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或外形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凡通假字都要读本字的音,按本字来解释。例如: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通假字通假字的成因:一、古人在文字使用之初,表达某一个意思,到底该用哪个字,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于是,就出现了有的人使用这个字,有的人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二、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写了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三、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由于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四、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通假字的分类1、同音通假(占通假的大多数)例:终老不复取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例:莫春者,春服既成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例:将军身被坚执锐娶暮现披•1、张良出,项伯•2、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寡助之至,亲戚之•4、臣以险衅,夙遭凶•5、拜送书于要生畔闵庭邀性叛悯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练一练通假字识记案:同“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颁:通“班”;“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暴:“同曝”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暴:同“曝”暴露,显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忠义暴于朝廷。”桮:同“杯”;酒器。“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倍:通“背”,背叛,忘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被:同“披”;穿着。“闻妻言,如被冰雪。”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裁:通“才”;刚刚。“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采:同“彩”彩色,颜色。“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仓:同“苍”;黑色。“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绌:通“黜”;罢免官职。“屈平既绌,”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厝:同“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当:通“挡”;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当:通“挡”;遮挡。“坦墙周庭,以当南日,”得:通“德”;恩惠。“所识穷乏者得我钦?”吊:同“掉”;落。“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丁宁:同“叮咛”嘱咐。“府吏丁宁我,结誓不别离。”度:同“渡”;渡过,越过。“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某所,而母立于兹。”蕃:通“繁”;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奉:同“捧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拂:同“弼”;辅弼。“入则无法家拂土。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曲终收拨当心画”还:同“环”;绕。“秦王还柱而走。”惠: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混:同“浑”水污浊。“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火:同“伙”。“出门看火伴”。疾:同“嫉”;嫉妒,憎恨。“君子疾夫舍曰己欲之而必为之辞简:同“拣”;挑选,选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同“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见:同“现”;露出来。“风吹草低见牛羊。”菁:通“精”;精华。“吾党菁华,付之一炬。”景:同“影”;影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具:通“俱”;全,都,详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全,都,详细。“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距:同“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莫:同“暮”;晚上。“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日落时,引申为“末”。“莫春者,春服既成,”内:同“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放入。“公受宝珠,内所著披袄中。”禽:通“擒”捕捉。“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捕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诎:同“屈”;弯曲。“诎右臂支船。”取:通“娶”;成亲。“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阙:通“缺”;缺点。“必能裨补阙漏”沈:同“沉”:程度深。“沈醉不知归路。”识:通“志”;记住。“默而识之,学而不厌。”食:同“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逝:通“誓”;发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受:同“授”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孰:同“熟”;仔细。“唯(希望)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竦:同“耸”;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太:通“大”;大部分。“死者太半。”帖:同“贴”;粘附。“对镜帖花黄。”庭:同“廷”;朝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涂:同“途”,道路。迷涂知返羞:同“馐”;食物。“玉盘珍羞直万钱。”厌:通“餍”;满足。“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厌:通“餍”;满足。“默而知之,学而不厌。”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陵:同“凌”,欺凌。“陵压百姓”要:同“邀”;邀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耶:通‘爷”;父亲。“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其阶七千有余。有:同“又”;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直:通“值”;价钱。“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卒:通“猝”,仓猝。“五万兵难卒合(集合)。”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坐:同“座”;座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