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保定学院教育系陶丽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教师专业及专业化社会二、教师的专业素质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五、他山之石如果从现代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建立、教师开始成为一种专门职业算起,教师专业化己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二战后,教师专业化成为一种强劲的浪潮,极大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当今,教师专业化己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中国教师教育百年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温家宝2007年3月5日一篇报道:2005年文汇报报道:一个月前美国科学院就如何使美国继续发展提出建议。出人意料的是建议中对特定学科领域只字未提,而是建议政府从现在起培养1万名好老师,在每个老师的职业生涯中再培养1000名好学生,这样美国就有救了。中国教师教育自19世纪末盛宣怀于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学院以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曲折发展历程中,一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与优势,另一方面在中西交融与时代变革中走过一些弯路,留下了诸多教训。一、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专门培养教师。他认为:“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先务之先务”,随“考选成材之士四十名,先设师范院一学堂,延定华洋教习,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指归。复仿日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校之法,别选年十岁内外至十七八岁止聪颖幼童一百二十名,设一外院学堂。令师范生外班教之。比及一年,师范诸生且学且诲,颇得知行并进之益,外院生亦多颖异之姿,能志于学。”(《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这就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师范学堂。二、张謇于1902年在杭州创办通州师范学堂。他在各处场合反复强调创立师范专门培养教师的重要性。他说:“一艺之末,学必有师”,“师必出于师范”,“普及(教育)有本本在师范”,“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张季子九录·教育录》)三、1902年京师大学堂增设师范馆,并招收师范生79名。此即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也是第一处官办的师范学堂。四、1904年1月正式颁布施行的“癸卯学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近代师范教育体系,设立初级师范学堂,与中学堂平行,修业五年,培养初等、高等小学教师;还可开设一年或十个月的简易科;设立优级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修业四年,培养中学堂及初级师范学堂教师。并规定应选拔“品行端谨、文理优通、身体健全”者,入学后有四个月的“试学期”,“言明毕业后必勉力从事教职”。师范生一律实行公费、规定服务教职的年限。五、1912年公布实施壬子癸丑学制再次确定设立师范教育体系,专门培养教师。《师范学校令》规定:师范学校一般为省立,也可县立或两县合立,可设女子师范学校,允许私立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为国立,分区设立。全国分直隶、东三省、湖北、四川、广东、江苏等六大师范区,分别在北京、沈阳、武昌、四川、广东、南京等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师范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得到了迅速发展。六、1922年新学制动摇了单纯依靠独立的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模式,在师范学校存在的同时,在普通高中设师范科,在高等师范提高程度改为师范大学校的同时,普通综合大学可设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其本意可能是扩大师资培养的渠道,提高师资培养的层次和程度。结果,事与愿违,自1923年起,原设之六大师范区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除北京师范大学外,其余五所分别先后改为或合并为东北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成都大学。其他国立或省立的高等学校内也有陆续增设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师范学校大部分并入中学,并且取消了师范生的公费待遇。独立的师范学校急剧萎缩。在这种形势下,再次引发了教师是否需要专门培养,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有无必要存在的论争。有人提出:“教育并不是什么难懂的东西,”“教育直常识耳”,“知识阶级人尽可师,教育原理原无秘诀。”甚至有人说:“高等师范学校,实是大学及专门学校的赘疣,大可割去。”教育部拟定的《改革我国教育之倾向及其办法》中也说:“大学以农工医为主,并将现行师范教育一律取消。”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上也有“师范教育不应另设专校,以免畸形发展之流弊”的提案。但是,坚持师范教育独立设置,师资必须进行专门培养的主张也很强烈。有人明确提出:“振兴教育,首在养成师资。“欲令中小学教育得等到普遍之发展,非以全力注重于师资之养成不可。”“教育为立国之根本,……全视教师之能否称职。”1928年6月和1929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自治会先后向国民党五中全会,北京市大学委员会请愿,请愿书中呼吁“教育乃国家之命脉”,“师范为教育之基础”,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国民政府于1929年4月26日公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明确表示:“师范教育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于可能范围内,使其独立设置,并尽量发展乡村师范教育”1932年12月,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作出六项关于师范教育的决议,其中规定:师范学校应脱离中学而单独设立;师范大学应合于训练中学教师之目的,以别于普通大学;师范生概不收费。这场论争对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明确了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明确了培养教师应采取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同时发挥非师范院校优势和积极性,共同培养教师,提高师资质量,定向性与非定向性,单一独立型与多样开放型相结合的新模式;第三、推动和促进师范教育自身的全面改进。1928年之后,不少国立和私立大学增设教育学院,如:国立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大学,私立辅仁大学、复旦大学、沪江大学等;也有些大学附设师范部或教育学系,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至1938年更进一步推动设置独立的师范学院,1942年起还先后举行七届推进师范教育运动周,使全国了解师范教育之重要意义,重视师范教育;鼓励青年学习师范,坚定师范生之信念。师范教育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师范教育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充。