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14.第十四章需要和动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4.第十四章需要和动机2本章主要内容:14.1需要14.2动机314.1需要14.1.1需要的含义14.1.2需要的种类14.1.3需要的理论414.1.1需要的含义需要——个体对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缺失的主观体验。需要是个体活动的潜在驱动力。有缺失,才会产生不平衡,才可能推动个体去寻求平衡,产生行为动力。有缺失,但个体没有感受到,也不会产生行为动力。无实际的缺失,却有缺失的感受,也可以产生行为动力。5个体要感到有消除缺失的可能,才会有行为动力,否则亦无行为动力。(如途径、方法、自信心等)614.1.2需要的种类依需要的起源分:P.316本能的生物性需要习得的社会性需要依需要的对象分:物质的需要精神(心理)的需要物资的需要就是生物性的需要吗?需要的习得(引发)——导引行为需要的转移(再学习)——改变行为714.1.3需要的理论勒温的需要理论P.317需要的压力引起心理系统的紧张,便可能导致行为。需要与准需要默里的需要理论需要是个体行为动力性的源泉。基本需要与次级需要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七个基本层次(P.319图14-2)可概括为三大层次。P.319图14-3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发展过程像波浪式地演进。P.320图14-4各层次需要的人口比例由大到小。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P.320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9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P.321生理需要满足后会有其它需要产生: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三种基本需要的层次和重要性因人而异。前苏联学者的需要理论需要是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原因。1014.2.1动机的实质14.2.2动机的分类14.3.3社会性动机的分析14.2.3动机理论14.2动机1114.2.1动机的实质动机: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目的性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只是一种潜在的驱动力量,表现为某种愿望、意向。而一旦有某种与需要相适宜的目标物(诱因)出现时,作为潜在驱力的需要才可能被激活而转化为动机。12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诱因:是指能引起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是与个体需要相适宜的目标物。某种刺激或情境之所以会成为引起动机的诱因,是由于个体在过往的经验中这种刺激或情境曾经作为强化物满足过个体的某种需要(或是见闻过其他个体的经验—间接经验,即所谓“替代性强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13行为的产生是“推”或是“拉”的结果?驱力理论与诱因理论P.335“诱因期待”或“目标期待”(Bandura语)在有些情况下,诱因或目标物并未实际出现,但个体主观估计,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种诱因或目标的出现时,也能产生行为动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14“效能期待”(Bandura语)当个体知道行为能带来良好的结果后,也不一定去行动。而只有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并能成功时,才会有动机的产生。“榜样”作用的讨论。个体在某一时刻有强烈的需要,并在有诱因的条件下,能产生最强烈的动机。1514.2.2动机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对动机进行分类)根据动机的起源,即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生理性动机起源与生理性需要,如饥、渴、性、睡眠、母性等需要相关。生理性动机具有周期性。社会性动机:如好奇求知、成就、交往、威信、归属、学习和赞誉等动机。社会性需要具有持久性的特征,是后天习得的。16根据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来自对活动意义的深刻认识,持续作用的时间长,比较稳定,影响的范围也广;暂时的、具体的动机:由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持续时间短,常常受个人的情绪影响,不够稳定。17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分为:高尚动机:能持久的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他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低级动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利益,不利于社会发展。18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动机:通常对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辅助动机:起加强主导动机,坚持主导动机所指引的方向的作用。人的活动为这两种动机所激励,受两种动机的总和支配。根据动机的意识性分为:意识动机潜意识动机1914.2.3社会性(心理性)动机的分析(一)兴趣(认知动机、求知欲、好奇心)p.326、p.336定义:对事物的稳定、积极的认知倾向。直接兴趣:由事物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由认识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引起的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培养?20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条件)分析活动的强度、新异性等(吸引)。对活动目的、任务的意识。相关的知识技能的了解与掌握。良好的情绪(愉快)相伴随。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指对什么发生兴趣。兴趣的广度:指兴趣的范围。兴趣的持久性:指兴趣的稳定程度。兴趣的效能:指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21作业:任意选择一课程或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谈谈如何使学生形成或提高对该课程或活动的兴趣(途径、方法、措施)。22定义: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与抱负水平密切联系着。抱负水平指一个人从事活动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的高低。个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常影响抱负水平的高低,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个人的抱负水平。(二)成就动机(求胜欲与避败心)p.32723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p.328)每个人的成就动机水平都是不同的,每人都处在某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当情境引起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体验时,就能激发起个体的成就动机(情绪激发论)。成就动机强的人学习工作积极,能够控制和约束自己,不受社会环境不利因素影响,并且善于利用时间。