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单元一)参考答案1-10BABBDDCBCD11-20CACDBADDAB21-30CBCCDBCADD31-40DABDCADDDBACB41.(1)[A]组织液(2)小于(3)7.35~7.45否(4)胰岛素糖尿病5)蛋白质(6)体液调节42.(一)(1)←(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细胞体树突组织液(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二)(1)33电信号(神经冲动、局部电流)(2)效应器神经中枢(3)外负内正acdece43.(1)蛋白质浆细胞记忆细胞或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2)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3)AB44.(1)开始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达到最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促进作用减弱不促进也不抑制(2)抑制作用根、芽、茎(3)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能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4)双子叶杂草比水稻对生长素类似物更敏感,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杀死杂草而不会抑制水稻的生长全册期末复习(二)参考答案1—10.BDBCBACBBB11—20.CCBCBBDACD21—30.BCBDACCBCC31—40.BDCBCBDDCC41.(6分)(1)②③④②③(2)营养不良、花粉过敏、肾小球肾炎(任一项即可。其他酌情给分)(3)②抗原(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42.(8分)(1)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2)胰高血糖素非条件(3)抗利尿激素(4)反馈调节全册期末复习(二)参考答案43.(10分)(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2)A(3)ⅡⅢ幼猪Ⅰ老年猪(4)Ⅲ44.(9分)(1)大于m小于M(2分)(2)小于m(2分)(3)大于i(4)略(C点以后,横轴以下)(5)改进方法:在该小组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高于高浓度的范围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3分)45.(9分)(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2)淋巴因子(3)AEBCDF(答不全不得分)(4)[Ⅱ]细胞[Ⅰ]体液(5)T细胞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46.(8分)(1)9硅藻→磷虾→飞鸟(2)3125(3)竞争和捕食(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错一处不得分)(5)枪乌贼得数量大量增加(6)有机物全册期末复习(二)参考答案第一章植物生命调节种类主要产生部位分布(作用部位)传导方向作用生长素叶原基、嫩叶、发育着种子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极性运输,尖端可横向运输植物生长;扦插枝条生根;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两重性)赤霉素发育着的种子,伸长的茎端和根部较多存在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可上下传导,无极性运输的特点①促进茎的伸长,使植株快速生长;②解除休眠和促进种子、花粉萌发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茎也能合成主要存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主要从根部经木质部运到地上部分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延缓衰老乙烯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乙烯,但主要产生和分布于分生组织、种子萌发、花刚凋谢和果实成熟时不被转运①促进果实成熟;②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脱落酸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生活条件不适宜时或生长终止时产生)在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上下运输,无极性运输的特点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叶的脱落。一、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二、影响生长素运输和分布的因素单方向刺激人为因素三、生长素作用两重性及曲线分析细胞O2、养料CO2、废物淋巴外界环境组织液血浆呼吸、消化、循环系统O2、养料CO2、废物呼吸、泌尿、循环系统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状态含义调节机制意义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意义尿糖>160mg/dL血糖80-120mg/dL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CO2+H2O+能量氧化分解肝糖元、肌糖元合成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血糖平衡——来源与利用>130mg/dL:高血糖糖尿病验血验尿低血糖<50~60mg/dL:早期症状(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45mg/dL:晚期症状(昏迷休克)1、成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少或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引起。2、特征: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降低)3、治疗:现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加饮食治疗下丘脑某一区域下丘脑另一区域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A细胞血糖降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提醒:①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②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提高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调节过程2抑制3促进2促进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体内物质来源排出调节水平衡钠盐平衡钾盐平衡①饮水②食物中的水③代谢产生的水①肾脏排尿②皮肤排汗③肺排水汽④大肠排便食物①肾脏排尿②皮肤排汗③大肠排便食物①肾脏排尿②大肠排便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①神经调节②抗利尿激素调节醛固酮调节醛固酮调节•Content水平衡调节机制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_______;渴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2.水、盐平衡是受和双重调节的。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由下部的一些_制造,然后储存于再由_______释放出来的,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下丘脑神经体液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后叶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由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来完成。在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体温调节•Content运动语言中枢第3章1-3节:神经调节书写中枢听觉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上传导——电信号传导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式?膜内电流的方向?膜外电流的方向?神经冲动(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一致吗?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兴奋或抑制Ca离子内流突触和突触传递(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测向法:下丘脑(1)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具体有:①有血糖调节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恒定。③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2)作为感受器: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分平衡。(3)作为效应器: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分平衡。在稳态中作用第3章4节:体液调节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促XX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XX(甲状腺、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甲状腺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B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A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睾丸雄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卵巢雌性激素固醇全身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孕激素固醇卵巢、乳腺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胸腺胸腺激素多肽免疫器官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下丘脑激素调节模式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区别联系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较长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项目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病原体起一定防御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第4章:免疫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B细胞T细胞免疫物质特异性抗体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细胞因子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过程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免疫类型比较项目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症概念:特点: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无胸腺、先天无B细胞等营养不良、感染、手术等造成的。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病机理: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T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人患多种疾病死亡。传播途径:接触(性接触、吸毒、伤害性接触)血液(输血及血制品)母婴(妊娠、分娩、哺乳)第二单元复习•Content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一种群的特征环境因素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数量的变化非生物:空间、食物、气候、灾害生物(天敌):种内互助、斗争;种间互助、斗争(捕食、寄生、竞争);人类的活动增或减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的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它们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种群增长率K值的有无理想,没有环境阻力自然,有环境阻力有K值无K值稳定不变先升后降K值:环境阻力三J、S型曲线增长K/2增长速度最快•Content四、群落结构及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内容类型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特别提醒:初生演替一般来说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要长。原因是初生演替所依托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而次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是比较肥沃和温和的,而且还可能有原有的群落毁灭后留下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如孢子、种子、部分生活着的器官等)。营养结构:种间关系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同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地衣与苔藓,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