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城市道路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第四节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第五节道路建筑限界城市综合交通市际交通市内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公共交通出租载客私车自驾轨道交通专业货运单位自运步行移动自行车代步出租货运“城市交通”则范围有限,单指城市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等。其构成主要见下列框图: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各等级道路交通广场路边停车场加油站第一章绪论高架道路地下隧道人行过街天桥人行过街地下通道第一章绪论大型互通式立体交叉(南京新庄立交)城市道路空间布局一、城市道路的组成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在城市道路建筑红线之间,城市道路由以下各个不同功能部分组成:一、城市道路的组成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一、城市道路的组成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1.车行道:即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道路部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轻轨线/有轨电车道2.路侧带:车行道外侧缘石至道路红线之间的部分。•人行道•设施带•路侧绿化带一、城市道路的组成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一、城市道路的组成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3.分隔带•中央分隔带•侧分带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他设施二、城市道路的功能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城市道路是指大、中、小城市、建制镇及特大城市的卫星城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桥梁(隧道)及其附属工程等,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1.交通设施功能•包括长距离输送功能和沿路进、出入集散功能。2.公共空间功能•除了具有采光、通风及景观作用外,还为城市其他设施提供布设空间。3.防灾救灾功能•起避难场地作用、防火带作用、消防和救援通道作用等。4.城市结构功能•土地性质--城市道路网二、城市道路的功能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道路交叉口多沿线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三、城市道路的特点第一节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1.根据道路在规划路网中所处的交通地位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2.根据道路对城市交通运输所起的作用划分:全市性道路、区域性道路、环路、放射路、过境道路等3.根据道路所处的城市地理环境划分:中心区道路、工业区道路、仓库区道路、文教区道路、生活区道路及游览区道路。一、城市道路分类、分级的目的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级与分类城市道路按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等,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高架快速路地道快速路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快速路——由主路和辅路两部分组成。主路为机动车辆快速交通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交通的机动车专用路。辅路为供主路交通流集散或为街区内部交通流服务,与主路并行的一般性道路。辅路与主路通过物理隔离设施分离,二者交通流的交换通过专门设置的出入口实现。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快速路——快速路应为设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类似于大动脉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类似于中动脉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次干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应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类似于小动脉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支路——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应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类似于微动脉(毛细血管)二、我国城市道路分类第二节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一、设计速度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1.定义•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2.设计车速的应用①道路几何设计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的线形设计指标如平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此外,道路的横断面尺寸、侧向净宽以及纵坡坡度等也与设计车速密切相关。②工程造价设计车速越高,道路工程造价也越高。③交通控制合理设置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设计信号灯配时等也都要应用设计车速。一、设计速度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一、设计速度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6倍。•在立体交叉范围内,主路设计速度应与路段一致,匝道及集散车道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7倍。•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设计车辆是作为道路几何设计依据的车型。设计车辆的外轮廓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道路净空、行车视距等道路几何设计问题。二、设计车辆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二、设计车辆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三、设计小时交通量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以“第三十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以小客车作为标准车型。三、设计小时交通量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设计小时交通量计算公式:DHV=AADT×D×K式中:DHV—主要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AADT—按预测年限预测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D—方向不均匀系数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注:非机动车、行人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估算,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结合规划指标综合确定。三、设计小时交通量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道路设计年限是指道路的正常工作年限,包括两层含义,即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在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交通拥挤或阻塞。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是预测或估算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采用的年限。设计年限越长,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车行道和人行道所需的宽度越宽,工程投资额就越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规定设计年限: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15年。四、设计年限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即路面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正常维护下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功能的使用年限。四、设计年限第三节几何设计基本依据1.通行能力概述•“设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一、道路通行能力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2.通行能力定义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段,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或一交叉路口,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可能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合理的最大小时流率。设计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路口,对应设计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服务交通流率。一、道路通行能力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道路通行能力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道路条件–包括车道数、车道、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等的宽度以及侧向净宽、设计速度、平纵线形和视距等。•交通条件–包括交通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以及在不同车道中的交通量分布和上、下行方向的交通量分布。•控制条件–是指交通控制设施的形式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则。•交通环境–主要是指横向干扰程度以及交通秩序等。一、道路通行能力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快速路基本路段的基本条件包括:1)道路条件:–双向四车道快速路–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车道宽度为3.75m,硬路肩宽度为2.5m,左侧路缘带宽度为0.50m,侧向净空1.0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0m–纵坡为0–具有良好的线形2)交通条件:–交通组成是100%的小客车–司机都是职业驾驶员,熟悉道路情况1.基本概念•服务水平: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行驶(步行)自由度、交通中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服务交通量: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在给定的时间段内,当能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导入的一点或均匀路段的最大小时流率。•不同服务水平对应不同的服务交通量。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2.服务水平分级•主要以行车速度、服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V/C)作为评定服务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设计车速的设计通行能力应为基本通行能力乘以设计服务水平对应的V/C及道路、交通条件的修正系数。–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1)快速路•服务水平分为四级,设计道路时取三级。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级服务水平车辆较少、车流密度较小,车辆运行为畅行状态。驾驶员能根据自己的驾驶特性(驾驶技巧、驾驶倾向性、身体状况、情绪、出行的紧迫性等)和车辆条件、道路条件及环境条件进行驾驶,基本上不受或少受道路上的其他车辆的影响,通常可以保持较高的车速。该状态下车辆的行驶速度可以称为自由流速度。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级服务水平随着交通量增加,车辆行驶速度逐渐减小,驾驶员行驶自由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交通流状态处于稳定状态二级服务水平下限时,车辆间相互影响较大,为驾驶者提供的舒适便利程度下降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三级服务水平交通量比二级服务水平下服务交通量有所增加,车辆行驶自由程度受到很大限制,车辆速度受到前车的制约,但车辆行驶状态比较稳定出现意外的干扰并不会使车流紊乱,车流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三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交通流量可以达到通行能力时的流量值在最大流量范围,交通流处于稳定的极限,出现小的干扰就会使车流产生大的波动,车流抗干扰能力明显下降饱和流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四级服务水平下半段交通密度较大,车流对干扰非常敏感,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驾驶员在该状态下行车,行驶自由度小,速度受前车制约性强,变化很大,车速忽高忽低,稳定性较差,车辆走走停停驾驶员和乘客的感觉差强制流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四级服务水平下半段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2)其他等级道路路段•服务水平可参阅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其他道路参考美国服务水平分级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3)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是根据车辆在信号交叉口受阻情况确定的,一般情况下采用控制延误作为服务水平分级标准。新建道路应按三级服务水平设计。•控制延误包括由于信号灯引起的停车延误以及车辆停止和起动经历的减、加速延误。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4)路段自行车服务水平•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5)交叉口自行车服务水平•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6)人行设施•行人较多的重要区域设计通行能力宜采用低值,非重要区域宜采用高值。二、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第四节道路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人行道采用人均占用面积作为服务水平分级标准。设计时宜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即道路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应为道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