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简史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德国文艺复兴发端于15世纪。在德国美术史上将1420年左右至1540年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对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象表现出关切,热心于描绘自然环境,人物的造型则强调真实感,凡此种种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生、歌颂大自然的倾向。•15世经至16世纪间,德国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棉、麻、丝织业能够制造出精美织品。采矿、冶金、金银饰物制作、印刷与造纸业都很发达,手工工场日益增多,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政治上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教皇、主教、上层僧侣等特权阶层竭力用他们的职权增加收入。生活奢侈淫逸。因此,德国的社会矛盾使集中地表现在反教会的斗争上。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首先向教会展开斗争,这样,人文主义思潮便在德国各地广泛传播开来。由于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终于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与伟大的农民战争。•在强有力的社会风暴冲击下,德国的文艺复兴美术从开始形成而达到极盛时期。肖像画与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种出现,特别是版画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在德国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为造就这个时代的艺术做出了不朽贡献。同时在他们身上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代新人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全面发展的特征,其中不少人是市政会的委员或者担任过市长,一些艺术家拥护宗教改革运动,甚至有的同情或者参加了伟大的农民战争。他们与时代同步,相当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术作品以深刻而严肃著称。•康拉德·维茨(约1410—1445)的作品《基督履海》(又称《捕鱼的奇迹》)可谓那时期的杰作。画面位于彼得祭坛一翼的外侧,虽为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真实地描绘了日内瓦湖的景色,在欧洲祭坛画中第一次画了实景,而且特别注意表现了光的变化,以及水中倒影。马丁·盛高厄(约1450—1491)的作品《牧人来拜》,虽然也是祭坛画,却十分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圣母居画面中心,端庄而纯朴,三个牧人组成群像,急切地趋向耶稣,表达了由于耶稣降生而渴望得救的心情。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画中得到了体现,盛高厄还是一位出色的铜版画家,丢勒与巴尔东在青年时代都曾深受其影响。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也都有著作出版。他出身于一个金饰工匠家庭,早年从父习艺,后到米夏埃尔·沃尔格穆特(1434—1519)的绘画作坊中学习。学成之后曾到德国各地游学,并曾两次访问意大利,此外,还于1520年去过尼德兰。他继承了德国民族美术的传统,又广泛接触过南、北欧的进步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丢勒的故乡纽伦堡是当时德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有比较活跃与自由的空气。自1509年起丢勒成为该市大市政会委员,并与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交往,他崇敬马丁·路德,也同情宗教改革运动。他曾精心创作了数幅自画像及德国当代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具有日耳曼人严峻、刚毅的性格特征。大拉文斯堡商业协会纽伦堡代表奥斯瓦尔德·克雷尔的肖像就是其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丢勒还用版画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欧洲,他是最早表现农民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画家之一,其铜版画《农民和他的妻子》、《三个农民在谈话》、《农民舞蹈》等,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劳动人民。