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与危机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内容摘要城市化的的推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开始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历年来不断地人口膨胀更是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环境问题危机重重。本文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分别进行了现状描述,并提炼出危机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学习资料、整理资料,从“生态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解决北京乃至全国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危机、“生态人”、城市可持续发展AbstractWithurbanization,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isgettingworse.Itbegantocatchwidespreadattentionfromtheworld.Overtheyears,thecontinuallygrowingpopulationofBeijingissooverwhelmedbytheecologicalenvironment.Thispaperdescrib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twopartsofthesystemof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naturalenvironmentandartificialenvironmentseparately,thenrefineandanalysisthecrisisexistinBeijing.Throughlearningandcollatinginformation,IcomeupwiththeideatosolvetheenvironmentalproblemsfromtheEco-manandsustainableurbandevelopmentangle.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与危机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一、导论(一)相关概念1.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根据社会、经济、地理、历史、生态等出发角度的不同,城市有数十种定义。其中包括“城市是人群的生态系统”、“城市是物质生产的分配空间”、“城市是独特的历史进程”……等等。结合这几种理解,我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物质能源高度集中、人口产业高度密集的以人为主的环境系统。城市是是人类的主要聚集地,是科学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城市化即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使得城市规模不断变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各类要素和资源在城市集聚,人均GDP快速增长并超过一定指标的全过程。2.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在人与自然在城市的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整体,即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它进行着物质能量流动。首先,城市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形成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其次,人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城市生态环境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形成的适合其生存、发展的人工环境。按照这个解释,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组成,两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将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平衡。城市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维持自身稳定,但超负荷的运作会带来城市生态平衡的破坏。图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①(二)研究背景1.快速“城市化”,使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进程也越来越快。据统计,截止2010年,我国的城市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16个增加到657个,增幅超过200%;城镇人口总数也从1.72亿增到6.66亿,城镇化率达到49.68%,说明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②城市化在给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甚至愈演愈烈。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加的背后,需要的是更多的资源和能源耗费。狭小的城市空间承载着越来越重的负荷,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超载”,城市生态系统愈发失衡,并开始严重影响到人类日常的生活工作。2.北京城市急剧扩张,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北京是一座集政治、文化、高等教育、科研等多种功能的魅力城市。近年来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北京城市人口规模也呈现“井喷式”的快速膨胀趋势,造成城市运营保障压力不断增加,北京各方面的资源也达到承载极限。目前北京市的住房、能源、土地、用水、交通等方面已高度紧张,各类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让人措手不及。①来源: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②来源: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三)研究意义北京在成长为超级大城市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集中了市场、科技、文化等条件,有利于经济和各种产业的协同发展,这是城市的优点。但是城市的缺点也在于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中,人类的生活和产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同时会产生过多的生产生活废料,从而引发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爆炸、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北京市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找到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的潜在危机,并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整体上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之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从而正确处理北京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加强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清洁、优美、安静的环境。(四)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快速涌向城市,城市面积急速扩张开始受到人们关注。1898年霍华德(E.Howaed)著作《田园城市》,便是当时人们对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初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恢复,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1952年帕克(R.E.Park)在其《城市和人类生态学》的书中,将城市看作一个类似于植物群落的有机体,运用生物群落的观点研究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引来环境问题的爆发,促使生态环境的课题成为人类的重点研究内容。1992年,“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议将生态环境问题列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召开,形成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可持续发展开始渗入到各个领域。2.国内研究综述我国早期对城市生态环境仅仅局限于对于基础设施的研究,如城市交通、给排水、绿化等。1978年,我国正式将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列为科技长远计划,随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开始涉及城市水文、地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1984年,马世骏提出了城市是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方面复合而成的生态系统,这个理论推动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北京也在积极开展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相关成果如邢嘉明的《京津地区生态系统特征与污染防治研究》和吴峙山的《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等。二、北京市生态环境现状(一)北京市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存在的基础与前提,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本文主要介绍物理环境。大气、水资源、土地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1.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北京市的大气状况受到本地与周边省市污染源扩散共同作用。大气环境不仅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也与北京市独特的地形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前几年,北京市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将一些重工业迁出北京,并对汽车实行限号等,使得北京的大气情况有了一些改善。这一点从2006~2011年北京大气环境数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表内各项污染物数据均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并且浓度都是减弱的趋势。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各类污染物浓度达到近几年最低点。图2:北京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①2012年以来,雾霾天气频频袭来,让这个新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2013年,北京开始对PM2.5等5项污染物质进行监测,检测结果为全年累计重污染天数达到58天,占全年的15.9%,PM2.5是其中最主要的超标污染物,占77.8%,臭氧占20.1%,其他污染物仅占21%。②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多种多样的现实原因。首先,北京独特的地形地貌并不便于大气对流和互换,也不利于大气的自我净化。其次,人口的高速膨胀带来的巨大污染也挑战着这个城市的生态极限。机动车带来的尾气排放、地面扬尘等在雾霾成因中占到较大比重。另外,北京周边被重工业发达城市环绕,污染物质极易通过对流进入北京,并不易扩散。2.水环境对于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北京来说,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北京水资源现状可以总结为:(1)水资源紧缺:常年以来北京的水资源供给主要靠地表水。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52mm,但每年降雨量变化很大。2012年全年降水量为708mm。同年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为17.95亿m3,水资源总量39.50亿m3,这个数据按照年末常住人口2069万人计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1m3,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属于重度缺水地区。随着用水结构的调整,生活和第三产业用水成为第一用水大户,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虽然2008年起北京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开始从外地调水,2012年南水北调河北应急调水2.8亿m3,但仅占到总供水量的8%,对于北京2000多万的人口而言,人均用水量增加不到20m3。对于北京而言,人多水少仍是基本市情水情。(2)水质恶化加剧:2012年北京市对蓟运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等五大水系有水河流104段的监测结果如表1。(监测总长达2545.6km,其中常年有水河长2259.1km。)③表1:2012年北京市地表水五大水系监测结果①数据来源:2011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②数据来源:北京市环保局③数据来源:北京市水务局.《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I类II类III类IV类V类劣V类河长(km)01039.0140.178.765.2936.1在总评价河长中的占比046%6%4%3%41%从表中可以看见,所检测的河水中有41%都劣于V类。近年来,尽管市政府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上加大了力度,污水处理厂、截污工程建设加快,但北京水体污染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大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北运河,作为京城面积最大、支流最多的水系,北运河几乎所有支流都属于劣V类。水库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监测水库达标水面面积121.38km2,占总监测水面面积的67%。官厅水库曾是北京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如今水质已为Ⅳ类,已不能作饮用水源,而密云水库的水也开始有富营养化的趋势。3.土地资源北京的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边缘。与渤海湾毗邻,上下分别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北京地形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从气流上形成了特殊的大气环流效应,这决定了北京的空气污染很难依靠自身来净化。土地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是人们生产生活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其合理利用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城市经济的增长。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为:(1)建设用地面积迅速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不断向农村扩张。全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从1981年的349km2,增加到2008年的1310.9km2,增长了2.7倍左右。市区面积也从1981年的2738km2,扩张到4525km2,增长率达到65%。①平均每年以77.7km2的速度增加。从二环路发展到六环路,再到规划中的七环路,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北京的建设范围不断引向郊区,人口的膨胀和经济增长的需求也使北京越来越“拥挤”。(2)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北京市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郊区的几个区县。北京市耕地面积从1989年的39.65万公顷减少到20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