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课堂减负提质“减负提质”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为之努力与尝试。在探索素质教育道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重庆市教委颁布“减负提质”二十条规定,科学的、系统的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可操作性很强,具体的告之了如何减、怎么提的问题,给广大教师会就了蓝图。我认为减负提质要从优化课堂做起。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定一种高效教学过程的模式,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当前减负提质的现状(一)、分数加重心理负担。因各类考试对学科分数的要求仍然占着主导地位,学科分数仍然是家长、教师丢之不去的“法宝”,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排名,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危害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二)、学科练习作业偏多。中小学生大多都配两本或多本练习册,完成过多的练习题是造成2学生课外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家长希望子女能有个好成绩,也很支持多买练习题来做。学生为了完成这些课外作业,不得不挤占课余体育锻炼和休息娱乐时间。(三)、挤占艺体时间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各校艺体教育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没有全部落实的问题。专业教师不足,往往由其他主科教师代理,繁重的作业挤占艺体时间。很多学生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负担过重。很多课堂教法单一,目标不明确、不准确,随意性很大,对资源利用不足,信息量少、知识含量低。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难以在课堂上得到呈现。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完成不了,挤占课间时间,这样,学生的体力和身心都感到很疲劳,负担很重。(五)、师生沟通时间不够。小学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与教师有沟通,但了解不多。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也与教师的态度、情感有关。不少学生不是因为智力差而厌烦某一学科的学习,往往是与这科教师产生心理距离由不喜欢这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到不喜欢这一学科的学习。这说明很多教师没能做到以人为本,没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每位学生合适的教育提供加强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平等、及时、有度地与学生沟通是相当重要。二、减负提质、优化课堂的策略(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得当,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直接原因。如果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变,那么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此,组织教师进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就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二)、坚持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教学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减负提质的实质性步骤。“减负”规定和“提质”规定中都指出:“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施有效课堂,培育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要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4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并且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三)、坚持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能力。许多调研成果表明,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却因为培训不够、信息闭塞、职业倦怠等原因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也就难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提质十条”中指出:“要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先进教育思想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全科教师。建立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课例或教学案例研究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校际教研、网络教研、互助教研、上示范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能力竞赛活动。”规定明确的指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笔者还认为培养教师教研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要摆正教研的位置,不搞“官教研”,不搞“门面教研”,要围绕学校、教师的需要实实在在地搞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贪大,要求实。(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创造良好的减负提质环境。教育评价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导向或指导作用。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支配着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各个环节。减负提质必须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引领作用。规定指出:“要坚持素质教育评价导向,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5导向的学校质量标准、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能力标准、以‘学习、实践、创新和主动适应社会’为导向的学生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教育部门监管、家长和社会参与的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制度,设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应仍按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的标准。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就应像“老黄牛”一样,成天辛勤地工作,总是扎在课堂和作业堆里。这种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可取的,但如果工作效率低下,只是靠时间和精力去“堆”,那么即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学校领导也应转变观念,用新型的评价体制来评价学生和教师,大力宣传新型教师的形象,按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总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关键。只有优化课堂教学,以“省时、启智、轻负、高效”为追求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