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国雕塑史序言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一.中国雕塑的基本类型历史上的中国古代雕塑数量繁多,类型的划分多样从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墓雕塑•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工艺性雕塑从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雕塑•商周战国雕塑•秦汉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隋唐雕塑•五代宋辽金雕塑•元明清雕塑从雕塑的材料上划分:•石雕•泥塑•青铜雕塑•木雕•陶塑•玉雕•象牙雕•竹雕等等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宗教雕塑•以宗教为基本内容,以宗教宣传和偶像崇拜为主要目的的雕塑•其中中国的宗教雕塑主要是佛教雕塑明器雕塑•明器又称“冥器”或者“盟器”,是古代墓葬中的随葬品•起着代替真实的人和物的作用•其包括俑,动物形象和车船,家具,建筑物的模型,并且一般都着色陵墓雕塑“石像生”----指陵墓外以石人,石兽组成的仪卫,装饰雕塑陵墓建筑或者构件(华表墓阙墓祠)纪念性雕塑•为表彰历史人物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的雕塑建筑装饰雕塑•指作为建筑附件以及对建筑物的局部和构件进行装饰的雕塑工艺性雕塑•指以雕塑形式制成或装饰的有实用性的物品和独立的具有观赏,装饰作用的小品雕塑雕塑的历史划分原始时期(质朴纯真)二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装饰性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占有主流地位。中国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意象性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中国雕塑很迟才脱离工艺美术的母体而独立门户,它们只是工艺美术品的两种装饰手段,装饰不求再现,只追求表现物象,因此发育出中国雕塑不求肖似(高度写实地再现自然),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语言精练雕塑塑造有所取舍,有所夸张变形甚至抽象,其效果更突出对象的特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特殊而深刻。注重头部的刻划中国古人认为“头者精明之主也”头部以外的人体部分,便被看作是从属的,较为次要的。虽不如西方雕塑结构准确分明,却另有一种完美性,神完气足,很不易临摹。温柔敦厚不象西方古典雕塑那样一览之下、历历在目,而是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儒家哲学尊天命,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等风格。•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风格。•中国雕塑就是有意返朴归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大量佛教造像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体上经历了一个吸收印度佛教雕塑,到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相融合,再到中国化的过程。从印度的特殊的经规仪轨,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第二章原始雕塑雕塑的起源——工具工具包括:雕刻器、石锥、骨针、鱼叉、骨锥、骨刀、角铲等在人类仅能打制出粗糙的石器时,历史上称为旧石器时代能把石器逐渐地磨得光锐、美观并能分工使用时,称为新石器时代工具制造与雕塑的相关因素:(1)工具所需材料对象,如石、木到现在仍重要(2)打、磨等手段也是雕塑创造的工艺手段(3)工具的制造对三度空间物体的变革(4)有目的的对客观对象打磨加工,使对象按主观要求进行改变,与雕塑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一致工具制造活动对雕塑起源的意义:(1)提高观察力(2)训练一定的创造制作能力(3)培养了形式感和最初的审美意识原始雕塑的主要内容石雕——雕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中,曾发现有单纯用为装饰的玉、石、象牙雕刻。说明人类当时已有能力提出并达到美化生活的要求。陶塑——塑中国原始雕塑大多数都是陶制品。陶器的出现和制陶业的兴起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文明确立的重要标志。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陶塑按功能划分:1.工艺性陶(1)将鸟、兽形象,很巧妙地体现在日用器皿上的象形陶器(2)离开实用的雕塑品或装饰品2.宗教陶塑:原始雕塑的一大重要作用即是适应原始宗教活动的需要而制作的雕塑,其中以女性裸体雕塑为代表原始雕塑的艺术成就•具备了关于雕塑的空间思维及观察表现能力,能驾驭多种材料•艺术水平上,掌握了一定形式美规律和艺术技巧,能够采用夸张、强调、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对象•在雕塑技法上探索出了许多技法特点第三章商周雕塑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二工艺性雕塑(一)青铜工艺品1.青铜器概况⑴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夏代就有一定的规模⑵商周时代的雕塑主要集中在青铜工艺品上⑶青铜工艺品主要作为礼器、食器、兵器、乐器、工具、车马等实用器物2.青铜工艺品的五个时期:中国青铜工艺具有二千年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按照其造型和装饰特点可分为五个时期萌生期青铜器(夏代)出土了造型复杂的青铜礼器,说明中国从夏代就进入了初期的青铜时代,已具备初步熟练的水准育成期青铜器(商代早期)造型准确、器壁匀薄,采用以动物纹和几何纹为艺术装饰,铸造技术已相当进步鼎盛期青铜器(商代晚期—西周早期)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实行严密的礼治和等级制度,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敬的特殊产物。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上装饰兽面纹和各种动物纹,通常一件器物上有多种纹饰形象,神秘庄严、充满幻想。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又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饕餮纹图案具有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夔龙纹•一种装饰纹样,也称夔纹。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述:“夔如龙一足”。