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法国的古典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古典主义是第一阶段,它是唯理主义的一种表现,体现为法国17世纪上半叶和中叶的造园艺术。到17世纪下半叶,王权大盛,古典主义文化成了宫廷文化,这是它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成熟阶段。古典主义从早期的转变为宫廷的,是因为路易十四(LouisxⅣ,1643—17l5在位)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绝对君权的专制统治。1600年出版的赛亥的《园景论》,是阐述造园艺术理论的最早著作,但很简单,而且没有摆脱中世纪的实用观点。新的理论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布阿依索写的《论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布阿依索认为,一个造园家,首先要有建筑学和几何学的知识,但这还不够,还“必须有关于大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知识,这是营造美丽的花园的惟一途径。”他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这是古典主义美学典型的观点。比布阿依索的书稍晚一点,还有两本比较重要的书,一本是克洛德·莫莱写的《论栽植和造园》,出版于1652年,另一本是克洛德的儿子安德烈·莫莱写的《游乐性花园》,1651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布阿依索和安德烈还处在古典主义早期向盛期演进的道路上,就是从资产阶级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向专制君主的宫廷文化的古典主义演进的道路上。古典主义的园林,当然要跟古典主义的建筑同呼吸。其基本原则跟古典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当古典主义建筑完全成熟的时候,古典主义的造园艺术也就成熟了。古典主义在建筑中的表现是:第一,既崇尚理性精神,又表现君主的高贵伟大,力求二者的统一。第二,以规范化的柱式为建筑设计的基础。第三,反映着绝对君权之下的封建等级制和国家统治的组织性,建筑构图强调分清主次。第四,为颂扬君主,宫廷建筑规模巨大,崇尚壮观宏伟,庄严隆重,而内部则装饰繁富,色彩绚丽,以适应豪华的戏剧性排场。法国的园林既然是建筑化的园林,又跟建筑物作为整体一起设计,园林的特点当然要与建筑的特点一致。它们的和谐统一首先由勒瑙特亥达到,集中表现在他设计的王家园林里。17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的君主都紧紧追随路易十四的宫廷文化。他们也把古典主义的造园艺术移植了过去,仿效凡尔赛宫的花园,从西班牙到俄罗斯,从英吉利到意大勒瑙特亥的造园艺术传遍了整个欧洲,影响远远超出了宫廷。伏尔泰后来指出,路易十四时代文化的基本特色是“伟大风格”。这是古典主义的灵魂。勒瑙特亥把它完美地贯彻到了造园艺术中,所以,他的园林鲜明地反映了法国历史中那个辉煌的时代,以至有许多人说,园林是路易十四时代的代表性艺术。路易十四的大臣高尔拜说过:“我们这个时代可不是一个汲汲于小东西的时代。”这种精神,也就是“伟大风格”,体现在园林的规模和尺度上。大,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法国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可以溯源到意大利16世纪中叶以后的园林。向意大利学习,是法国造园艺术自古以来的传统,虽然古典主义园林的手法和造园要素跟意大利巴洛克园林的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勒瑙特亥造成了转折。把勒瑙特亥跟意大利区别开来的,首先还是那个“伟大风格”。意大利园林的规模和尺度都比勒瑙特亥的小得多。意大利的园林一般附属于贵族的别墅,它们是贵族们消遣逗留的地方;而法国古典主义的园林大多是王室园林,它们是讲气派、铺排场的地方。意大利的花园在陡坡上,由连续几层狭窄的台地组成,有点局促;法国的花园大多地势比较平缓,虽然往往也有几层台地,但是台地非常宽,所以,几层高差不给人多少印象,它们基本上是平面布局的,气象比较阔大。两国园林里用水的方式也不一样。小小的流水和喷泉在一起使意大利巴洛克园林更活泼闪烁,有运动感;而大片的静水使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更典雅、从容。树木也使法国园林跟意大利的有所不同。意大利园林多种松、柏,颜色很浓,即使成丛成片栽植,每棵树都保持自己分明的轮廓和姿态。在狭窄的花园里,树木给整个花园造成光影的摇曳变幻。法国园林里多阔叶树,长得密密一片,颜色也比较浅。它们集中栽植在林园里,作为花园广阔的背景,有总体的效果,没有每棵树的个性。意大利的绣花植坛,全用常绿树做图案,以砂石地相衬,很少鲜花。法国引进了这种绣花植坛,但后来流行用鲜花做图案,所以法国园林比意大利的富有色彩。底子也是砂石或碎砖。孚一勒一维贡花园是勒瑙特亥第一个成熟的作品,也是古典主义园林的第一个代表作。这个花园是一次设计、一次建成的,所以,尽管变化很多,却很完整统一。从府邸前的平台上望过去,层次丰富,格律严谨,比例和尺度都推敲得很精到。风格华贵而有节制。府邸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片花圃,图案由曲线组成,尺度小,那儿的风格又是妩媚而亲切的。许多人认为,以后的凡尔赛宫花园并没有达到孚一勒一维贡花园的水平。不过,凡尔赛花园当然更重要。它的规模大得多,内容丰富得多,手法的变化也多,风格多转换,结构多穿插,它最充分地体现着古典主义的基本原则。凡尔赛宫苑ChateaudeVersailles凡尔赛宫(VersaillesPalace)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凡尔赛宫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公顷,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包括正宫和两侧的南宫和北宫,内部500多个大小厅室无不金碧辉煌,大理石镶砌,玉阶巨柱,以雕刻、挂毯和巨幅油画装饰,陈设稀世珍宝,100公顷的园林也别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图案,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众多的喷水池、喷泉和雕像点缀其间。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1833年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如今,这里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凡尔赛宫的历史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面积达117法亩的凡尔赛宫原址附近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当时的凡尔赛行宫仅拥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1660年,命令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AndréLeNôtre)和著名建筑师勒沃(LouisLeVau)为其设计新的行宫。当时的路易十四已决定将王室宫廷迁出因市民不断暴动以反抗王室反抗而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考察权衡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并为此征购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1667年,勒诺特设计凡尔赛花园及喷泉,勒沃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Court)。1674年,建筑师孟莎(JulesHardouinMansart)从勒沃手中接管了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了三条放射状大道。为了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了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建筑工程完工。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所以当修建完成后,总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1762年,法国王室由巴黎卢浮宫迁来此处定居。凡尔赛宫的设计特点:1.大规模2.突出纵向中轴线3.采用超尺度的十字形运河4.均衡对称的布局5.创造广场空间凡尔赛宫的设计特点:6.丛林背景7.以水贯穿全园8.采用洞穴9.遍布雕塑10.建筑与花园相结合枫丹白露宫(Fantainebleau)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从12世纪起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由“fontainebelleeau”演变而来,“fontainebelleeau”的法文原义为“美丽的泉水”。枫丹白露风景绮丽,森林茂盛,古迹众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最美的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画廊。室内有众多的寓意画、水果装饰品、花环彩带和丰富的石膏花饰、雕塑品,是带意大利风格的法国文艺复兴艺术的典范。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这座16世纪的宫殿,直到19世纪它的修缮扩建都未停止过,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众多著名的建筑家和艺术家参与了这座法国历代帝王行宫的建设。法国景观总结thesummaryofFrancelandscape代表形式:勒诺特尔式的宫苑花园、府邸花园和公共花园等风格特色:1)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2)在园林构图中,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3)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4)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5)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6)在水景创作上,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7)在植物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9)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等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代表园林:凡尔赛宫苑、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诺特尔(Andre.LeNotre,1613年~1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