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作用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年12月8日用规律初探常见的提问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提问变式:1.为什这样写?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4.赏析某句某段类别1.人称的作用2.句、段的作用3.引用(报纸、史实、诗文、画)4.题目的作用5.景物、环境、场景的作用6.人、物的作用……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具体写了什么,形象,主旨、思想、情感。结构上:承上启下,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统领全文;一、人称:视角变换命题方式:本文人称使用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知识储备: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高考原题:2010全国卷1《灯火》(萧萧·散文)文章在人称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②营造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二、句/段:匠心布局命题方式1.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用意、目的、好处)?2.本文开头写“xx”,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3.文章最后一段写“xx”,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或作用?4.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5.“文章中……部分写了……,有什么作用(用意、目的、好处)?”知识储备:作用大致为:开门见山,点明题目;统领全文,交代写作原因;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感情基调。1.开头:总领全文高考原题:•2014年山东卷《浣花草堂》(黄裳·散文)•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这篇游记开篇写杜诗有什么作用?)答: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②杜诗中那些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③引出浣花草堂。2.过渡:承上启下知识储备:中间段过渡;照应或承接前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起纽带作用。高考原题:2014年四川卷《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散文)17.文章第八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②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③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互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3.末段、结尾部分的作用知识储备:末段、结尾部分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心,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强化作用或委婉含蓄,或兼而有之。高考原题:•2014年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小说)•3.小说最后才交待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答: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形象更为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情趣,让人回味。三、引用——明理添彩命题方式:“文章引用……,有什么作用(用意、目的、好处)?”知识储备: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丰富文章内容增加佐证力度,提高文章的文采。在传记中,引用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插叙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丰富文章的内容。1.引用报道高考原题:2011全国卷3《保护人》(莫泊桑·小说)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2.引用名句高考原题:2010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散文)17.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4分)①“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②“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结构上照应前文,意在凝聚全文的审美意趣,引出下文。3.引用史实高考原题:2011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梁衡)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作用为承上启下。承上指法拉第刚发现电磁感应时不被人理解,和现在新能源现状接近。启下则为,电力现在对人类的贡献预示着新能源会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五、环境/景物:渲染烘托命题形式:1.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2.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命题特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揭示小说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暗示社会环境。【答题方略】知识储备: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5.奠定情感基调;深化作品主题;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高考原题:•2014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小说)•15.文中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答:①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②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高考原题:•2014新课标全国卷1《古渡头》(叶紫·小说)•11.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情代替哭泣,以任情的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形象更为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六、物象:陪衬比较命题方式:本文用不少笔墨写“某某”,这有什么作用?知识储备:描摹主人公以外的人或物的语句,其作用是侧面描摹,有陪衬、比较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为明晰、饱满。高考原题:•湖北卷《六指猴》(墨中白·小说)•17.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简要分析。1.物答:1、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2、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衬托其贪婪。2.人高考原题:•2013年湖南卷《未婚妻》(奥杜·小说)•1.“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①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②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作用题“五看”一看文体特征二看所处位置三看对象类型四看题目要求五看规范答题演练:2012年湖北高考题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