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主体法律问题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主体法律问题探究姓名:林晓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法律指导教师:林秀芹20071101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主体法律问题探究作者:林晓华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李郭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006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行、国有股减持及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政策的出台,大量处于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要进行转让,管理层收购制度随之被引入进来。它被认为是明晰产权,激励管理者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我国并不具备西方国家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管理层收购往往成了一些具有投机意识的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和关联交易,侵吞国有资产的有利工具。而且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在用途、融资渠道、定价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性问题,所以,管理层收购目前还是一种有争议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方式。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使这一外来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中稳步发展。本文的观点: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由于我国的国情,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具有积极的意义,简单地否定管理层收购是不科学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法律规制;第二,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目前主要应适用在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中,但对大型国有企业适用的禁止只是暂时的,相关政策已露出“放开”的端倪;第三,现有的规制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法律法规有很大突破,但零散不配套,应该借鉴国际惯例,尽快制订专门的配套法律体系,为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及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第四,法律规制及政策上的限制都是外部的监督方式,解决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所存在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在于整个交易过程的完善,其中的一些交易模式,如:信托模式,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制度的不断发展将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的写作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重点在于对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归纳、深入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以发现某些法律上的盲点和弱点,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本文的结构:本文的结构为总-分式,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归纳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现状为后文的论述打好理论基础,后两章分别从对法条的理论分析和对典型案例的实践分析着手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各章概述:第一章是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现状的分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管理层收购的概述。首先在总结学者对“管理层收购”所做的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归纳出自己对其涵义及法律特征的界定。简要归纳了管理层收购在国外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及在我国国有企业中适用的思想根源、政策背景、主体的产生及实践概况。第二部分是对学术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不同观点的述评。分别归纳了学术界中对国企管理层收购肯定和否定两方的观点,并做出总结。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铺垫。第二章是对管理层收购法规的分析。分两部分对我国现行及英美法系国家现行管理层收购法规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是对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法规的分析。在管理层收购制度进入我国并适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开始,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中就陆续有了涉及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条款。例如,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复函》及《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中都有涉及。后来,随着该项制度在国企产权改革中应用的频繁,其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及时地对其中的严重问题做出规制,2005年4月14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财政部联合出台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在2006年年初新实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两个修正案中也有许多新规定,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应用产生了突破性地影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这些散落于各个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性文件中的关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规定进行总结。法规的系统化会产生整合意义,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国家在宏观上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态度,并发现其中的不足。有利于对目前的法律规制中出现的问题做前瞻性的研究,为这项制度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做好理论性准备。在此目的下,笔者对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法规做了归纳总结,并详细分析了对该项制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法规:如《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中的多条规定,对比分析了99年《公司法》及新《公司法》修正案中的相关规定:如关于“公司对外投资”的规定、关于“董事、经理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规定等。并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出自己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制方面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对英美法系国家现行管理层收购法规的分析。其中就英美国家现行法规中对管理层收购规制具有重要意义的几方面的法律规定及判例法制度做了介绍和分析。如:对管理层收购主体义务的法律规定、收购价格的相关规定、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立法的启示。第二章本文的主要部分之一,意义在于从理论角度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第三章是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典型案例的研究。这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张裕集团管理层收购”案中不同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性地总结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对该案的分析小结中阐述了自己得到的启示。以期通过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实践研究,找出其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定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关于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法律制度的建议。