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解读1.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本单元主要包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两个主要内容,中华文化主要包括两个特点、包容性的原因;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地位、作用、弘扬措施等。2.近年来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中华文化两个特征的表现;结合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分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分析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常常结合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具体材料考查青年学生肩负的文化使命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在复习时要着重把握: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全面掌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中华民族精神与各时期具体民族精神的关系。要联系实际,在具体背景下挖掘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的具体表现。工匠精神、抗战精神、劳模精神、英雄精神、双创精神、改革精神等。以基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线,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的作用以及爱国主义。知识主线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1.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考纲呈现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历程原因文字:文化的基本载体史书典籍:规模大、存留丰独特性文学艺术:特点、地位、作用科学技术:特点、地位、作用区域性成因、表现不同区域文化关系民族性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创造新的辉煌见证原因:包容性考点诠释: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见证:A、汉字B、史书典籍2020/2/23(2015福建文综)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文学艺术•特点•作用地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反映我们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2)博大精深b、科学技术•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作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因:•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雕刻艺术文字及作品民族性C、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D、多民族文化的意义•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易错点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2020/2/23(2015福建文综)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化的独特性。A与题意无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答案:BE、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点2)1.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2020/2/23(2015广东文综)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解析:A说法不妥,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项中中华文化内部虽有差异,但材料中没有“冲突”之说,故舍弃。D项应舍弃,因为材料中未说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C2020/2/23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易错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2014•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整合:全面理解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4)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易错警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错误。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融合”说法错误。(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错误。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2020/2/23(2015山东文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解析: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A、B错误。题干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内涵的改变,故C与题干无关。答案:D2020/2/234.(2014·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要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要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标要求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考纲呈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考点梳理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点1)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020/2/23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苦朴素内涵名言警句团结统一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同胞共气,家国所凭;③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爱好和平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礼之用,和为贵;③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勤劳勇敢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天道酬勤;③不畏强御;④勇者不惧自强不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不怨天,不尤人;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主义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020/2/23(2015安徽文综)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