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小组成员:徐敏博、胡元林、李明、覃华栋1.抗体(Ab)功能性概念定义: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抗体主要存在血清中,也存在于如呼吸道粘膜液、肠粘膜液、唾液以及乳汁等其它体液中。2.免疫球蛋白(Ig)结构性概念定义: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两个基本概念Ig与Ab的关系所有的Ab都是Ig,但Ig并非都有抗体活性。IgAb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四肽链结构,链间二硫键连接形成Ig分子单体。两条较长重链(H)和两条较短轻链(L)。每条重链和轻链分为氨基端(N端)和羧基端(C端)。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模式图(一)重链和轻链1.重链(H链)约450~550氨基酸类:Ig根据重链恒定区抗原性不同分为IgM、IgG、IgA、IgDIgE五类2.轻链(L链)约214个氨基酸型:根据轻链恒定区抗原性不同,分为和型。每个Ig分子的两条轻链完全相同。天然Ig分子中,重链同类,轻链同型许多脊椎动物中只存在IgG根据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分为:可变区(V区):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变化较大。恒定区(C区):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二)可变区与恒定区1.可变区(V区)N端重链1/4和轻链1/2组成,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决定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可变区可分为超变区(hHVR)和骨架区(FR)。在V区中,某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的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HVR。超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识别部位,形成与抗原决定基互补的表位,也称互补决定区。又是Ig分子独特型决定簇主要存在的部位。VL区和VH区各存在3个超变区(HVR1-3)骨架区(FR)FR1~4V区HVR以外的部位,AA替换频率较低的部分,稳定HVR的结构。超变区超变区(HVR)/互补决定区(CDR)位于C端,占轻链1/2和重链3/4或4/5。在同一种属中,同一类重链和同一类轻链C区AA的种类、排列顺序及构型相对稳定。L:CLH:CH1-CH42.恒定区(C区)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含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有利于IgV区与抗原互补性结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对蛋白酶敏感。(三)铰链区Fc段暴露的C1q结合位点IgG分子结合抗原前后的构象变化C1q结合位点被屏障结合抗原之前结合抗原之后CH1CH2“T”“Y”Ig分子的H链和L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若干个球形结构,每一个球形结构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称为功能区。1.分类轻链:VL,CL(2个)重链:VH,CH1,CH2,CH3(IgG、IgA和IgD),多一个CH4(IgM和IgE)(四)功能区2.功能区的作用(1)VH和VL—(超变区,互补决定区)抗原结合部位。(2)CH1~3和CL—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3)CH2(IgG)、CH3(IgM)—补体C1q结合部位,参与活化补体。(4)CH2~CH3—具有介导IgG通过胎盘的特性。(5)CH3(IgG)和CH4(IgE)—具有结合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细胞的Fc段受体的功能。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一)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V区的功能1.抗体分子:单体(IgG,IgE)---2价二聚体(分泌型IgA)---4价五聚体(IgM)---10价(5价)Ig与Ag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必需是超变区与抗原的空间构象完全吻合。2.意义①抗毒素中和外毒素毒性作用;抗病毒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②发生各种体外抗原抗体反应(凝集、沉淀现象),是免疫学诊断的基础。③mIg识别并结合抗原,诱导免疫应答。(二)激活补体系统——C区的功能1.IgG1~IgG3和IgM分别通过CH2和CH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2.IgA、IgG4、IgE形成聚合物后活化补体替代途径。(三)结合Fc受体——c区的功能主要通过IgG/IgE的CH3/CH4功能域与位于不同细胞上的FcR/FcR结合,介导不同的生物学效应.1.调理作用概念:指抗体、补体等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包括抗体的调理作用和补体的联合调理作用。IgG+抗原(颗粒性)FcγR(巨噬细胞)促吞噬细胞吞噬;2.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IgG+抗原(靶细胞)FcγR(NK细胞)杀伤靶细胞(四)穿过胎盘和粘膜穿过胎盘:IgG、自然被动免疫、新生儿抗感染。(IgG是唯一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转移给胎儿的Ig。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的抗感染有重要作用。)通过粘膜:分泌型sIgA,是局部粘膜免疫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分子。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