筑总的风格是庄重典雅,具有和谐、壮丽、崇高的美。古希腊建筑的特点:1、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2、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陶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女郎雕像柱式。3、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4、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艺术的和谐。5、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2.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3.拜占庭建筑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以古罗马的贵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基础。由于贸易往来,使之融合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化色彩,形成独自的拜占庭艺术。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在建筑及室内装饰上,最早的成就表现在基督教堂上,最初也是沿袭巴西利卡式的形制。但到5世纪时,他们创立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制,即集中式形制。这种形制的特点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形式,并以帆拱作为中介连接。同时可以使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新型空间形象。与古罗马的拱顶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4.罗曼建筑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著名实例: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5.巴洛克建筑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6、洛可可建筑洛可可式建筑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7、新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新古典主义装饰表现为下列特点:一是艳丽而丰富的色彩。通过色彩的巧妙对比,创造美妙的画境效果。二是把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在建筑中,既作为装饰又起到隐喻的效果。如菲利普•约翰逊、文丘里、格里夫斯和雅马萨基的一些作品,古典的柱式、拱券乃至山花和线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文脉上的勾连,并产生修辞效果。三是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在许多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方面是高雅精致的细部,一方面又有低俗粗犷的浑朴,两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互相对抗,又互相统一。文丘里的作品,主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丽的混乱;而斯特恩的一些作品,则为我们提供了浑朴与典雅完美结合的范例。8、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代表作—英国议会大厦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十八世纪60年代至十九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十九世纪30~70年代是浪浪漫主义代表作—圣吉尔斯教堂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英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是英国议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和曼彻斯特市政厅等。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而在法国、意大利则不太流行。1、国内异国风貌建筑开发模式青岛八大关“入住者养楼”模式:以城市周边旅游亮点景区及度假地产开发为目标,通过货币补偿、产权调换等方式,搬迁部分居民,通过公开招标,把使用权卖给有实力的人和单位。居住者在保持原汁原味、“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必须维修损坏部分并维护。遵循两个“绝对”:绝对不能随意改变房屋结构;绝对不能随意改变“小楼”外装修。广州沙面分别招商模式:以“商务文化旅游”为定位,政府通过房屋置换迁出居民,将欧式建筑翻新改造,使其成为“最值钱物业”。在置换出可商用的古建后,斥资整饬外立面以及基础设施,然后引入不同的投资者,形成以餐饮、商旅为主的有吃有玩的集中地。(非常喜欢沙面这个地方,下面的图片是作者以前去那边玩的时候用手机拍的,所以不是很清晰,那是个宁静的好地方,适合拍拖)2、国外历史风貌建筑开发模式威尼斯的静态保护模式:全城当作文物,房屋内外都作古董保护,经济因结构性单调乏力,旅游业多为观光,城市入不抵出,无力自救古屋古城的衰颓,加之海水上升与古屋古城下沉,危机已显而难解。古城古屋保护靠财政拨款,颇乏活力。卢塞恩生活情境再现模式:严格复古原有风貌,全城除古城墙与箭塔供游览外。能住人、开店等用的古屋,都精心维修,一如从“时光隧道”返回的入昔生活,靠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生财。自我精心呵护,富于持续发展的保护活力。欧庄园城堡出让模式:政府将有极大保存价值且需要修缮的建筑以极低的价格租售给有经济实力的人,但入住者必须用巨额资金,按规划保护、修缮这些庄园、城堡。3、国内成功特色风貌商业区开发模式上海“新天地模式”――开发商统一开发、招商模式:用旧建筑包装现代商业文化,让人既能在历史时空的隧道中穿梭,感受到历史的气息,又能享受现代时尚文化。目前,上海新天地已成为集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化休闲、文化、娱乐中心。开发模式由一个发展商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采取统一对外招商的办法,而且只租不卖,招租的对象均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广州“上下九”模式――政府统一引导、规划模式: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以市民消费为主。由于商铺多为私人产权,政府只能通过逐步的引导,来实现统一的规划,政府作为主要手法来规范市场,但至于经营者要卖什么,还是需要靠市场调节来运作。4、国内历史街区主要开发模式(1)政府投资进行整体改造、开发,保护地域历史建筑风貌及文化特征,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如成都宽窄巷子开发。(2)政府进行项目整理、产权清理,成片出让,吸引一级开发商进行旅游开发,如上海新天地开发模式。(3)对于已形成市场效益的区域,政府进行产权清理,分割建筑体进行出让,如青岛八大关和广州沙面。(4)对于初步形成市场效益的区域,开发商进行项目整理,虽然拆迁、置换成本高,但土地出让成本较低。总结:1、历史风貌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对历史地区保护与更新理论的认识,已经从简单的保护重点建筑转向保护成片的街区,从简单的保留硬体设施转向硬件与活动、文化氛围共同恢复。保护不限于建筑外壳,同时要展现内部生活动能,历史文化环境,才能创造富于持续发展的活力。2、商业盈利模式设计目前,国内历史街区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其一靠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增殖,通过房地产的开发获得投资回报,如上海新天地;其二通过出让独立别墅使用权,业主居住并养护,同时可以在允许范围内开展休闲项目,如青岛八大关和广州沙面;其三政府引导、管理,通过商铺出租、经营获利,比如广州上下九;其次,政府将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区整体收取门票,统一管理,同时出让部分建筑,用于度假型及经营型开发,如以前的厦门鼓浪屿。综合价值链通过旅游的深度开发,更好的塑造建筑所在城市形象,吸引外部资金参与开发,在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同时,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挖掘,带动休闲产业、创意产业、商业等综合业态的发展,最终形成区域综合地产增值,提升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