成就动机强的人比成就动机弱的人更有可能取得优良成绩(图14-5)麦克莱兰还把成就动机看作决定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并且将一个民族的成就动机看作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24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结构(P.329):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强者倾向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成就动机水平弱者则倾向于选择成功可能性极小的困难任务,或选择成功可能性很高的容易的任务。P.329图14-6关于“成功恐惧动机”的争议25影响成就动机水平的因素(条件)与个体成败的经验呈正相关。成功的经验提高个人的志向水平失败的经验降低个人的志向水平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有关。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失败并不降低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待。相反,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则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把成功归因于运气等。-参见韦纳的“归因理论”P.330后叙。26与集体的和间接的经验有关。个体的成就期待受同类其他个体经验的影响。与个体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有关。父母的成就动机、父母的价值观、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教养方式都影响儿童的成就动机。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期望愈高,子女对自己成就的动机也愈高。教师的成就动机、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27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个人如果认为工作过难或过易,都不易激发成就动机;认为工作难度适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各占一半时,成就动机最强。个性因素影响成就动机。个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对成就动机有深刻的影响。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28群体的成就动机的强弱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国家经济繁荣兴旺时,人民的成就动机就会提高。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竞争激烈,成就动机相对强些。29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的特征: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更富于创造性,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得尽可能的好。具有坚定信念。行为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到底,较少受成功、失败的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我行我素)。具有较好的归因方式。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30定义: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与赞赏的内在动力。当人们满足了交往需要时,就会感到安全,有依靠和归属感;反之,就会感到孤独、寂寞、无助、痛苦和焦虑。(与“我行我素”者不同)(三)交往动机(p.331)31交往动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先天论。交往倾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一种遗传的本能行为。在远古时代,与其他食肉动物相比,人类是十分弱小的物种,需要大家集合在一起维护彼此的生命安全,保证种族的繁衍,因而具有交往倾向的个体便存活下来。这种倾向演化为一种可遗传的特性保留了下来。32习得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交往行为的学习有多种方式,条件反射及奖赏有可能加强交往倾向。例如,对交往行为持一种赞赏的态度,交往时的良好体验,就会强化个体的交往行为。33恐惧论。人类的交往活动与恐惧有关。人们可能是为了排除自己的恐惧才选择了与别人交往的行为。恐惧感愈高者交往动机愈强(沙赫特的实验P.332表14-4)。“痛苦中的人不会拒绝爱情”比较论。人们之所以喜欢交往,是因为人们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同时也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定在某些情景中自己的感受与情绪体验是否合适,正是这种社会比较过程,加强了人们的交往动机。奇尔斯坦电击实验(库恩《心理学导论》p.744)人们更倾向与处境相似的人做伴。(为什么?)34(四)学习动机(p.332)定义: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外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指向学习活动以外的目的。典型的外部动机是赏罚。35具有内部动机的行为,即使达到了目标个体也还能保持自我能力感,动机水平并不下降;当人们主要是为了接受外部奖励而参加活动时,他们的行为就已经受外部因素控制了。这时,外部奖励就可能削弱内部动机。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实际情境中突出对个体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总之,奖励具有控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方面的作用。361973-1975年间,格林(D.Greene)和莱珀(M.R.Lepper)以对绘画活动有高度兴趣的幼儿为对象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外部奖励与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他们使其中的一组被试知道,参加绘画活动会受到奖励(奖励的方式是发给一份有“金星”和“好画家”字样的证书)。这一组称为期望奖励组。他们让另一组被试在完成任务之后,出乎意料地受到与第一组同样的奖励。这一组称为未期望奖励组。第三组被试,自始至终无奖励。过一两周之后,让这三组被试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下绘画,实验者观察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结果发现,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下,未期望奖励组和无奖励组的被试同期望奖励组的被试相比,对绘画有较高的兴趣。该研究证明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如何给予奖励,即在给予外部奖励的实际情境中突出的是那一方面。如果因事先告知可得到奖励而去参加某种活动,一旦不给予奖励,人们就会不参加这种活动。如果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为肯定其能力或品质方面而给予奖励,即对能力或品质方面加以肯定,则能激起他再次作出这种良好的行为。37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的要求变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因在实际的学习行为中成为真正起作用的动机,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培养与激发?留待后叙)38动机与行为效果(工作效率)的关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p.271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