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地理专题课件全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区聚落规模分布特点聚落形态平原聚居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密度大沿交通干线或河湖沿岸分布团聚型、棋盘式丘陵、山区聚居人口较少,规模较小,密度小分布于山谷中平坦开阔地带狭长型、条带状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平原山区运输方式交通方式多样,根据实际条件灵活选择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铁路走向受限制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经过河流,尽量经过村镇和小城市且离大城市的距离近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修建,线路多呈“之”字状弯曲线路安全安全系数较高,多受洪水、台风等影响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易受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的破坏投资成本相对较小相对较大3.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4.气象灾害:类型成因防治途径暴雨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防洪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5.地质灾害:类型成因防治途径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地震岩石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6.全球气候变暖:(1)产生的原因:矿物能源的过度使用及人类过度砍伐和破坏植被。(2)带来的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②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③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3)解决的措施:①减少煤炭等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推广使用水能、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②依靠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③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1.(2013·海南地理)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1)、(2)题。(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解析】(1)选D,(2)选C。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趋利避害”这一字眼,川地为低洼的土地,且位于山间或河流两边,所以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因而应远离陡坡。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字眼在于“农业社会”和“发展规模”,农业社会以粮食种植为主,若川地面积大则粮食种植面积大,产量多,养活的人口多,聚落发展规模大,所以大规模的聚落应靠近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2.(2013·江苏地理)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1)选B,(2)选A。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四个地区的气温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为正相关关系。第(2)题,虽然图中四地温度发生波动,但是四个地区代表了不同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波动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说明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热点考向1水资源问题【典例1】(2013·江苏地理改编)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题探究】1.说出云南的气候对滇池水体的影响。提示:该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可以使滇池的水量增多,增强了其自净能力。2.昆明的水源紧张属于哪种类型?提示:水源紧张有两种类型:水源性和水质性。昆明应属于水质性水源紧张。【解析】(1)选C,(2)选D。第(1)题,由图可知,滇池的流域面积小,入湖径流量小;水体总量大,但是进出水量小,湖泊水与外界水的交换极其缓慢,所以更新周期长。第(2)题,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增加流域内入湖水量,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滇池流域水量增加,也可以缓解流域内的用水紧张状况。【方法总结】水资源短缺原因的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较少、蒸发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②径流:河流较少(或无大河流经),地表径流量较小。③地形:地形起伏大,径流速度快,河水存留时间较短。(2)人为原因。①需水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人均水量:人口稠密,人均水量少。③利用状况: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变式训练】下图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类型并分析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在如何利用水资源的问题上,沿黄河地区可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农业用水比例占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8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沿黄河地区多为我国西北和华北重要的粮食产区,且降水较少,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所致。第(2)题,主要从节流的角度,即如何节约用水来作答。答案:(1)农业用水。沿黄河地区农业种植面积较广;降水量较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2)优化用水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统一调配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等。(答出3点即可)热点考向2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防治【典例2】(2013·上海地理)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题探究】1.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2.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是什么?提示:我国东部雨带4、5月份在东南沿海登陆,6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地区,9月份开始南撤,10月份在东南沿海消失。【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对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第(2)题,根据图示:2011年8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暴雨洪涝影响;南方地区受干旱影响。主要原因是北方受锋面雨带影响,南方地区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侧。第(3)题,对于干旱灾害的防治应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答案:(1)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2)华北地区:8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并造成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3)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答两点即可)【方法总结】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以长江洪灾为例)(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为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变式训练】(2013·天津文综)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和向岸风共同引起海水涌向陆地造成的。结合图可知四处风向如下表:地点风向甲东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乙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丙东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丁东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只有乙处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乙处。第(2)题,题干突出强调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A选项中完善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警报,及时作出防范措施,减轻危害,但不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围海造田可能加剧风暴潮的危害;建防护林可以抵御大风,但不能抵御海水涌向陆地;修筑沿海堤坝可有效防御海水涌向陆地且效果直接、明显,并与题干相符,故选C项。(2013·四川文综)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2.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解析】1选B,2选C。第1题,从图中可知,干旱严重的地方主要在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其简称分别是滇(云)、黔(贵)、蜀(川)。第2题,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发生旱灾时容易导致森林火灾。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2013·琼州质检)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3、4题。3.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加的国家是()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4.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小岛国家影响大【解析】3选D,4选C。第3题,俄罗斯所处纬度较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