本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张裕集团管理层收购”案的收购背景及过程,并对案例的焦点进行了评述,包括对收购价格的确定及收购后高比例现金分红问题的关注,是为引论。引出第二部分对该案中反映的我国管理层收购中所存在问题的详细分析。第二部分以该案为主线,分别就管理层收购主体、收购定价、收购融资及收购中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每个方面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现有法律环境、法律障碍及优化思路都做了具体论述。第三部分是本案的意义和启示。首先对本案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想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更好地规制,首先要对管理层收购适用的产业和企业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只有在宏观上先进行总体把握和定位后,才能有针对性的立法。其次,分别就管理层收购中外部监管和监督体系的完善、专门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及信托方式在我国未来的管理层收购中的适用前景做了论述。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法律制度提出建议。2.期刊论文张涛对我国国有企业推行管理层收购的质疑-兰州学刊2005,(2)基于对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的一知半解,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管理层收购研究和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笔者认为我们曲解了管理层收购的应有之义,实践中收购暴露出诸多问题,甚至成为某些人瓜分国有资产、导致公有制财产私有化的重要手段,我国现阶段无法克服管理层收购本身固有的缺陷、缺乏实行这一制度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而且存在法律障碍.结合我国管理层收购面临的特殊矛盾,认为将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缺乏理论和现实可行性,不能简单效仿.3.学位论文薛飞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定价问题研究2007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简称MBO)兴起子20世纪70,80年代的欧美国家。自2002年以来,MBO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并购形式和全新的国有企业改制方式被我国国有企业广泛采用,并且在调整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国有资产配置,降低代理成本,加速中小企业改制,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促进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成长等几个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尚未建立,而且作为一种制度创新,MBO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因此,现阶段我国管理层收购仍然面临着定价问题、融资问题、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而在这几大问题中,由于事关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也就使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尤为敏感,也最为重要。MBO交易定价的公允性问题是管理层收购争议的焦点,也是管理层收购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的定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实施的MBO大都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依据,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进行股权定价和转让,而且由于缺少对管理层历史贡献进行衡量的合理量化模型,一些企业以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为借口压低收购价格,这些都造成了MBO定价的不公。更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定价模型确定收购价格只是解决MBO定价问题的一个方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MBO交易定价的公允性问题,关键是建立和完善一个合理、透明以及充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和操作过程。本文通过中美MBO经典案例比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MBO市场化定价机制的优点,总结我国MBO定价的不足和经验,着重从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MBO定价机制入手解决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以期使我国MBO交易价格趋于公平、公正、公开,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改革。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本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有关MBO定价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管理层收购以及相关定价理论的概述部分。本部分首先介绍了管理层收购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分析了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深层次动因,由于MBO在调整国有经济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加速中小企业改制,完善激励机制以及提高经营绩效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国企改革中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MBO必将成为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接着又指出定价问题是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核心问题,是最敏感和争议最多的问题,对定价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部分最后对管理层收购定价的相关理论作了简要综述,总结出比较公认的影响MBO交易价格公平性的因素有三个:信息不对称、内部人行动和利益冲突,并且简要介绍了三种主要的企业值评估方法:贴现现金流估价法、相对比较乘数法和或有要求权估价法。第三部分是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的定价现状以及问题分析部分。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的定价现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管理层收购时,基本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转让股权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股权转让的定价也主要参考实施管理层收购前公司每股净资产,并且均有一定幅度的折让比例。接着分析了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在定价方法、定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准的不合理性,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不能合理量化问题等;并且提出定价问题的解决只有科学合理的定价模型是不够的,合理的模型需要合理的参数支持,而在我国这种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情况下,由于得不到合理参数的支持,合理的定价模型和方法得出的结果也是不科学的。因此,仅从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层收购定价模型的角度来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最后分析指出缺乏一个合理、透明以及充分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和操作过程是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关键。第四部分是中美有关管理层收购定价机制的经典案例分析部分。本部分通过对我国早期管理层收购的经典案例:粤美的公司MBO案例和美国有关管理层收购定价机制的经典案例:RJRNabisco公司MBO案例的比较分析,指出中美两国MBO定价过程的主要差异在于是否实行了市场化的MBO定价机制,美国在公开市场条件下公平竞价的定价方式相比我国非市场化的协议转让定价方式相对科学;分析了美国市场化定价案例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指出我国缺乏完善的并购市场体系和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导致信息披露不透明,定价过程不规范是形成非市场化定价的主要原因;接着又通过对我国首例MBO市场化定价案例——武汉有机MBO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中市场化定价的经验和不足,为下文完善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的定价机制奠定基础。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是探讨我国国企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国企管理层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