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笔记第四版吐血整理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人类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乎人类共同体的兴衰成败。政治研究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主体学科之一。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涵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和国家管理(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对政治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结合起来,具有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博弈,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发生于个人,团体,政府,国家之间的政治事实上就是博弈。因为行动者必须不断地考虑博弈中的其他方如何行动。1、政治博弈的要素有:5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与目标。Tips:局中人(参与者):个人,团体,国家;资源:财富,人数,威望,职位,说服技巧;对策:博弈的核心就是策略的运用;规则:博弈最重要的要素是规则;目标:有些追求个人的利益,有些追求团体的好处,有为社会目标。2、政治博弈的规则:(最重要的要素)成文的,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不成文的,习惯与传统是政治博弈。3、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如,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选。非零和博弈:一方参与者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所失,不再完全敌对。参与者或多于二人,赢家多于输家为积极的非零和博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输家多于赢家为消极的非零和博弈。(冷战期间,美苏若爆发核战争,就都是输家)三、政治的地位人们一般将社会生活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政治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可从政治的作用来理解政治的重要地位: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2.政治对经济和其它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经济见问题政治与经济关系。)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此外,政治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工具性的价值,人类政治过程在总体上是竞争政治权力与优化政治而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1.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2.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即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政治哲学(规范性):whatshould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政治科学(科学性):what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结合。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说史上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解释人类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寻求解放全人类的政治途径。历史背景:第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二,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主要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1阶级问题,2革命问题,3国家问题,4未来社会问题以及体现于各个问题中的政治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性2阶级性3革命性4发展性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形成专门的政治学学科,但包含了大量政治思想,例如儒家、法家、道家等的思想。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政治学融于哲学之中。旧制度主义政治学: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政治学系到20世纪中叶,政治学作为正式学科出现,专注于法律制度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治科学排斥政治哲学研究,主张政治研究的实证性、科学化和价值中立。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哲学复兴,国家概念回归,新制度主义兴起,政治理论多元化,社会科学诸学科交流繁荣。(具体见问题)三、政治学的范围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1)政治理论与方法论:主要是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学研究方法论。2)本国政府与政治:主要研究本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与政治发展。3)比较政府与政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政治发展的跨国比较研究。4)行政管理:关注政府的结构与管理过程。世界政治:民族国家之间、跨国组织之间的政治研究。5)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关系政治活动与历史、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政治学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融合,形成了政治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当前的政治学研究日益呈现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第三节、政治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和制度变迁理论。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但是政治学的方法论,也是作为整体性社会可会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人类历史的进步性。其次,经济的决定作用。再次,社会力量的重要性。2、阶级分析3、制度主义(见问题)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1、行为主义行为主义p29当代政治学方法论,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基本特征,第一,行为主义关注的是政治活动者的行为,断然拒绝机构研究法。第二,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第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第四,主张“价值祛除”和“价值中立”。2、理性选择主义p30当代政治学方法论,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理性选择主义的的核心要素都直接来自行为主义,方法论是个体主义,核心命题是“经纪人假设”,包含,社会选择理论(集体选择),集体行动理论(集体中个体越多,收益越小),公共选择理论(个人为核心,私立性)3、新制度主义目前,在方法论意义上,西方政治学三个主要流派之一,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知识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有,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知识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1、历史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产生于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直接批判,核心是重新强调制度变迁中国家、政府和其他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偏好的形成和选择是由人所处的制度环境决定的。“路径依赖”是历史制度主义的一个主导性范式和话语(解释,传统越重,制度创新越困难)。方法论特征是归纳法。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产生于对美国国会立法行为的研究,理性选择制度学派虽然重视制度安排的作用,但还是坚信行为这既有的偏好的力量,认为政治结果其实就是行为者策略性计算的结果。提出著名的制度创新理论(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新举措)。“路径替代”。(无法预期,如,苏联解体)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关键词:政治权力权威合法性本章重点: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本章应该重点理解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政治权力的类型划分,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以及不同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第一节权力与权力一、政治权力的概念现代政治学的权力定义受到马克斯·韦伯的影响。韦伯认为: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在韦伯影响之下,现代政治学中存在不同的权力观,例如:影响力说,决策参与说,等。概念:政治权力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如国家、政府、社团及个人。权力客体是接受权力作用的团体或个人。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的地位是相对的,可以因时因地而转换。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2.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意识形态利益,等。)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综上,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二、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是以制裁的权力类型。2.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3.操纵性权力:在前两种权力类型中,权力主体与权力客体存在明显的沟通关系,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脑”。4.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马克斯·韦伯将这一类型引入政治学研究。5.合法性权力:合法性权力就是基于社会成员的忠诚与认同而形成的权力类型。在现代社会,合法性权力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意识形态和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统治者为了减少权力运用的成本,往往综合运用以上各种类型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是两种直接相对的权力类型。合法性权力与操纵性权力的关系相当密切。操纵性权力能导致合法化,合法化有利于运用操纵性权力。但操纵性权力的过度使用也会造成合法性的降低。三、权力、权威与合法性1.合法性是指政府、政权赢得社会成员的忠诚与认同的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合法性权力就是基于社会成员的忠诚与认同而形成的权力类型。2.在现代社会,合法性权力的获取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意识形态)和有限政府(法治政府)。3.合法性可促成权威的形成。权威是与权力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权力是以强制力为后盾、迫使人服从的力量。权威则是赢得人们自愿支持与服从的力量。权威是被认为正当的权力。4.权力转化为权威,关键在于合法性。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但是实现合法性向权威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些条件:第一,合法律性,指权利主体既要遵循有形法律,又要遵守无形的规则。第二,合法性中的合利益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权威不仅以合法性为依托,也需要良好政绩为其补充能量。第三,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也较多或者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执政者在合法性基础上具备了合乎公众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这些极具感召力的因素很容易引发权威的形成。我们简单地将权力分为以上几种类型。统治者为了减少权力运用的成本,往往综合运用以上各种类型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是两种直接相对的权力类型。合法性权力与操纵性权力的关系相当密切。操纵性权力能导致合法化,合法化有利于运用操纵性权力。但操纵性权力的过度使用也会造成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