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养老调查》第一集 在家中慢慢老去上海电视台于国庆黄金周假日期间播出新闻专题片《全球养老调查》。这部6集、每集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集合了8位平均年龄33.25岁的电视记者,走访了全球6个国家,采访了32位平均年龄82.7岁的各国长者,全方位探讨了全球养老产业的现状与困境,以给正进入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参考。养老专题片《全球养老调查》第一集在家中慢慢老去养老专题片《全球养老调查》是上海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养老调查节目,在国庆黄金周播出。这是一部严肃的新闻专题片,没有戏谑调侃,也没有呆萌卖乖。8位平均年龄33.25岁的电视记者,走访了全球6个国家,采访了32位平均年龄82.7岁的各国长者,向超过20位官员、议员和学者认真求教,问出了一连串问题。这些问题事关养老政策的制定,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监管,制度演变的利与弊,身在其中的人们的感受与期盼。电视记者们采访问全世界很多已经变老的国家,也采访正在老龄化的中国:养老的钱从哪里来,住在家里还是去养老院,生病了由谁来照顾,政府应不应该支付养老费用。……如果,以上问题离您不算很遥远的话,那么,推荐您和您的家人一起,观看这部总共6集、每集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全球养老调查》。生动的细节展示先进的理念《全球养老调查》第一集的开头,记者在丹麦调查,对这里的“预防性家访”大加赞美。丹麦规定,有健康问题的老人,从65岁开始,政府安排专业人士定期家访;而不管是否有健康问题,所有老人到了75岁,政府还会安排专业人士到家里,检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到了80岁,还会有一次家访。中国有句话,防患于未然,丹麦的这种家访制度,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家访做好了,避免了老人不必要的伤害,这样其实也节约了养老经费。对记者们来说,各国养老体系中,新鲜的做法有很多。比如,为了让更多人来体会作为一个“老人”的不易,在日本大阪有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忘年中心,老年人看、听、走路的感觉,在这里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装置体验到。有了这些体验,人们就会对老人的生活现状,有一个更深切的体会。还是在日本,因为“少子老龄化”日益严重,有些城市会把闲置的学校改装成老人日托中心。老人们喜欢热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于是附近学校就把来日托中心和老人交流作为全校师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样也为了让老人减少孤独感,新加坡把老人居住的“乐龄公寓”“安插”在年轻人居住的商品房中,这样就能实现老人既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又能与年轻人共处,身心更富朝气。细节背后体现的是理念,而有些理念做起来,其实并不难。《全球养老调查》共分六集,分别是《在家中慢慢变老》、《谁来支付我的晚年账单》、《心手相连的陪伴》、《阳光海岸边的夕阳》、《让记忆跟上遗忘的脚步》、《寻找人生最好的归宿》。在每一集中,都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细节。你可以看到,德国护理人员为老人插管吸痰前,必须洗手消毒三十秒;荷兰的护理员在帮助老人时,相互之间严禁聊天,养老院工作人员必须穿便装,以免老人认为是在医院;日本不准养老人员说“痴呆症”,而是说“认知症”……在这部六集的电视片中,花了很多篇幅来展现这样的细节、场景,辅以介绍国家政策、行业规则。记者们调查得很细致,摄影师也拍得很有趣,就这么一集集看下来,不仅长知识,也能时不时问问我们自己,我们还能为老人们做些什么?每一个提问都指向上海无论是欧洲的荷兰、德国、丹麦、美洲的美国,还是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可以说,这次记者走访、调查的国家,都比中国富裕。从呈现的画面来看,养老院宽敞漂亮,老人们拾掇得山清水秀,护理设备也是高科技高价格,一时间看客或许会生出些许羡慕之情。不过,作为调查记者,可不是去发几声羡慕感慨的。每到一个国家,记者首先要问的问题是,贵国什么时候开始老的?现在老成什么样了?你们遇到哪些养老难题?都是采取怎样的办法解决的?钱从哪里来?养老场地谁来提供?护理人员怎么培训?可能大家也看出来了,这些问题,统统是中国的难题,更是上海的难题。就拿上海已经开始试点的养老评估来说,记者走访各国都非常关心这个内容,因为他们发现大部分国家养老的钱都来自于保险,而无论是欧洲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还是日本的介护保险,实施的一个基础,就是评估。哪些老人可以优先入住养老机构,老人可以用保险的钱聘请怎样的护理人员、购买怎样的护理产品?如何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帮助的那些老人身上?这些,都是由评估来说了算。在《全球养老调查》第二集《谁来支付我的晚年账单》,着重介绍了各国的养老评估体系。德国的评估机构是独立的,运作资金由保险公司分摊。日本则是老人提出申请后,区县政府委派专门的调查员或者委托专业护理人员上门对老人状况进行评估。而荷兰的评估制度几经调整,最先是由养老机构自行评估。发现标准不统一,评估结果不客观,于是国家层面成立了护理评估办公室统一负责。又发现这样一来不接地气,最后才权力下放,今年一月刚刚通过的法案,政府把评估职责交到了社区护士手中。每一个国家的制度设计、演变,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些经验和教训,都为上海在养老政策的设计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参考。《全球养老调查》的记者之前有专门做国际新闻的,有跑其他行业的,但从节目策划开始,他们每一个人都去走访了上海各种类型的养老院,听养老产业的参与者、政策的制订者上课,感受上海老人们的生活现状,了解养老产业的状况和面临的瓶颈。这些走访与调查,决定了六集专题片的方向:专业护理人才短缺怎么解?养老费用谁来出?以房养老的现实可能性有多少?养老院如何与社区紧密结合?社区养老上门照护怎么做?如何让失能失智老人活得更有尊严?八位记者的报道,立足于中国当下的发展阶段,推动现实可行的有益变革。数字背后的养老现实上海,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全球养老调查》的出品机构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在时代大潮中,每一个参与节目采访拍摄的成员,都感同身受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感慨越来越多长者的蹒跚步履。平均年龄33岁的记者,采访平均年龄83岁的长者,50年的年龄差是巧合,更是时光老人急迫的催促和警醒。在节目采访和制作时,几乎每个参与者都有着强烈的代入感,因为每个人家中都有老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养老难题,推己及人:上海的养老问题怎么解?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先富后老以及未富先老,这次《全球养老调查》调查了丹麦、荷兰、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不管早老晚老,这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程度逐渐趋同,但国家的大小、人口总量、财政负担养老支出等大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各自解决之道也不尽相同。比如丹麦和荷兰,他们倾向于居家养老。为什么呢?荷兰政府算过一笔账,进养老院,每位老人一年要花64000欧元,居家养老,每位老人年均支出19000欧元,前提就是精准测算老人的需求,还有一组数据:《全球养老调查》第一集讲的是居家养老,所有采访的长者,平均年龄75岁,第六集讲的是老人公寓和养老院,采访对象的平均年龄是87岁,比第一集年长了整整12岁!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一轮岁月催人老,原本居家安度晚年的老人,十二年后就需要护理照顾了,节目在中国的采访调查也证实了这个规律。看这部《全球养老调查》,可以发现记者们手中都拿着笔记本,记录数据,留下思考。在日本,记者蹲在地上,仔细地摩挲防滑地面,在新加坡,记者手扶乐龄公寓的楼道扶手,在美国,记者仔细测算老年社区的房屋价格和生活费用,在《全球养老调查》的六集节目中,不算很年轻的记者们,直视长者们的眼睛,认真恭敬,努力发问,由此,片中的每一句解说词,每一段现场播报,都有来自心间的真实感受,穿过冰冷的电视屏幕,直抵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关心老人未来命运的观众。正如本片创作者想表达的,关注老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