几何纹•何几纹是一种原始的装饰纹样,因其是以点、线、面组成多种有规则的几何图形而得名。包括网纹、三角纹、八角纹、菱形纹、曲折纹、雷纹、回纹、弧线纹、窄条纹、漩涡纹、圆圈纹、回旋钩连纹等。转变期青铜器(西周中晚期—春秋早期)由于世袭制的实行,不需要过多的迷信来压制人民,所以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以端庄厚重见长,并不追求精丽的纹饰,波曲纹、鳞带纹等变形的动物图案取代兽面纹和凤鸟纹的位置,这是周文化和商文化不尽相同的具体表现。更新期青铜器(春秋中晚期—战国)这个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提高,青铜器样式精巧新奇,纹饰繁密华丽。理性化,世间化,精巧奇异。3.青铜器个案分析:四羊方尊宁乡商代•方尊集圆雕浮雕刻线于一体,将器形和动物造型巧妙结合•挺拔的轮廓线与羊凝重的神情造成肃穆的气势三星堆遗址价值:•艺术地位:造型独具风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艺术技巧: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手法简洁流畅,整体艺术语言高度统一•铸造工艺:技艺精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二)以玉、石、骨、牙为材料的工艺性雕塑主要用做礼器、生活用具、佩饰及作为观赏性的小品雕刻,主要成就是玉雕•圆雕和浮雕、线刻紧密结合,写实和装饰相辅相成的独特手法是中国传统雕塑的最大特色•处理简洁•内心刻画•是艺术包含社会性和人文精神的开端三明器雕塑特点:•内容丰富,在造型上只注重面部的表现,雕绘结合密切•由于只是初创,故不生动四建筑装饰雕塑•其成就表现在瓦当上,且多为动物纹第四章秦汉雕塑•从中国艺术史的角度看,秦汉时期是雕塑唯一成为中心的时期•秦汉时期展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务实理性的民族特性•雕塑的门类特征决定了它强调以物质性的体积来占据空间,宜于表现宏伟、肃穆的精神,以及表现人类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占有、扩张和铺陈•因此,雕塑成为了秦汉时期的中心艺术,将中国雕塑推向了第一个高峰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第一节明器雕塑㈠秦始皇陵明器雕塑概述:⒈秦始皇俑马的发现标志着明器雕塑的重大飞跃,改写了中国雕塑史⒉秦俑马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面,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大规模的陶塑为何会出现兵马俑这样规模浩大的奇迹工程?•文化原因:崇尚务实理性,“好质而恶饰”的法家思想•主观原因:秦始皇本人的意志驱使秦始皇陵俑马特点大、多、真、精、美•大:规模大,陶俑、陶马形体高大•多:数量多,三个俑坑出土近8000件•真:具有高度写实性•精:生动传神的刻画人物•美: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由内而外的张力使之气势逼人兵马俑与西方写实雕塑比较西方:侧重肌肉的表现,强调体面转折的丰富性与节奏感,以及轮廓的虚实,造型的动感和人物的气质。造型上方胸狼腰、肌肉发达、气势张扬,将人体由上至下归纳成头、颈、胸三个转折,强调形体的运动性秦俑:体面塑造多由单纯的弧面组成,强调内含筋骨,去除了繁琐的起伏,形体整体,显示出由内向外的巨大张力。造型上强调凸腹熊腰,圆胸内敛,气韵凝沉;形体笔直,从头到脚都正面向前,显示着对称性的庄重感㈡西汉明器雕塑“汉承秦制”,明器随葬的制度在汉代得以发展文化背景:•拥有楚人独有的浪漫想像•与匈奴长年的骑战锤炼了果敢、豪迈与恢宏大气•开通西域,流入异域风情•故文化上广开包容,兼收并蓄,多种风格流传与世西汉明器雕塑的特点:•与秦相比,“厚葬”风气有所减弱,明器雕塑的制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与秦相比,形体上不如秦高大,但表现对象更加丰富•与秦相比,更富有动感,姿态也有了较多的变化㈢东汉的明器雕塑•东汉浮侈的厚葬风气愈演愈烈,明器雕塑的发展较西汉又进了一步东汉明器雕塑特点:厚葬风气浓厚,故题材,制作材料及分布地区等有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间风貌擅长表现运动,速度而著称,显得气势非凡,生机勃勃第二节纪念性雕塑(一)西汉霍去病墓纪念性石雕•此雕塑群是发现的我国大型石雕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刻艺术珍品•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旁,纪念西汉著名军事家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18岁领兵作战,曾先后6次出兵塞外,获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祁连山。封土上堆放着巨石,墓前置石人、石兽等。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特点:注意寓意,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如石雕本身就象征勇敢的战士性格霍去病墓石雕在中国雕塑史上的意义•具有典范作用,题材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纪念性雕刻•思想内容上,是西汉时期强盛的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艺术上,集中体现了我国早期大型石雕的艺术成就,对认识我国石雕艺术的民族特征具有重大意义(二)东汉李冰石雕像李冰:秦代蜀郡太守,大水利家,主持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第三节陵墓雕塑•天禄→双角•麒麟→单角•辟邪→无角第四节建筑装饰雕塑•牛郎、织女石像:最早建筑装饰雕像第五节工艺性雕塑生活用具类随身佩饰类礼器类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雕塑•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雕塑史影响最大的是佛教雕塑的兴盛繁荣•这使中国雕塑史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从此佛教雕塑和用于丧葬目的的雕塑成为中国雕塑的两大基本成份佛教雕塑大量出现的原因•佛教自东汉从印度传入•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玄学,清谈和无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社会动荡,战乱连年,百姓通过佛教中“修来世”的思想来寻找精神寄托•统治者为麻痹人民,借助宗教消除其斗争意志,故大力发扬佛教第一节佛教雕塑中国佛教雕塑的主要题材⑴佛像佛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称佛像的常见姿势是坐、立、卧,其特点是衣饰不尚奢华•佛有很多种,如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佛⑵菩萨像•菩萨发愿救渡众生,在愿望没实现之前,誓不成佛•菩萨造型华丽庄重,早期为天男像,后期演变成美女形象•菩萨也分为多种,其中文殊菩萨,普贤菩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