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研究网【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刘长兴博士整理】1台湾地区水污染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施行细则事业废水管理办法废(污)水排放收费办法事业废(污)水排放地面水体许可办法水体水质监测站设置及监测准则事业水污染防治措施管理办法事业水污染防治措施计划申请审查办法预铸式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办法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废(污)水处理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办法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废(污)水检测申报管理办法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废(污)水贮留或稀释许可办法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清理机构设置及管理办法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排放废(污)水紧急应变办法防止污染地下水体设施及监测设备设置管理办法事业废水代处理业与事业废水委讬处理管理办法违反水污染防治法按日连续处罚执行准则水污染防治各项许可申请收费标准地面水体分类及水质标准放流水标准海洋放流水标准污水注入地下水体标准水污染防治法第1条为防治水污染,确保水资源之清洁,以维护生态体系,改善生活环境,增进国民健康,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令之规定。第2条本法专用名词定义如下:一水:指以任何形式存在之地面水及地下水。二地面水体:指存在于河川、海洋、湖潭、水库、池塘、灌溉渠道、各级排水路或其他体系内全部或部分之水。三地下水体:指存在于地下水层之水。四污染物:指任何能导致水污染之物质、生物或能量。五水污染:指水因物质、生物或能量之介入,而变更品质,致影响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六生活环境:指与人之生活有密切关系之财产、动、植物及其生育环境。环境法研究网【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刘长兴博士整理】2七事业:指工厂、矿场、废水代处理业、畜牧业或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事业。八废水:指事业于制造、操作、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或作业环境所产生含有污染物之水。九污水:指事业以外所产生含有污染物之水。一○废(污)水处理设施:指废(污)水为符合本法管制标准,而以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之设施。一一水污染防治措施:指设置废(污)水处理设施、纳入污水下水道系统、土壤处理、委讬废水代处理业处理、设置管线排放于海洋、海洋投弃或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许可之防治水污染之方法。一二污水下水道系统:指公共下水道及专用下水道之废(污)水收集、抽送、传运、处理及最后处置之各种设施。一三放流口:指废(污)水进入承受水体前,依法设置之固定放流设施。一四放流水:指进入承受水体前之废(污)水。一五涵容能力:指在不妨害水体正常用途情况下,水体所能涵容污染物之量。一六水区:指经主管机关划定范围内之全部或部分水体。一七水质标准:指由主管机关对水体之品质,依其最佳用途而规定之量度。一八放流水标准:指对放流水品质或其成分之规定限度。第3条本法所称主管机关:在中央为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第4条中央、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得指定或委讬专责机构,办理水污染研究、训练及防治之有关事宜。第5条为避免妨害水体之用途,利用水体以承受或传运放流水者,不得超过水体之涵容能力。第6条中央主管机关应依水体特质及其所在地之情况,划定水区,订定水体分类及水质标准。前项之水区划定、水体分类及水质标准,中央主管机关得交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为之。划定水区应由主管机关会商水体用途相关单位订定之。第7条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废(污)水于地面水体者,应符合放流水标准。前项放流水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商相关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其内容应包括适用范围、管制方式、项目、浓度或总量限值、研订基准及其他应遵行之事项。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得视辖区内环境特殊或需特予保护之水体,就排放总量或浓度、管制项目或方式,增订或加严辖内之放流水标准,报请中央主管机关会商相关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后核定之。第8条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及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之废(污)水处理,其产生之污泥,应妥善处理,不得任意放置或弃置。第9条水体之全部或部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应依该水体之涵容能力,以废(污)水排放之总量管制方式管制之:一因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密集,以放流水标准管制,仍未能达到该水体之水质标准环境法研究网【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刘长兴博士整理】3者。二经主管机关认定需特予保护者。前项总量管制方式,由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拟订,报请中央主管机关会商相关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后核定之;水体之部分或全部涉及二直辖市、县(市)者,或涉及中央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主管之特定区域,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商相关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第10条各级主管机关应设水质监测站,采样检验,定期公告检验结果,并采取适当之措施。前项水质监测工作,得委讬水利事业或有关机关办理。第11条中央主管机关对于排放废(污)水于地面水体之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及家户,应依其排放之水质水量或依中央主管机关规定之计算方式核定其排放之水质水量,征收水污染防治费。前项水污染防治费应专供全国水污染防治之用,其支用项目如下:一地面水体污染整治。二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区水质改善。三水污染总量管制区水质改善。四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统主、次要干管之建设。五污水处理厂及废(污)水截流设施之建设。六水肥投入站及水肥处理厂之建设。七废(污)水处理设施产生之污泥,集中处理设施之建设。八水污染防治技术之研究发展、引进及策略之研发。九执行收费工作相关之必要支出及所需人员之聘雇。一○其他有关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二项第九款之支用比例不得高于百分之十。第一项水污染防治费得分阶段征收,各阶段之征收时间、征收对象、征收方式、计算方式、缴费流程、缴费期限、阶段用途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收费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水污染防治执行绩效应逐年重新检讨并向立法院报告及备查。第一项水污染防治费,其中央与地方分配原则,由中央主管机关考量各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水污染防治工作需求定之。第一项水污染防治费,各级主管机关应设置特种基金;其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由行政院、直辖市及县(市)政府分别定之。中央主管机关应成立水污染防治费费率审议委员会,其设置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12条污水下水道建设与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水污染防治政策之需要。中央主管机关应会商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订定水污染防治方案,每年向立法院报告执行进度。