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主要的基础知识有: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光武帝时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2、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3、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探究历史事件的能力。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己能解决的,在课本上作出标记。不明白的请教同学,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1、什么是“文景之治”?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2、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都接受了谁的建议?3、西汉是何时灭亡的?东汉是谁建立的?他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代表发言)(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3)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提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是有功又有过的)想一想:文帝、景帝时又采取何政策恢复和发展经济?文景之治背景措施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注重发展生产。②提倡,并以身作则。③重视“”。意义(作用):使西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库充裕。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基础,使中国出现第一盛世局面。①萧条,国家贫困。②统治者吸取教训。经济秦亡节俭以德化民农业秦陵兵马俑汉文帝的霸陵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你认为,他是否具备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条件?他面临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状况一:P68倒数第一段状况二:P68末段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是第三个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与另外两位即位最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一樣,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來的富強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对內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这位富创造力的皇帝曾创立多项制度及纪录,影响延及后世逾千年.西汉的诸侯国势力真的很大,汉武帝该怎么办呢?真伤脑筋啊!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中央诸侯中央诸侯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董仲舒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的大一统背景原因:王国问题;思想问题;经济问题;民族问题---客观必要性条件: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可能性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削弱诸侯国势力—推恩令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盐铁官营,统一五铢钱,抑商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意义功劳: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兴修水利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过错: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错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汉武帝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A.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B.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东汉的统治公元___年,西汉灭亡。公元___年,____称帝,定都___,史称____。刘秀就是____。9刘秀洛阳东汉光武帝1、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25三、东汉的统治2、外戚宦官专权这副图反映了什么问题?政治黑暗统治腐朽2、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处于鼎盛时期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文帝D、汉武帝3、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A、儒家经典B、道家经典C、法家著作D、墨家著作4.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景帝④汉文帝A.①④③②B.③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