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练习一、语言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惦恋.(niàn)私塾.(shú)大褂.(guà)残.缺不全(cán)B.耽.误(dān)刮痧.(shā)出阁.(gé)毫不敷衍.(y?n)C.窘.迫(j?n)忙碌.(lù)剃.头(tì)不辞.劳苦(cí)D.撑.持(chēng)阎.王(yán)书藉.(jí)殷.勤款待(yīn)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应当.名当.如此B.生疏.仗义疏.财C.筹.款一筹.莫展D.应.急有求必应.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①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②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③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④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⑤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⑥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⑦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⑧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A.⑧③⑤⑥①④⑦②B.⑤③④②⑦⑧①⑥C.③⑥②④⑦①⑧⑤D.⑤③⑥⑧②④⑦①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她做事丝毫也不敷衍,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步袜,她给洗得雪白。②有客人来,手中怎么窘,母亲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A.从来无论都就是也B.永远就是也无论也C.从来就是也就是都D.永远无论都无论都5.填写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贴切的一项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A.失了慈母虽然还有色有香,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却失去了根B.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C.失了慈母便像失去了根的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却失去了根,虽然还有色有香6.对“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母亲对我进行的关于生命意义的教育。B.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人生价值观的教育。C.母亲用自己的充实的人生给“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给我进行的不是言传,而是身教的教育。D.母亲虽不识字,但她却给予了我生命,超过了世上的千言万语。7.老舍,原名,字,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有“”的光荣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话剧、等。本文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之后写的,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一卷第九、十期合刊上。文章以为序组织材料,以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二、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3题。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着,着嘴唇,手着门框,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8.本段文字以为顺序叙述,请找出标志性的词语:。9.在原文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动词,这些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的内心活动。10.这篇散文共写了三件事,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11.文中加点的“笑”“楞”“叹”“递”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请分析。“笑”:“楞”:“叹”:“递”:12.“三姐是母亲的右手。”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含义是。13.从上文中看,母亲有什么性格特点?我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18题。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1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文绉绉..:庶.祖母:15.第一段画线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16.第二段中说“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可后文又写到十一二岁时做戏的情景,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17.在描写“组织戏剧班”一段中运用“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18.文章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文章开头只字未提母亲,只写了童年生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答案:一、1.B(A恋liànC窘jiǒngD藉-籍)2.A3.D4.B5.B6.C7.舒庆春舍予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时间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二、(一)8.时间如“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当我由师范毕业”“除夕”等;9.挣扎、咬、扶、看。依依不舍;10.三件事分别是: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师范;母亲忍痛割爱送三姐出嫁;除夕夜,母亲叹息着送“我”返校。11.①“笑”表示母亲见到儿子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②“愣”表示母亲听到儿子要返校的吃惊与失望。③“叹”是表示母亲的无奈。④“递”则是母亲的深明大义和对儿子的无尽爱意。12.比喻的修辞,表示三姐是母亲的得力助手。13.母亲的性格特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明事理,疼儿女。(意思对即可)感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二)14.绉绉:文雅的样子。庶: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文中指祖父的妾。15.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16.不矛盾。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绝对,是“可说是”之意,而且“我”做戏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17.“居然”写出儿童天性的不可泯灭,终于能够冲破层层束缚“活泼”一回。18.写童年生活的枯燥,既是对往事的惋惜,也为后文写母亲的教诲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