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讲评(包括作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二模试卷讲评1、总结过去,意味着更好地面对未来!2、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比知道答案更为重要!3、拿到一道题,审题、读懂题目再下笔这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过程,每道题都要有思考;第三步就是要结合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步骤,这样方可得出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二十四节气的▲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A.气候不谋而合不可思议B.气候不约而同不可理喻C.物候不约而同不可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不可理喻•此题的答题思维是怎样的?•注意比较不同语素的差异,“气候”是与气象有关,“物候”则是生物学现象,从语境看,讲的不是天气,而是生物的变化。•“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这两个成语结构相同,意义相近,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其区别有二,一是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多指见解、想法、计划、理想等相同,“不约而同”侧重动作;二是语法功能不同,“不谋而合”一般作谓语,“不约而同”多作状语。链接2016年盐城一模:庄于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_____给我们看,并遏止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A.不可理喻体察踩踏B.捉摸不透体谅踩踏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D.不可理喻体谅作践答案:C。•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捉摸不透,猜测不清楚。•体察,指体会、省思;考察。•体谅,就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要善解人意。•踩踏,践踏;作践,欺侮。•作践,糟蹋;浪费,摧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大网友如痴如醉,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C.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D.2017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66.72%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2.A(B“广大网友”一句偷换主语;C“确定了”后面宾语残缺,“解决了”与“来龙去脉”搭配不当;D“大约”与“左右”重复赘余)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3.D(可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A选项中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自陶渊明的《移居二首》,指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与语境相符。•B选项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原意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与语境相符。•C选项中的“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出自韩愈的《调张籍》,比喻力量很小而妄想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与语境相符。•D选项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原词的意思是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这里的梅花正是陆游不懈抗争的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完美写照,所以与语境不符。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3分)(▲)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4.D。第四题对联题是最近多个大市模拟考试的热门题型,本次南京二模同样予以关注,并且将命题方向瞄准对联的实用价值,在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势下,这样的命题角度是很好的。对“杏坛”“杏林”的关注,切中了大多数语文课堂的最易忽略的地方(传统文化不是陈腐古旧的代名词,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那些流传至今并继续存在使用价值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觉得,本题的命题方式和其他大市的对联题相比,的确技高一筹。本题所给答案为D选项。A选项是送给医生的,“杏林”“桔井”分别出自“龙蟠桔井”、“虎踞杏林”的故事,皆用于医生,最好是中医;B选项的对联常见于古琴古筝,也见于农村戏台C选项更适合老师送给学生,注意“勿”字语气。•二、文言文阅读:•关注考点:1、实词2、文本内容理解3、翻译4、文本内容概括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登:达到B.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窘:穷困C.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方:正直D.吾终鲜姊妹鲜:缺少6.C(方:道理。语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稹感激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B.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C.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D.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诲甥”之意。B(借书而读,不窥园井,非母亲的要求)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4分)(1)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4分。每句1分,重点为“谪窜”“期”“所怀”“贻”)•第二分句应体现出将来状态,译成完成时态错,扣1分。第三分句“所怀”应译为名词状态,“怀”译为“感怀”“想法”等,译为“回忆、回想”错;“粗”译错扣1分。第四分句“贻”可译为“赠”“留”“给”之意。(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4分)(2)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4分。重点为“效职”“致命”“志”“尚……乎”)第一分句“效职”译为“就职”“担任官职”也可。“临事”可译为“遇事(情况、危机等)”“面临事情”等,“致命”可译为“献出(奉献)生命”。“尚”译为“尚且”错,扣1分。9.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4分)9.爱惜光阴,遵守家训,读书进取,谨慎交际。(4分。每点1分)补充:答案可以归纳为“惜时”“学习(读书)”“家庭教诲”“交际”四方面,增添“为官(忠君)”一个得分点。评卷老师可将学生答案归入以上各点,比如“忠于职守”归入“为官”。三、诗歌鉴赏考点:1、开头(首联)作用2、思想感情、练字10.简要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在词中的作用。(5分)①意境阔大,烘托愁情的浓重;②与“横笛危楼”一起营造清冷氛围,奠定抒情基调;③引出“天地不管兴废事”的感叹;④与下片“除却月宫花树下”相呼应。(5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评:本题答案可以围绕写了什么景,与情感有何关系,与后面的词句在结构上有何关联三个角度再整合一下。答案分解:①“意境阔大”、“烘托愁情”,②“营造凄冷氛围”、“奠定抒情基调”,③“引出感叹”、“天地不管兴废事”,④“与下文呼应”、“除却月宫花下树”;每小点1分。增添一个得分点:写天地永恒,与后文人事短暂形成对比(给分卡在“不变与变”“对比”)。借……景抒……情归入①。11.“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1)愁:①国都沦陷,劫难深重的兴废之忧;②百姓惨遭兵乱,白骨露于野的悲愁;③现实沉闷,无处可去的郁闷。(3分。每点1分)(2)效果:化无形为有形,描写了百姓死难之多,形象表达“愁”之深重。(3分。每点1分)“愁”的内容原答案可归纳为“国家”“百姓”“个人”三个方面,补充两个得分点“自然(悲秋)”“世事(昔盛今衰)”。效果:“化虚为实”归入“化无形为有形”。•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7)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13.赏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分)①采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蟋蟀歌唱时的美妙形态;②运用烘托、映衬的写作手法,用田野、月光、树叶等阔大背景突出蟋蟀歌唱的自豪骄傲;③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营造宁静又热闹的独特的乡村氛围。(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评述:本题命题中规中矩,第一点和第三点都很明显,每点2分的话,应该较为简单。赏析表达特色一定要注意定位手法技巧,对于手法明显的,建议采用并联法围绕具体手法分点进行赏析。•13题:补充•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句式特点(整散结合)、表现手法(视听、动静、烘托)角度赋分,•答到其中两个角度即可。每个角度2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14.本文第⑤段引用丞相贾似道的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①内容上,说明斗蟋蟀之风由来已久,表达了作者对不务正业的封建官吏的嘲讽;②结构上,自然引出下文由斗蟋蟀引发的悲喜剧;③表达上,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强阅读趣味,激发读者联想。补充:第一点中“历史久”和“嘲讽”各1分;第三点中“丰富内涵”(“充实内容”)1分,“增强趣味”或“激发联想”1分。评:此类题目最近几年大市模拟题中较少出现,一般来说,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