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蜀相\书愤 课件 (共40张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柏森森: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自”为“独自”之意,碧草萋萋,却是人迹罕至,无人欣赏;“空”为“白白地”之意,黄莺鸣唱,却无人倾听。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盎然春意,但祠堂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世人遗忘。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寄寓了诗人对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也为下文怀古思人作铺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雄才大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歌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情感贤相•英雄:事业未竟、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泪满襟: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殁而产生的强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无穷遗恨,因而“泪满襟”。•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诗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主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艺术技巧:寓情于景借古抒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者运用的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传达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炼字型答题步骤: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自”是“徒自”,“空”是“白白地”,最后两句诗歌描写了春日里芳树繁花自落,无人欣赏;山路鸟声清脆,却无人聆听的这样一幅寂寥幽静画面。表达了诗人一丝伤春、凄凉的情怀。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训练:最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书愤•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有“小李白”之称。•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然神伤。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写作背景•《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本诗题为“书愤”,但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之,愤慨之情无处不在,请找出“愤”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题中的“愤”字,形成全诗的基调。颔联将诗人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之中蕴藉着豪壮之情。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侧重于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天下计”(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宏伟业绩)”“老臣心”(忠心报国);《书愤》侧重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抗金复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3)表现手法方面:《蜀相》先写景,景中含情,后抒情,情景交融,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感情真挚,格调沉雄;《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爱国主题的诗词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陆游诗歌的延伸拓展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翻译】[世态人情这些年来薄得像透明的纱,谁让我还要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只身住在小客楼上,夜里一听到春雨淅淅沥沥,明天早上,深幽的小巷中就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短小的纸张斜着运笔,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戏着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兴起风尘会沾污我衣的慨叹,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背景】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居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世情既然如此浇薄,何必出来做官?所以下句说:为什么骑了马到京城里来,过这客居寂寞与无聊的生活呢?“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表现重点:《临安春雨初霁》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书愤》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诗歌风格:《临安春雨初霁》优美动人,富于情趣。《书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同期作品比较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