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合作学习第三讲作业我的合作机制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比如数学问题,每个学生都安排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自己要负责弄懂自己类型的题目,还要为小组其他成员讲一方面使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另一方面,组间竞争增加了每个同学的小组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同组学生共同完成分组练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员之间会为了个人和小组的利益,来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在这种广泛的沟通合作中,同学们的交流与对彼此的理解会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每组同学平均成绩的一致性,每隔5-6周就会重新分一次组,这一样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和班级中其他同学建立更广泛的沟通、交流与理解,自然而然的,友谊就这样产生了。而当一个班的所有同学之间都形成了广泛的积极互动时,这个班级的凝聚力也就会逐渐增强。最后,因为STAD对小组的评分不是以每一个同学的绝对成绩为标准,而是以每个同学的进步程度为标准来衡量,这就使得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即便学习成绩与优秀学生比仍然具有差距,但依旧可以取得属于自己的进步,为小组做出贡献。而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生物,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存在感,意识到自己在为群体创造价值,这本身就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客观上来说,学生们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了进步,能力的提高本身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合作中应该被赋予什么角色是教师应思虑的。例如之前视频中所提及的CollegePreparatorySchool一般,学生在讨论合作中有不同的角色,记录员、协助员等等。这时候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因为教师强行对学生进行角色规要的话,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甚至自身能力的培养。所以我认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要由教师设计出相关的角色和任务,还有产出成品,令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挥。只有这样子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去尝试,去被其他成员肯定。不能套用完全一样的模板,对于活跃的班级,激励(口头、分数)比较有效,对于不活跃的班级,需要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我实施过一学期小组教学法,学生变的更加“功利”,大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设置安排了这门课程不得不参与学习,而其目的就是顺利通过考试,不挂科,不影响毕业。那么,对评价方法的设计就关乎学生的最终成绩,这也是学生最在意的事情。1.活用评价方式,增强合作意识。例如:对全班各小组同一学习水平的组员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统一评价,每人的努力与放弃都形成相应的反馈计入小组评价,让每个成员的的存在都显得不可或缺。2.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分工,增强积极互赖。例如:课下搜集资料。善于电脑操作的负责搜集网上信息,善于阅读的负责搜集图书资料,爱好美术、摄影的负责图片、音像的搜集,另外的同学负责编辑、整理、归纳并当众汇报等;教师基于小组进行整体评价。谈谈个人看法:1、一起阅读与讨论曾在课堂中尝试过给学生分组,让他们一起收集资料,最后要求小组代表做汇报。问题来了:大多是的工作都是小组中1-2人来完成,还有一半甚至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小组内在讨论些什么,也就是说实际参与度可能不到50%2、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布置不同的任务部分高校成功开展了PBL学习模式,我的听课收获是:1)准备:在PBL先导课非常重要,老师先介绍游戏规则,评分标准,讨论与汇报形式。2)实施:先给学生发放案例,再要求组长分配各位组员的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后做分别报告,最后小组讨论汇总,做最后报告。3)效果:非常好!每个成员由于都是各自的任务,所以都会参与其中,组内汇报时,教师和组长都会对其表现进行评分,所以也不会马虎。我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会用到小组合作学习。小到两人一小组进行对话角色扮演,两人的学习程度是有差异的,先内部解决个人问题,再两者结合起来为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努力,这样两个人就能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有四人一组的,有六人一组的,这根据班级情况而定。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基础上对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角色协调分配,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相互学习的有效环境。当然要有一定的积极的奖励制度。学生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受到个人和合作集体相互依赖的重要性。极大的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相互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至于互相依赖的问题,我觉得和分组有一定关系。刚才做题,做到一个题说要打破学生原来的圈子,有点不同看法。如果小组活动只在课堂上进行,这个区别不大。但是如果有小组任务需要在课外完成的话,学生往往是平时走动比较多的开展的比较好,因为课外按宿舍形成小圈子比较多,比较方便联系和活动。个人感觉,一个组有熟人也有不那么熟的人,有男有女最好。完全按分数老师指定分组,好处是成绩比较平均,但课外开展活动可能会比较难组织起来。为完成某一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教授的建议,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检查者:负责保证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答案或结论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的活动情况,为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建议上述角色对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进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背景下,小组所有成员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从而形成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4.资源相互依赖例如:每个组员只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一部分信息或材料,要想成功必须将各个小组成员的资源混合在一起。如果教师要使合作关系更加明显,可以规定有限的时间,如4、5人的小组共享一份阅读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又不能保证小组每一成员都有机会阅读完整的材料,这就迫使小组成员必须进行分工,不同的组员负责阅读材料的某一部分,然后,通过相互交流使所有成员对材料都有完整的认识。5.想象相互依赖有时,学生们进行的学习任务是想象的情景,学习会变得更有趣.更吸引人,想象相互依赖蕴涵了这个观念.6.身份相互依赖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分工合作方式。为让学生掌握全部技能,事先只分好组并给组内每个学生编号,每组四人则编号为1、2、3、4,并不指明具体任务,竞赛时,要求每组1号测质量,2号测体积,3号计算密度,4号撰写实验报告,小组成员依次完成任务。小组成员的角色设置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刷小组成员的存在感。因此成员设置上可以用更新鲜的名字吸引参与者的兴趣。例如在四人小组里,以桃园三结义为缘组成刘关张孔明四人学习小组张飞为提问者刘备为发言者孔明为勘误者关羽为记时者。7.奖赏相互依赖(1)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成员的成绩,比如,小组成员分别回答五个和目标有关的问题,只有当每个成员都回答对时,小组的成绩才能得优。这种积极奖励相互依赖方式,打破了小组由好学生包揽一切或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的局面,可以推动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2)个人的成绩取决于小组的成绩。当小组达到预定的目标时,每个成员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奖励,教师可以给整个组的成果评定一个分数,作为基础分数,增加分数为每个人的成绩。这种奖励方式可以提高小组的合作质量。8.环境相互依赖前后桌六个人分为一组,通常一道数学题会有多种解法,老师就会鼓励大家小组讨论去探索解法,在讨论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随时向老师提问,小组中有不同解法的同学依次讲解自己的做法步骤,结束后其他五位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解答直至小组内同学都清楚,最后每组两个人负责记录下本组讨论后的解题过程在后面进行备注(哪一步骤是某位同学想的,某位同学查找的公式等等)作为作业上交。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解题方式数量,有不同解题方式的小组上台演示解题思路,有独特解题思路的或是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老师会给予小奖励。如果有大家都没想到的解题方式,老师会再进行讲解。这种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让思维变得更敏捷.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