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章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学龄初期儿童心理过程的发展1学龄初期儿童感觉的发展2学龄初期儿童知觉的发展3学龄初期儿童注意的发展4学龄初期儿童记忆的发展5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发展6学龄初期儿童想象的发展1学龄初期儿童感觉的发展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概述感觉的规律感受性与感觉域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域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域限的关系:感受性的高低是以感觉域限的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它们之间呈反比关系。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的变化的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性对比和继时性对比两类)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刺激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这种感受性。联觉: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2学龄初期儿童知觉的发展知觉的概述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涵义: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知觉只对部分刺激进行清晰的反映,而对其它刺激反映的比较模糊的特性。清晰反映的事物被称作知觉的对象,其余事物则为知觉背景。(对象与背景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①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性②知觉对象的运动③刺激物自身的特点主观因素①过去的经验②动机③情绪知觉的特性2.知觉的理解性涵义: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时,依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理解性的因素①个人的知识经验②言语的制约作用知觉的特性3.知觉的整体性涵义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知觉事物时,往往把事物的各个属性和各个部分作为完整的整体来反映的特性。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①知识经验②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的特性4.知觉的恒常性涵义知觉的恒常性指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的特性。影响知觉的恒常性的因素①在知觉熟悉的事物时,经验影响知觉的恒常性;②在知觉不熟悉的事物时,参照系统因素影响知觉的恒常性。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一)感觉的发展(二)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的发展3.运动知觉的发展(三)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观察: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1.小学儿童观察的特点(1)对形象的熟悉性影响观察的准确性(2)观察具有自我中心倾向2.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精确性(2)观察的目的性(3)观察的顺序性(4)观察的判断力三、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一)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运用多种感觉,勤于思考让儿童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发挥言语指导作用(四)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一、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二)注意的功能1.注意是选择者2.注意是放大器3.注意是指南针4.注意是分派者(三)注意的外部表现出现适应性动作停止无关动作呼吸运动的变化(四)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1)定义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①客观因素:主要指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相对强度更具意义)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变化②主观因素需要和兴趣情绪情感知识经验机体状态2.有意注意(1)定义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更重要)活动的合理组织对个性的依从性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有意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代替。在有效的实际活动中,两种注意是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3.有意后注意定义: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五)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1)定义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对象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活动任务的特点个体的情绪状态2.注意的稳定性(1)定义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分心)(2)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状态干扰的作用(无关刺激、单调刺激)3.注意的分配(1)定义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2)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4.注意的转移(1)定义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征。(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注意对象的特点人的神经类型和习惯二、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1.无意注意的发展2.有意注意的发展(1)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二)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集中性(稳定性)的发展(深度不足、集中的时间短)注意广度(范围)的发展注意的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一)在教学中组织儿童的注意1.注意力分散的表现及成因2.注意力分散的避免与控制(二)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力1.合理组织教学条件,运用注意的规律培养儿童的注意2.培养儿童的相关心理品质第四节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一、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二)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3)运动记忆是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4)语词—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划分,分为:(1)无意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用专门的方法,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2)有意记忆是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在意志努力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记忆根据记忆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指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在感觉通道内保留一瞬间(0.25~2秒)的记忆。(2)短时记忆即信息储存在1分钟的记忆。(3)长时记忆即信息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三)记忆的基本过程及规律识记——保持——再现识记——信息编码保持——信息储存再现——信息提取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不同感觉通道的影响识记的方法保持遗忘①遗忘的定义: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遗忘的规律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材料的序列位置材料的意义和情感价值学习程度一般,150%的学习程度既比较省时,保持量又大再认和回忆(1)再认再认指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辨认的过程(2)回忆回忆指经历过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3)再认与回忆的关系再认与回忆是记忆过程的同一环节,同属信息提取过程再认与回忆的保持程度不同,再认比回忆容易,能回忆的材料一般都能再认,而能再认的材料不一定能回忆(四)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储备性二、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一)儿童记忆在量方面的发展记忆广度记忆保持时间儿童记忆保持时间久暂的影响因素(1)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3)儿童的情绪状态(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二)儿童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记忆态度的发展:无意记忆有意记忆中心记忆课题、偶发记忆课题记忆方法的发展:机械记忆意义记忆为什么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记忆内容的发展:形象记忆语词记忆表现了儿童记忆发展的一般趋势(三)记忆策略的发展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3.精加工策略(四)元记忆的发展三、小学儿童记忆的培养(一)明确记忆的目的性和增强记忆的积极性(二)培养儿童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三)正确地组织复习第五节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思维可分为:(1)动作思维: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2)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思维:用抽象概念或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可分为:(1)聚合思维: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集起来,得出一个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2)发散思维:依据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获取多种答案的一种思维。3.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程度划分,思维可分为:(1)习惯思维: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思维:应用全新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三)思维的心智操作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的心智操作。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的心智操作。2.比较与分类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异同的心智操作。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心智操作。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心智操作。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的心智操作。4.具体化与系统化具体化是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事物的心智操作。系统化是在头脑中把各事物归入一定的顺序中,使之彼此发生一定联系的心智操作。(四)思维的形式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判断推理(五)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深刻性2.思维的敏捷性3.思维的灵活性4.思维的独创性5.思维的批判性二、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一)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元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朱智贤: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二)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动作水平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小学低年级属此阶段,他们对事物只能概括其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更多地注意事物的外部属性及实际意义。形象水平的概括(形象抽象水平)小学中年级属此阶段,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的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逐渐增多,但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仍处于初级阶段。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本质抽象水平)小学高年级儿童属于此阶段,他们能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进行概括2.比较能力的发展3.分类能力的发展(三)思维形式的发展1.儿童概念的发展2.儿童判断的发展3.儿童推理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发展小学儿童的言语(二)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三)培养儿童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第六节小学儿童的想象一、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二)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1)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述,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事物的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幻想是一种与人们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想象的综合过程1.黏合2.夸张3.典型化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