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一章科学类作品阅读一、自然科学文阅读【考情分析】以上是历年高职高考的题目、考点、分值以及所属的类型,从中可以看出分值稳定,均是以客观题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文章信息、归纳文章内容等。2016年和2017年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其他年份为社会科学类。年份题目及考点分值文章类型2013年《互联网是块单面镜》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9分社会科学类2014年《鼓楼》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9分社会科学类2015年《胶东半岛上的特色民居——海草房》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9分社会科学类2016年《抗生素滥用是所有人的事》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9分自然科学类2017年《研究发现鱼类也拥有意识感情》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9分自然科学类2018年《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3道选择题,理解、筛选整合、分析9分社会科学类命题趋势:一是考查要求不会变。《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够对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进行“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E)”,三层八项要求。其中科技文侧重考查前四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科技文的考查侧重于两点:一是理解与分辨,二是筛选与整合。二是科技文、社科文兼顾。阅读的材料每年只考一种样式,要么是社科文,要么是科技文。实际情况表明,社科文阅读比科技文阅读要容易,得分率也要高一些。两者交替命题,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所兼顾。这样做实际是进一步明确了考试阅读的方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三是阅读材料人文性、实用性会更强。自然科学类文章逐渐带有很强的人文性,可读性很强,语文味更浓,如2016年的《抗生素滥用是所有人的事》,可读性增强,更贴近生活。【考纲解读】根据2018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可知,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其中考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八部分:(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8)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上的内容与往年并无变化。从考试大纲的具体内容即可看出,考查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告诉考生平时应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扎实的阅读基础,然后慢慢提升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平时课本所学的科技说明文不同,高考不是考科技知识,而是“用科技知识考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即主要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从题型看,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而且都是出三道题。针对的考点大致有:(1)文章中有关词语的理解。(2)文章中有关重要句子意思的理解。(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4)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一、词语意思的理解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实际上也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的试题旨在考查对词语内涵的理解。这是理解原文的基础,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有的题目是考查词语的指代义,也是要求确切把握词语的内涵。二、句子意思的理解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要求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一般有结构复杂的长句、信息容量大且词汇较专业的句子,以及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有时为了精确而周密地表达意思,往往在中心语前加上限制语、修饰语,有时把几个相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及分析,以说清事理,或得出结论。理解信息容量大的句子,可运用语法分析和语言知识来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联系文中的信息点仔细作比较,要善于把一堆意思分解开来逐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指的是对一段文字或全篇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它常常与结构复杂的长句、词汇较专业的句子相交叉。三、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文中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送的,辨别语言信息,要读懂语句本身的意思(对题目的语义和各选项的语义应先作正确领会)。在此基础上,或许要抽象概括,或许要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先要找相关信息群(与题目指令有关的语句),再思考信息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题目的关系,然后才能提取有效信息。四、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分析与归纳要恰当,前提就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要正确无误。要求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即能够正确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能够通俗易懂地概述研究对象的成因、科研成果的奥秘及价值。【知识梳理】自然科学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的文章。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是这样的:第一段:大多介绍说明对象,提出主要观点;第二段:大多按时间顺序说明实验、研究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第三段:大多解释科学原理;第四段:大多展望未来前景,或说明科学将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或说明我们将面临哪些问题。所以我们做此类文章的时候应该要掌握以下的技巧:1.认真品读原文,标记重要信息(文字的或符号的)。重要的文字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叹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2.凭借文中的重要信息,准确地概括全文。