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本课目标:1、基础知识的梳理与掌握2、疑惑与解惑3、树立大历史观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点:1、1949——1952,国民经济的恢复2、1953——1956,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3、1956——1958,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4、1958——1961,国民经济建设失误5、1962——1965,国民经济的调整6、1966——1976,国民经济的浩劫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基础知识的梳理与掌握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_________长期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的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成果:________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2、社会主义经济过渡(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事实;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_____________。(2)、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6内容:a、优先发展________;b、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国民政府1952一化三改造重工业长春一汽制造厂(3)、三大改造:①时间:1953——1956②内容:农业:组织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____________;手工业: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了_________的高潮。③影响: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农业集体化道路公私合营例1:(10年,全国卷)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例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例3:(10年江苏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二)、疑惑与解惑1、“一五计划”有何特点?材料1: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材料2: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材料3: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重工业开始。——毛泽东“一五计划”的特点:(1)、主要集中在东北,但也兼顾均衡(2)、优先发展重工业(3)、学习苏联经验(4)、工业化为主体,与三大改造相辅相成分析起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主要集中在东北?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例:(2012·海南卷历史·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A2、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1: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材料2: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材料3: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重工业开始。——毛泽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东北发展的困局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一)、基础知识的梳理与掌握1、探索:八大(1)、时间:1956年(2)、内容:①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________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________。(3)、评价:是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农业国工业国2、失误:三面红旗(1)、总路线:1958年,在_________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大跃进:①内容:a、工业上,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工业生产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赶超英国和美国的超指标;b、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②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___________。导致国民经济混乱,甚至带来环境问题。(3)、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4)、评价: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成为__________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八大二次会议大炼钢铁客观经济规律1959——1961例1:(2012·全国新课标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例2:(2012·海南卷历史)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例3:(10年天津卷)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3、调整(1)、时间:1962年(2)、内容:①纠正农村工作中_____________;②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方针(3)、成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列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左”的错误巩固例1:(2012·天津文综历史)下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例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二)、疑惑与解惑1、国民经济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材料1:对于“大跃进”,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有过两次重要的讲话。一次是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不要造成一个印象,好像别人都完全正确,唯独一个人不正确。这个话我有资格讲,因为我就犯过错误。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们是积极分子,反右派扩大化我就有责任,我是总书记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我们头脑也热,在座的老同志恐怕头脑热的也不少。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一次是1980年4月1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邓小平文选》第2卷材料2:贺俊认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使国家繁荣富强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并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有如火山爆发之势。因此,提出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口号是很有号召力的。——黄爱军材料3:孙欲声认为,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特别是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党发动“大跃进”,就是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寻找出路所导致的失败。谢春涛也认为,在汪洋大海般的小生产基础上,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急于改变自身的贫穷现状,易于响应毛泽东为建设理想社会而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另一方面,又使他们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达到美好的前景而接受瞎指挥等各种超经济的强制。虞宝棠则强调小生产和平均主义传统。——黄爱军材料4:薄一波强调认识上的局限。他认为,把社会主义建设、把根本改变中国的贫困面貌看得太简单太容易了。当时对经济建设这个根本不同于革命斗争、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事物缺乏深人的理解,仍搬用革命斗争中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指导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未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与此观点相同或相似的还有吴玉文、虞宝棠、汤应武。认识上存在的上述局限,又源于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刘建国认为,由于缺乏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搞经济建设和搞政治一样,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依靠发挥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迅速发展经济;以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有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我们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孙欲声则认为我们党长期存在的弱点是理论准备不足。——《“大跃进”运动发生原因研究述评》材料5:干部素质也存在缺陷。王章维和郭学旺认为,当时,走上从中央到地方主要领导岗位的都是经过长期战争洗礼脱掉军装弃武从政的军事干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特点成为各级干部领导“大跃进”的准则,加上当时我们对经济建设缺乏深刻理解和研究讨论,坚信只要像战争年代那样动员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传统的工作方法也可以运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运用群众运动形式可以实现短期内经济超高速增长。而那时的广大人民群众也习惯于过去的传统方法。——《“大跃进”运动发生原因研究述评》材料6:刘建国认为,新中国建立在经济落后基础上,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又采取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针对这样的内外形势和压力,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