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园林管理与法规FengYuanyuan2013.3第一节术语1、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是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2、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3、风景资源风景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4、景物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5、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6、游人容量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7、居民容量在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优美、依靠当地资源与维护风景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一定地域范围内允许分布的常住居民数量。是限制某个地区过量发展生产或聚居人口的特殊警戒值。第二节总则为了适应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风景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和规范化程度,特制定本规范。一、制定规范的目的二、规范适用的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审定公布的各类风景区的规划。第一条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是重庆市市级风景名胜区,长寿区旅游业发展和三峡旅游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发挥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加强风景区管理的科学性,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制定本规划。《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案例第一条编制目的东湖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3年,于1995年审批通过,为今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风景旅游事业的发展,东湖已经从原来的城郊湖变成了城中湖,东湖风景名胜区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其它相关法规,特编制《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划适用于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的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工作。风景区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100km2大型风景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500km2以上三、风景区的规模四、风景区规划的分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分区规划景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1.应当依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2.应严格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五、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风景区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突出本风景区特性。3.应充分发挥景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管理机能,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地持续发展。4.应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第五条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原则优先保护风景区自然山水、生态和景观敏感地区及历史文化传统地区,维护和强化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以及区域原有物种多样性。2、区域协调、科学发展原则解决风景区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协调各景区及村镇面临的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矛盾,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3、合理利用、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城乡用地和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风景区生态景观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和土地空间资源,合理开发景区景点游览项目。4、弹性递进、永续利用原则坚持以人和自然和谐为风景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方式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案例第五条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确保风景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此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同时切实保护耕地资源,景区建设不得以牺牲耕地资源、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2、综合协调原则。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与适宜性,统筹考虑各种发展的需求,合理安排、协调发展。3、环境承载力原则。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其允许的环境承载力之内,以保证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4、可操作性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为管理服务,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风景名胜区的依据。5、前瞻性原则。站在发展的高度,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理各个发展阶段的工作重心,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内外共享原则。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作为城中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的旅游设施应当充分实现风景区内外的共享,深化东湖风景名胜区的社会效益,造福于民。3.1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一、基础资料的调查大类中类小类一、测量资料1.地形图小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000-1/100000;中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大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特大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2.专业图航片、卫片、遥感影像图、地下岩洞与河流测图、地下工程与管网等专业测图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第三节一般规定大类中类小类二、自然与资源条件1.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2.水文资料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温、洪水淹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泥石流、水土流失等3.地质资料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4.自然资源景源、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的分布、数量、开发利用价值等资料;自然保护对象及地段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大类中类小类三、人文与经济条件1.历史与文化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胜迹、风物、历史与文化保护对象及地段2.人口资料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3.行政区划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村界、乡界及其他相关地界4.经济社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景区范围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关专业考察报告及其规划5.企事业单位主要农林牧副渔和教科文卫军与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发展资料。风景区管理现状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大类中类小类四、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1.交通运输风景区及其可依托的城镇的对外交通运输和内部交通运输的现状、规划及发展资料2.旅游设施风景区及其可以依托的城镇的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设施的现状及发展资料3.基础工程水电气热、环保、环卫、防灾等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资料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大类中类小类五、土地与其他资料1.土地利用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更资料,土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2.建筑工程各类主要建筑物、工程物、园景、场馆场地等项目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体量、质量、特点等资料3.环境资料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圾、灾变和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基础资料调查类别表二、现状分析1、自然和历史人文特点2、各种资源类型、特征、分布、多重性3、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潜力、条件、利弊4、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矛盾5、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社会与区域因素三、现状分析结果的三方面1、风景区发展的优势与动力2、风景区发展的矛盾与制约因素3、规划对策与规划重点第2.0.6条景区发展、开发的优势第2.0.6.1条旅游景观资源明显野三坡不仅景观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多,而且相当一批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开发潜力,资源分布亦比较集中,并具有天然空间组合相对合理的特点,为其今后的景区建设与旅游活动组织提供了有利条件。第2.0.6.2条优越的生态环境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和典型的原始次生林生态系统,在河北省乃至华北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北京、天津、太原等周边的大城市的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也为今后开展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第2.0.6.3条方便的交通条件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地域范围广,环境容量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野三坡虽地处太行山山脉腹地,但却是京、津、保的咽喉。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为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旅游市场。《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第2.0.6.4条有利景区开发的宏观政策与形势野三坡风景名胜区目前开发的宏观政策环境非常有利。2003年,河北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加快发展。近几年来,河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各项指标在全国各省市名列前茅,发展……。第2.0.6.5条气候条件好,景观资源丰富野三坡的气候条件较好,景观资源丰富,一般可常年开放。同时又由于地处深山腹地,再加上海拔较高,夏季较凉爽,有望成为继承德之外的首选避暑胜地。第2.0.6.6条历史悠久,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野三坡历史悠久,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不仅在周边地区由来已久,而且正逐步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具备了发展旅游的良好基础。《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第2.0.7条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开发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第2.0.7.1条景观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是人文景观类型不多,数量较少,且文化内涵与品位均不够高,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第2.0.7.2条风景区秋、冬季节由于受到气候的限制,游客较少,根据这一情况,景区开发部门要加大力度发掘秋冬景观,争取做到常年开放,四季都能吸引、接待大量游客。第2.0.7.3条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尚不高,对外宣传亟待加强。《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第2.0.7.4条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景区景点大多数仍处自然状态,投资力度还要继续加大;同时统一、健全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对资源保护和开发等尚未进行有效处理。第2.0.7.5条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农业、林业开发及道路建设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各大景区、景点内部仍分布有不少村庄居民点,人口数量不少,经济比较落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着潜在威胁。《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3.2风景资源评价一、风景资源评价内容1、景源调查2、景源筛选与分类3、景源评分与分级4、评价结论第三节一般规定二、风景资源调查内容1、自然景源1.天景(1)日月星光(2)虹霞蜃景(3)风雨阴晴(4)气候景象(5)自然声象(6)云雾景观(7)冰雪霜露(8)其他天景2.地景(1)大尺度山地(2)山景(3)奇峰(4)峡谷(5)洞府(6)石林石景(7)沙景沙漠(8)火山熔岩(9)蚀余景观(10)洲岛屿礁(11)海岸景观(12)海底地形(13)地质珍迹(14)其他地景3.水景(1)泉井(2)溪流(3)江河(4)湖泊(5)潭池(6)瀑布跌水(7)沼泽滩涂(8)海湾海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