通过第一遍阅读,对原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要趁热打铁,及时概括一下原文用了哪些具体材料,这些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证明出来的。争取在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控制原文的目标,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草率了事。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4.缩小范围,仔细取舍,选出答案。实践证明,正确的作答范围一旦确定,一般都能比较正确地选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不当,失分也就理所当然。确定好作答范围之后,要找出该范围中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连缀,直至选出准确的答案。【典例精析】【例题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全文见书本200页9.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鱼类很有可能拥有意识情感”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鱼类能对水中恶劣的环境作出反应,有简单的行为技能。B.鱼类的大脑和哺乳动物的大脑在杏仁核和海马体的进化起源上是相同的。C.有些鱼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些鱼类会对有毒刺激物作出反应。D.有些鱼类在压力环境下出现了“应激性体温过高”现象。【答案】A【试题分析】从第2段可以得知:“那些认为鱼类没有此(情感和意识)能力的科学家指出”,“鱼类……只有简单的行为技能”,“根据这一观点,鱼类对恶劣环境的反应只是一种条件反射”。说明A项说法是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的观点。10.关于索尼亚研究团队的斑马鱼实验,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斑马鱼实验测试鱼类在压力环境下是否因为情绪的变化而产生体温的变化。B.实验通过把斑马鱼困在鱼缸中央极小的渔网中来触发斑马鱼的压力情绪。C.受困的斑马鱼被释放后较长时间地待在温度较高的水域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体温。D.斑马鱼实验结果让科学家认识到了鱼类也存在“精神性发热”现象。【答案】C【试题分析】从第4段“鱼类是外温动物,即冷血动物,它们需要移动到一个与其身体内部生理状态相匹配的水温环境中去”得知,受困斑马鱼游动到温度较高的领域是因为之前它们出现了“精神性发热”。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些科学家认为,鱼类的大脑较小且简单,缺少负责协调高层次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因此鱼类没有情感和意识。B.判断鱼类拥有情感和意识的标准很多,学习能力是其中之一,许多鱼类通过学习能完成极其复杂的导航行为。C.在大脑杏仁核和海马体受损的情况下,鱼类和哺乳动物都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反应,这表明鱼类与哺乳动物拥有类似的大脑功能。D.科学家们之前对脊椎动物出现“精神性发热”现象作出的结论,得到了索尼亚研究团队实验的证实。【答案】D【试题分析】第4段中“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蟾蜍和金鱼没有显现出这种发热现象。而索尼亚研究团队将斑马鱼放在压力环境中进行实验(将其困在实验鱼缸中央一个非常小的渔网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可见实验是证伪而非“证实”。【答案】C【试题分析】通过审题干,知道本题要求是选择“关于镭的发现过程”,而选项C并不是“关于镭的发现过程”。而且,原来是“正好填补了……一个空缺位置”,并没有指出是“唯一”的一个空缺,显然也是错误的。故选C9.关于镭的发现过程,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贝克瑞尔发现没有曝光的底片被铀盐感光了。B.居里夫妇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量铀辐射能量的微小变化。C.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只留下镭这个未知元素的空缺。D.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铀、钋和镭。【例题2】(2011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温暖的蓝光戴维·费尔津全文见书本202页~203页【答案】B【试题分析】从文中“居里夫妇分离出了少量纯净的镭,它在夜间的实验室中闪闪发光”可以看出,居里夫妇分离出少量纯净的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作实验室的照明”,显然是曲解原文意思。故选B。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实验中,居里夫妇从辐射能量的变大,推测铀矿中可能含有新元素。B.居里夫妇分离出了少量纯净的镭,用作实验室的照明C.镭的蓝光在当时被认为是可以治病的,还具有某种装饰作用。D.镭的辐射损害了居里夫妇的健康,可见当时的科学家对辐射的危害认识不足。【答案】A【试题分析】完成本题,要充分理解题目中“温暖”的含义,原文侧重指出镭元素发现的价值和意义,故从物理性状上说其“放出电光”既不符合事实,更不会是拟定标题的本意。故选A。11.下列对标题“温暖的蓝光”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镭能够放出电光。B.镭具有辐射能量的特征。C.镭的发现给科学界带来鼓舞与振奋。D.镭的发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期待。【例题3】(2009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向居维先生道歉黎先耀全文见书本204页~205页【答案】C【试题分析】文章中的第三自然段中说“SL-9号彗星的发现者推论”,“推论”并不能完全证实,而且C项中说是“多次”,文章并无此叙述。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SL-9号彗星撞击木星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引起了人类的担忧。B.彗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绝灭的观点,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认同。C.中生代地层的石灰岩里含有丰富的铱元素,证实了曾有彗星多次撞击地球。D.《埃里斯宣言》认为,近地小天体的碰撞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至关重要。【答案】A【试题分析】A选项并不是因为“客观上符合进化论,对科学发展有突出贡献”而向居维叶先生道歉,此项不能作为道歉的原因。10.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作者向居维叶道歉的理由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居维叶的“灾变论”,客观上符合进化论,对科学发展有突出贡献。B.作者在编著《生物史图说》时曾批判了居维叶的理论,如今感到有失公正。C.作者认为,不能因为居维叶的理论曾遭到批判,就否认他的学说。D.作者认为,对科学的态度应实事求是,有错误就应该承认。【答案】D【试题分析】最后一段引用恩格斯请求鸭嘴兽原谅一事,并无首尾呼应。1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题目别致,能够引起读者对居维叶先生的好奇,从而引发阅读兴趣。B.文章第一、二段末的两个问句,引起读者对彗木相撞事件的注意,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文章第二段对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