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传统发展模式下形成的社会矛盾传统发展模式粗放型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拉动经济发展的特征:高能耗、高污染1、人与自然的不协调高能耗、高污染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超重型、原料型、初级型是我国工业结构的主要特征山西省重工业与轻工业比重:92:8(煤炭占80%以上)湖南每万元工业产值所耗用的钢材、水泥量是发达国家的5-8倍。山西单位GDP综合能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山西采空区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涉及1900个自然村庄,220万人口,塌陷面积以每年94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安徽铜陵市城区有60-70%是采空区,近3000户居民住在塌陷区。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造成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山西受污染河流:3753公里河南受污染河流:2938公里江西年均排放的酸性污水:5900万吨、污水处理率仅占10%湖南受到严重污染的四、五类水质达40%湖北主要湖泊水库受污染的三类以上水体近70%湖南江西的酸雨频率高达60-80%水土流失和土壤破坏严重洞庭湖泥沙沉积率达74%,湖泊面积由解放初4350公顷减至2635公顷。2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相对于经济增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滞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分化,社会诚信缺失,腐败滋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三农问题使农业生产几乎无利可图农业亏损又进一步制约农村的发展农村太穷使农业的水利及其他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建设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西部落后于东部落后也是落后的原因:因为落后,所以落后区域不平衡会导致区域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不协调主要是由就业问题和贫困问题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就业问题2000年以来失业率:3.1%3.6%4.2%6.1%其中29岁以下的青年失业率达9%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供给总量有1400多万人。严重供大于求。失业的特征: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并存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紧缺并存贫困问题:贫困问题同就业问题相关,也同社会保障相关3000万的绝对贫困人口抗灾能力欠缺,脱贫人口的返贫十分普遍贫穷也是贫穷的原因二、构造和谐社会的可行性分析1.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来拉动经济还有多大空间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来拉动经济要受到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的资源总量大、人均少高投资在一定时期内会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加剧能源危机,并且可能造成产能过剩,造成未来的经济紧缩中国经济增长是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国转移现有的产业结构特征:高能耗、高污染、低科技含量、低利润、不具备竞争力虚拟经济:资本不参与高新技术等实体经济的投资,资金就会在金融部门打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实体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机会,时刻都可能被外部投机打垮2、产品竞争的价格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在国内外市场上,中国企业是以价格优势参与竞争的为保持产品的价格优势,必须维持廉价劳动力世界工厂:贸易顺差的原因之一中国企业的软肋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竞争中受制于人,利润留给了别人高科技时代,市场竞争已深入到技术层面价格与技术竞争:在利润分配中分得残汤剩水价格与价格竞争:最终在企业的相互压价中,导致集体自杀3.体制改革还有多大可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已经到位制度能根本上解决就业、贫困、三农问题吗?三、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三大制约因素1.农业产业特性约束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在产品价格太低以及由此造成的农民收入太低按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农业增产不增收“九五”期间,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收入从1996年孤1099.04元降到2000年1090.67元“十五”期间,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涨价所抵消需求弹性低是农业的宿命三农问题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农民收入低,无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落后减免农业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赤字、农村太穷2.社会财富总量的约束社会财富两极分化主要不是一个财富分配问题,而是一个财富生产问题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靠后,2003年排世界207位,近两年有所提升一个大学生培养费已占到人均GDP的79.8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统计:供养一名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收入,一个农民18年的收入社会财富问题是一个恒定量:分配政策可以将一部分的财富转移到另一部分人那里,但不能改变社会财富总量和人均量的事实漏桶原理:财富减少贫困的普遍化3.劳动者素质约束劳动力素质是约束劳动者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卖茶叶蛋与造原子弹的收入是不能等价的中国劳动者受教育状况堪忧大学以上:7.2%,高中:13.4%,初中:45.8%,小学:27.4%,小学以下:6.2%平均受教育年限:8年21世纪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四、科学技术对于构造我国和谐社会何以可能1.依据科学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转变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成本会上升,人与自然的矛盾会加剧中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困难不在于增长速度上不去,而在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依托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美国和印度的启示2.依托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超越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道路3.依托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通过对科技要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投入,大幅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来拉动经济增长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在下一轮世界经济竞争中可能会边缘化促使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意味着要用先进的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包括对劳动力素质的改造五、相关结论1.不和谐是传统和谐向现代和谐过渡的中介或环节,因为它创造了现代和谐必须的物质条件2.中国社会出现的两极分化是经济发展不足造成的,只能通过促进发展来求得和谐,而不能通过限制发展来换取平衡3.简单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方式转变4.国内外市场竞争已经深入到技术层面,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和企业立国之本,必须依托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竞争中求得稳定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