第13条事业于设立或变更前,应先检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计划及相关文件,送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机关审查核准。前项事业之种类、范围及规模,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商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指定公告之。第一项水污染防治措施计划之内容、应具备之文件、申请时机、审核依据及其他应遵行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一项水污染防治措施计划,属以管线排放海洋者,其管线之设置、变更、撤销、废止、停用、申请文件、程序及其他应遵行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环境法研究网【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刘长兴博士整理】4第14条事业排放废(污)水于地面水体者,应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机关申请,经审查登记,发给排放许可证或简易排放许可文件后,始得排放废(污)水。前项登记事项有变更时,非于中央主管机关所定期限内办理变更登记,其排放废(污)水,不得与原登记事项抵触。排放许可证与简易排放许可文件之适用对象、申请文件、应办理时间、变更程序及其他应遵行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15条排放许可证及简易排放许可文件之有效期间为五年。期满仍继续使用者,应自期满六个月前起算五个月之期间内,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或中央主管机关委讬之机关申请核准展延。每次展延,不得超过五年。前项许可证及简易排放许可文件有效期间内,因水质恶化有危害生态或人体健康之虞时,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得变更许可事项或废止之。第16条事业废(污)水利用不明排放管排放者,由主管机关公告废止,经公告一周尚无人认领者,得予以封闭或排除该排放管线。第17条除纳入污水下水道系统者外,事业依第十三条规定检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计划及依第十四条规定申请发给排放许可证或办理变更登记时,其应具备之必要文件,应经依法登记执业之环境工程技师或其他相关专业技师签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再依前项规定经技师签证:一依第十四条规定申请排放许可证时,应检具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计划,与已依第十三条规定经审查核准之水污染防治措施计划中,其应经技师签证事项未变更者。二依第十五条规定申请展延排放许可证时,其应经技师签证之事项未变更者。政府机关、公营事业机构或公法人于第一项情形,得由其内依法取得第一项技师证书者办理签证。第一项技师执行签证业务时,其查核事项,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18条事业应采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其水污染防治措施之适用对象、范围、条件、必备设施、规格、设置、操作、监测、记录、监测纪录资料保存年限、预防管理、紧急应变,与废(污)水之收集、处理、排放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管理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商相关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第19条污水下水道系统排放废(污)水,准用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及第十八条之规定。第20条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贮留或稀释废水,应申请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许可后,始得为之。前项申请贮留或稀释废水许可应备之文件及条件,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依第一项许可贮留废水者,应依主管机关规定之格式、内容、频率、方式,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报废水处理情形。第21条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应设置废(污)水处理专责单位或人员。专责单位或人员之设置及专责人员之资格、训练、合格证书之取得、撤销、废止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管理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环境法研究网【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刘长兴博士整理】5第22条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应依主管机关规定之格式、内容、频率、方式,向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申报废(污)水处理设施之操作、放流水水质水量之检验测定、用电纪录及其他有关废(污)水处理之文件。第23条水污染物及水质水量之检验测定,除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准外,应委讬中央主管机关核发许可证之检验测定机构办理。检验测定机构之条件、设施、检验测定人员之资格限制、许可证之申请、审查、核发、换发、撤销、废止、停业、复业、查核、评鉴等程序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管理办法及收费标准,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24条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其废(污)水处理及排放之改善,由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辅导之;其辅导办法,由各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第25条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之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应自行或委讬清除机构清理之。前项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之建造、管理及清理,应符合中央主管机关及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之规定。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属预铸式者,其制造、审定、登记及查验管理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会同相关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定之。第26条各级主管机关得派员携带证明文件,进入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建筑物污水处理设施之场所,为下列各项查证工作:一检查污染物来源及废(污)水处理、排放情形。二索取有关资料。三采样、流量测定及有关废(污)水处理、排放情形之摄影。各级主管机关依前项规定为查证工作时,其涉及军事秘密者,应会同军事机关为之。对于前二项查证,不得规避、妨碍或拒绝。检查机关与人员,对于受检之工商、军事秘密,应予保密。第27条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排放废(污)水,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农渔业生产或饮用水水源之虞时,负责人应立即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并于三小时内通知当地主管机关。前项所称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农渔业生产或饮用水之虞之情形,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一项之紧急应变措施,其措施内容与执行方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一项情形,主管机关除命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外,情节严重者,并得命其停业或部分或全部停工。第28条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设置之输送或贮存设备,有疏漏污染物或废(污)水至水体之虞者,应采取维护及防范措施;其有疏漏致污染水体者,应立即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并于事故发生后三小时内,通知当地主管机关。前项之紧急应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