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讲课的题目选自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速度》。围绕本课题,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部分来进行说明。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的基础概念。它即是对初中所学知识的一个延伸,也是我们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知识外延性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掌握了两种简单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这就为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对于速度的矢量性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理解。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速度的定义、表达式、单位和方向②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并掌握其区别与联系。③能够根据V-t图判断物体运动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以及例题的引导,使学生对速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情感与态度:应用所学的速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速度与时间图像。第2页②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平均速度的计算。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法:由于本节讲的是高一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基本概念有较强的认识,本节将以讲授、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类比等活动主动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1、引入新课我将例举出一个刘翔和自行车的实例,让学生来判断二者运动的快慢。这时学生将陷入迷惑之中,此时我再点出主题:“这样为了比较运动的快慢,在物理学上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一个概念。”从而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2、进行新课我将通过直接提出的方式,提出速度的物理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衡量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这里可以通过速度的定义来导出它的计算公式,再对公式进行分析:介绍速度的性质,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接着向同学们介绍速度的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和常用的单位,然后再回过头和学生一起解决老师课前提出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引入平均速度,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引入的时候可以利用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例子: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一个速度,可能刚开始跑的快,到最后速度就降下来了。为了大致地描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Δt时间内运动快慢的速度。同时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平均速度时的注意事项,必须指明是计算的那一第3页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接着分析瞬时速度,因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物体在每时每刻运动的快慢,那我们怎样来描述呢?这里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就引导学生得出瞬时速度的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并讲授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相同。为了让学生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会将二者做一个比较,并用例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最后讲解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知识点:速度与时间的图像。3、小结练习:完成上述之后,本节新课内容就结束了,我将向学生举出一个紧扣本节新课内容的例题,让同学们计算平均速度:【例题】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通过这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后规范解题的习惯并让他们在问题的思考中学会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4、布置作业:完成小结,让大家回去后复习这节课的内容并完成课后作业2、3题。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