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3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4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5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有更好的载体来宣扬中华文化吗?请说明理由。世界文化名人孔子虽非帝王,但历代帝王皆以孔子的思想治国,故敬奉为先帝,特做帝王像7孔子为什么被称为“万世师表”?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9追寻身边的孔子自学礼乐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周游列国献身文教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从政失败10•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113岁丧父家境贫寒17岁丧母基层工作委吏仓库保管员乘田畜牧场场长吹鼓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思考:“卑”、“贱”对孔子思想的影响?)12仁、中庸、“有教无类”材料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60岁的孔子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P21页资料回放为什么孔子能够欣然面对他人的嘲笑?孔子在为难艰险的情况下,坚定无畏,对传播周礼有着坚定的信念。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这段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品质?人生难免有些无可奈何的命定条件,但是只要立定志向就可以从自我认识,走向自我成长的路途,亦即随着岁月而登上人生的更高境界。14二、开创儒家思想——承礼启仁1.产生背景3.核心内容:2.目的:15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礼、仁、中庸(1)“礼”的思想: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②实践方法:对社会:对个人:③地位:孔子思想的目标克己复礼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范畴概念)16④评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⑵“仁”的思想①含义:②地位: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③实践方法: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④意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谐人际关系,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互为表里”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a、中庸的含义:b、达到中庸的做法: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20(3)中庸思想“和而不同”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中庸是取其两端的中间吗?“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材料一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材料二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2、材料二中孔子追求怎样的君子人格?3、孔子上述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有何积极意义?中庸思想。协调“仁”和“礼”的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重视礼仪,轻视利己、自私行为。提倡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探究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呢?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而战乱兼并的环境下,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热衷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很加强对人们的控制。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②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三、古代大教育家——万世师表1.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1).教育对象:(2).教育目的:(3).教学方法:(4).教学内容:有教无类“成人”、成“君子”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六经3.教育成就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26四、泽被后世----孔子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①政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教育:打破贵族对文化垄断,有利于教育普及民间。教育思想主张影响至今。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受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3.对欧洲:孔子理想追求开创儒家思想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内容礼仁中庸影响——奠定……,成为……,产生……教育成就开创私学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后世影响(略)礼与仁的关系礼仁中庸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思考讨论: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请谈谈你的感想或者认识。29学术超女于丹点评《论语》,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2500多年前的孔子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对我们的心灵产生触动吗?30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