总观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第一、教师是一项专门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第二、培养师资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师范教育,独立的师范院校体系是必要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教育发展、师资培养规律的,但不排斥非师范类院校培养师资的功能。第三、师范院校自身要明确目标,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第四、中国近代师范教育重视了教师的职前培养,而对教师职后培训缺乏认识,也无必要的途径和措施。六、新中国师范教育与师资培养的发展和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教师的培养,始终注重师范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1951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确定:每一大行政区至少建立一所师范学院,以培养高中教师;各省和大城市设立师范专科学校,以培养初中教师;迅速恢复和重建中等师范学校(包括幼儿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二)、1953年还专门召开了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强调“高等师范教育是办好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关键”,“直接影响青年一代的教育”。至1953年底,独立设置师范学院已达31所。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也迅速发展,大部分省市已建成完整独立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至1957年,我国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教育体制、办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完备起来,保证了我国教育发展对师资队伍基本需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制定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路线,明确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发展教育,关键是教师。20世纪80年代后,对建国以来形成的传统师范教育体制进行新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同时举办教师教育、师范院校同时举办非教师教育的新格局1、1980年召开全国师范教育会议,重申“师范教育是‘工作母机’,是整个教育的基本建设。”2、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强调建立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大计”。在先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教师法》等文件中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实现现代化一靠科学技术,二靠人才。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发展教育,关键看教师,培养教师主要靠师范。3、1996年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现行的培养师资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原则上较长时期内稳定不变。无疑,这一次改革成就是巨大的,但由于整体上战略定位与顶层设计相对滞后,概而言之,方向感不明、逐步被边缘化、教育资源流失,加之1997年后取消师范生免费政策,师范生源与职业声望有所下降。我国教师教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师资培养的形式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肯定是人类永恒的职业,培养教师的工作也必将是永恒的。教师专业化的特征日益加强,也将是师范教育生命力的根源和发展的前景。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教师专业及专业化社会二、教师的专业素质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五、他山之石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教育和其它部门比较起来,在接受科学成果和技术方面是最缓慢的一个领域。任凭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唯独教育还停留在“手工业”活动阶段。——斯金纳一、教师专业及专业化社会(一)、什么是专业(profession)1、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专业的解释是:(1)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2)产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门;(3)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2、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凯尔.桑德斯)3、所谓专门职业,是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已经证实的认识(科学的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石村善助)4、专业是在社会分工、职业分化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职业,是指一群人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技能,并以此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门性职业。(刘捷)专业的涵义: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必须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将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显然,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医生、律师等职业都是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专业标准包括专门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形成专业组织等等。1948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的专业的八条标准:1、含有基本的心智活动;2、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3、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4、需要持续的在职成长;5、提供终身从事的职业生涯和永久的成员资格;6、建立自身的专业标准;7、置服务于个人利益之上;8、拥有强大的、严密的专业团体。(二)、专业的特征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第二,专门职业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第三,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的专业组织。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

1 / 1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