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当今世界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简介纵观国内外,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不外乎以下三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大面积种群治理(APM);全种群治理(TPM)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1、概念: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补充:农业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栽培植物(寄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和环境因素(含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三个基本的要素组成。2、由来和发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首先是由病虫害防治专家和昆虫生态学家提出的。然而只是到60年代以后,它才受到学者和公众普遍承认。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宣布,综合治理是防治有害生物优先考虑的策略。我国是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75年制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防治”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8页3、理论特点:可归纳为三方面,第一是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灾变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的原则作为指导。第二,防治措施的选择和运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策略要求各种防治措施取长补短,协调运用,特别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运用。所有人为防治措施应与自然控制相协调。第三就是防治目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个管理系统,它不要求将有害生物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4、经济受害允许水平(EIL):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的那个关键性害虫种群密度或作物受损害的程度。5、经济阈值(ET):经济阈值是接近但未达到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时的害虫种群密度或植物受害的程度。通常是在小区或控制条件下,对不同种群密度下对作物不同生育期造成危害损失进行测定,然后通过投资、收益等换算而得出。得出的值又称为防治指标。6、平衡位置:是指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害虫防治的暂时干预所影响的昆虫种群的平均密度。10页7、无害害虫、偶发性害虫、主要害虫、关键性害虫、潜在性害虫、次要害虫:根据经济受害允许水平,经济阈值和平衡位置的相互关系,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害虫的分类。二、全部种群治理(TPM)15页1、概念:全部种群治理是采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和方法,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2、与IPM不同点:IPM对于害虫只要求调节种群数量,而TPM则要求将害虫的种群彻底灭绝;TPM要求更有效地杀灭害虫,因此十分重视灭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必将随着灭虫技术的发展而进步。而IPM更着重于生态学原则,强调的是自然控制。15页三、大面积种群治理16页1、概念:使大面积上的害虫种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害虫的种群数量在经济阈值以下,并尽可能地设法降低之。第二章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其目标是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在IPM系统中,许多有效的技术多年来一直在应用。为了更好地选择、利用和协调这些技术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系统中,本章将对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一些防治技术以及正在发展的一些防治技术作介绍和评价。一、植物检疫22页1、概念:是由国家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植物检疫法规,并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工作,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2、目的和任务:植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在地区间和国家间传播蔓延,以确保农业生产。任务是:①、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农作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②、将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它们传播到还没有发生的地区;③、当危险性病、虫、杂草已传入新区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肃清。22页3、植物检疫的对象:作为植物检疫对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条件:①、危险性病、虫、杂草;②、局部地区发生的;③、人为传播的。23页4、对外检疫和国内检疫:23页二、农业防治:24~27页1、概念: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耕作栽培制度,选用抗(耐)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管理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24页2、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农业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作物增产增收为中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来改变有害生物生存的小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农作物和有益生物(如害虫的天敌等)生长和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24页3、农业防治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农业防治采用的各种措施除直接杀灭有害生物外,主要是恶化有害生物的营养条件和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其繁殖率或使期生存率下降的目的。其防治可分为以下几种:①、直接杀灭病虫。采取提早春耕灌水和水旱轮作及冬耕、中耕等措施;②、切断食物(营养)链。采取病地轮作和改革耕作制度或调整作物布局等措施;③、抗害和耐害作用。采取选育和利用抗性品种(利用转基因和基因重组等生物技术培育抗性品种)等措施;④、避害作用。采取调节栽培时期等措施;⑤、诱集作用。采取在作物的行间种植诱集作物或设置诱杀田等措施;⑥、恶化病虫害的生活环境。采取改变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和改善农作物周围的环境条件等措施;⑦、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采取作物的合理布局及按比例套种、间种等措施24~26页4、农业防治的优点、缺点:①、优点:结合了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劳力和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农业防治是恶化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的生存和繁衍,不污染环境;②、缺点:对某种害虫或病害有效的措施对另外的害虫或病害不一定有效;所用的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能作为应急措施。三、生物防治27页1、概念及特点内容27页(1)、概念:生物防治的传统概念是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害虫或病害。广义的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达到控制虫害或病害的目的。27页(2)、特点(优点和缺点):①、优点: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没有或极少污染,有时对某些害虫可以达到长期抑制的作用,而且天敌资源丰富,使用成本较低,便于利用。②、缺点:杀虫作用缓慢;杀虫范围较窄;天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难度较大;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种类不多;防治效果常受气候条件的影响。(3)、内容: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他有益生物的利用,颉颃作用,交叉保护和信息化学物质的利用等。2、天敌昆虫的利用(1)、天敌昆虫:以其他昆虫作为食料的昆虫称为天敌昆虫,也叫食虫昆虫。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二大类。A、捕食性天敌:分属于18个目近200个科,其中常见种类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步甲、食虫蝽及胡蜂等。B、寄生性天敌:分属于5个目近90科。大多数种类为:寄生蜂和寄生蝇。目前我国利用寄生性天敌昆虫最成功的例子是利用赤眼蜂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2)、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主要途径:①、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作用。②、大量繁殖和饲养释放天敌昆虫。③、移殖和引进外地天敌昆虫。3、病原微生物的利用(1)、概念: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称为微生物防治或称为“以菌治虫”(2)、种类: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此外还包括少数的原生动物、立克次体和线虫等。29页4、其它有益动物的利用:其它有益动物包括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蜘蛛和捕食螨等。5、昆虫信息化合物的利用:主要包括:性信息素等的利用。30~31页6、重寄生、颉颃和交叉保护的利用(1)、重寄生:有些微生物可寄生于病原物,这种现象称为重寄生现象。这些寄生于病原物的微生物可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或致死。如:盾壳霉寄生油菜菌核菌。31页(2)、颉颃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现象。利用生物间的颉颃现象防治植物病害是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31页(3)、交叉保护:原来是用于病毒方面的一个术语,是指在植株中的病毒的弱毒株系可以保护植株避免同一病毒强毒株系的严重为害。近来发现,在细菌、真菌和线虫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在大田作物中利用交叉保护作用来防治植物病害,还存在一些问题。四、物理机械防治1、概念: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色、温度、湿度及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2、特点(优点和缺点):其中一些方法能杀死隐蔽为害的害虫,原子能辐射在一定范围内使害虫的种群灭绝;它没有化学防治所产生的副作用。但是,物理防治要耗费较多的劳力,其中有些方法耗资昂贵,有些方法也能杀伤天敌。3、人工器械捕杀: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械捕杀。4、筛选:在播种前用机械方法将混杂在农作物种子病原物淘汰除去。5、诱集和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它习性进行诱集,然后加以处理。6、阻隔法:根据害虫的为害习性,可设计各种障碍物,以防止害虫为害或阻止其蔓延。33页7、利用温、湿度杀灭病虫:多用于防治贮粮害虫。34页8、利用某些高新技术防治害虫:利用高频电流在物质内部产生的高温,可以杀灭隐蔽为害的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