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演进及改革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演进及改革研究作者:李德铭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20期【关键词】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演进;争论;展望【中图分类号】G6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8)20—0026—01普通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教育考试,主要通过考试机制、志愿填报机制和录取机制三大机制运行。限于技术手段等原因,起分流阀作用的志愿填报机制长期处于研究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高考制度的发展。下面,笔者从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发展、各阶段志愿填报机制利弊分析及未来展望进行讨论。一、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演进志愿填报分志愿设置、信息采集和信息整理三个环节。其中,信息采集和志愿设置两个环节是实现人才分流的主要手段。从历史发展看,高考志愿填报可分为三个阶段。纸质采集阶段(1978年—1994年)。本阶段志愿是分流的主要手段。期间,历经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预考制,一次是出现批次设置和志愿调剂。为解决招生供需失衡的问题,教育部1980年起实施考前预选。甘肃省当年报名18万人,实考只有2万人。实施预考后,志愿出现不均衡的矛盾,批次和调剂志愿作为调节考生需求及平衡学校生源的手段出现。光电采集阶段(1995年—2009年)。本阶段志愿借助计算机首次以机读形式出现,满足了考试机构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采集的要求。通过考试机构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成为通行的做法。网络采集阶段(2009年—至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志愿信息采集成为可能。2010年,甘肃省实现网上填报志愿。在光电采集阶段后期和网络采集阶段前期,志龙源期刊网愿填报机制主要有两项变化:一项是志愿设置不断完善,批次设置逐渐细化,调剂志愿退出,征集志愿出现;另一项就是再次形成梯度志愿、平行志愿和动态志愿的大争论。二、三种填报模式的争论三种填报模式指的是:考前填报志愿、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本质上讲,三种模式并不指信息采集的三种手段,而是指信息采集三个不同时间。2005年至2010年是社会各界对三种填报模式争论的高峰期。通常认为争论的主因是考生信息不对称。钟笑寒等设计的数据模型显示,三种机制之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但考前报和估分报志愿可以有效减少志愿投机。聂海峰从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方面分析,考后知分填报存在“高分低录”。笔者也认为三种模式不存在策略改进。以甘肃为例,估分填报改为知分填报后,考生没有因为填报方式的改变而受到影响。此外,不同的志愿填报机制下,“高分考生”受影响较小,原因是不论估分还是考前填报,此类考生估计准确,具有“精确定位”的优势。考后知分填报的机制,使考生有局部信息选择,投机激励倾向明显。尽管知分填报志愿有其自身局限,但是有效减少估分失误、满足个人偏好等特点,最终促成招生考试机构逐步采用。三、三种志愿设置方式的争论三种志愿设置方式是指:梯度志愿、平行志愿和动态志愿。这三种志愿也被称为后三种志愿填报模式。梯度志愿就是顺序志愿,志愿设置为:“一个一志愿+一个二志愿+……”。从操作上来说,梯度志愿的特点是“志愿优先”。优点是操作简单、志愿指向明确,通过考生档案多轮次的循环,达到分流效果;缺点是招生院校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时才能启动下一轮次的志愿功能,部分考生会因志愿过高失去下一轮次的机会,高分落榜是此模式最为诟病的地方。平行志愿是同一志愿序号中设置若干个同等志愿,这些志愿不存在级差顺序,他们是平行的(并列的)。平行志愿一般设置“A、B、C、D”4个平行志愿。这里有一个大平行和小平行志愿的概念区分,大平行志愿指的是一志愿平行志愿;小平行志愿指一个一志愿和一个平行志愿的混合。平行志愿的优点是以分数为标准,一次性投档效率高,梯度志愿中的“大小年”、“志愿断档”等问题引刃而解。缺点一是投档标准完全“唯分数”,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二是减少部分高分考生的“志愿博弈”,低分考生博弈行为没有减弱;三是大平行志愿部分限制了高校的选择权,多档比例一般由2降为0.5;四是高校面临生源分层,即高知名度的高校招高分考生,低知名度的高校招低分考生。动态志愿是考生通过网络即时地看到志愿高校所有考生成绩信息,从而达到精确填报志愿。但动态志愿人为因素干扰大,只有个别省份使用,本文不再赘述。四、对志愿填报机制的未来展望龙源期刊网总体来说,不论是三种志愿模式还是三种志愿设置方式,它们优缺点鲜明,无法尽善尽美,不能完全解决当前招生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的几种志愿填报模式已无法满足未来高考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反思。笔者还认为,征集志愿的广泛使用已为“一档多投”模式打下基础,多元化录取和“双向选择”已经成为未来志愿填报机制发展的趋势。所以加大“一档多投”模式的研究对建立符合当代高考需求的志愿填报机制大有裨益。(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GS[2017]GHB0389)编辑:陈富祥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