丢勒的版画不但数量多,技艺完美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哲理。1513至1514年间,他创作的3幅铜版画《骑士、死神和魔鬼》、《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和《忧郁Ⅰ》皆为寓意十分深刻的作品。骑士、死神和魔鬼•丢勒于1513~1514年间完成的三幅铜版画--《忧郁》(作于1514年)、《圣哲罗姆》(作于1514年)、《骑士、死神与魔鬼》(作于1513年),可以称是他的版画艺术的三件代表作。这三幅版画的共同特点是,形象深含着对时代认识的哲学内容。尽管三幅版画在情节上并无有机联系,然形象的主题却是一致的,都体现了艺术家寻求人类事业的正义与大自然真理的坚定意志力,形象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特征。其中,又以《骑士、死神与魔鬼》为最富哲理意义,画家借助一个宗教文学的形象影射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形势。•画上占中心位置的骑士形象,威武而又显得沉着。他披盔戴甲,腰佩宝剑,手持长矛,走进一片晦暗朦胧的森林,陪伴他的是胯下那匹马和忠实的猎狗。他没有注意到密林中突然横窜出一个骑着瘦马、头上长角的死神。死神手擎沙漏计时器,一张兽脸狰狞可怖。而在骑士身后,又钻出一个手持长柄斧的魔鬼。死神要阻拦他的去路,魔鬼想拉他下马。显然,这些形象是象征邪恶、易逝的时光与死亡的,但骑士视若无人,继续前进。他那坚定的步伐,意味着刚毅,他连地上弃置着的人骨骷髅都不曾注意,在这个骑士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远处隐约可见的山顶上的巨大城堡,也许这正是骑士的最终目的地。•骑士象征谁?这是美术史上很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有人根据丢勒生前的社会活动,推测他是暗指德国人文主义学者法朗佐·冯·济金根或是乌里赫·冯·古登。•在这幅版画上,所有的细节都是刻意求工的,尤其是骑士胯下那匹坐骑,马的形体是以写生的方法,并在研究马的各部位的标准比例的基础上绘成的。至于其他细节,如灌木丛的树枝、青草等等,无不注意其正确的造型。如此认真研究描绘对象,乃是意大利绘画的优良传统,在德国,这种求实求真的精神,更多地表现在一系列版画上。忧郁•铜版画《忧郁》的含义更加复杂一些,画面上诸多的象征性因素,迄今还难以作出确切的说明,不知丢勒所赋予的所有物件,与他对中世纪的科学与当时的炼金术的表征有什么联系。画上有一硕大的多面体、圆球、天平、钟、刨子、缺口的剑、沙漏计时器、入睡的狗、板上的数字,以及用石笔在书写的那个神话人物丘比特等等,所有这一切的寓意何在?这在所有关于丢勒的研究材料中均无明确的答复。•这幅画作于1514年,是在德国宗教改革的前夜,它多少濡染着一种时代转变的精神,可能画内渗透着的某些哲理因素与此有关。上述这些复杂的细节似乎也饱含着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对自然与人生探索的象征意义。我们在画上看到一个坐着沉思的强健女性,她是忧郁的象征,她的全神贯注,表明在思索着一些充满苦闷、困倦甚至失望的问题。好象有一种束缚力,使她无力解脱。她背上有一对翅膀,但不能飞翔。她手中拿着的圆规,是她想测量又找不出答案的科学工具;左侧一旁的丘比特(小爱神)竟也撅起嘴唇,不再嬉戏,在那里发楞。而那条蜷缩着的狗,正在打瞌睡。这里显然是一间学者书斋,外面又象是木匠作坊,前景上有许多木匠用工具。•墙上和地上散置着的天平、沙漏计时器、锯子、刨子、圆球和多面体以及木梯等,都处在一种凝滞状态,惟独在天际和海港上空之间,有一只蝙蝠,抓住一条上面书有忧郁字样的标签迎面飞来。在右上角的建筑物的墙上,挂着一幅有名的四次方阵(也可称魔方阵,把与1、2、3……相连续的整数,配列成正方形,使排列在纵向、横向及对角线各数的和相等,就称之为魔方阵或称方阵),而方阵的最下一行的中间两格,正好是1514,就是这幅铜版画的制作年代,据说它也是丢勒的母亲去世的年代。那么这个忧郁的女子以及图上所有细节意味着什么?其中有一个说法,认为这里的工具与科学仪器所引起的忧郁,是属于当代的实用知识,它们象征对宇宙秘密的探索,但在种种复杂的未解之谜前,这种探索停步了。这意味着创造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它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悲剧性相纠葛的特点。•也许画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在那个时代里,凡是勇于求实与探索人类奥秘的智者,都会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孤独感,这正是画家的一种内在自我的写照。他曾说过:想多了解,并通过这种了解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本质是天生养成的。自画像•这一幅《自画像》(现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作为他早期的许多自画像之一,就其造型能力和用色技巧来看,可称是他最早崭露才华的一幅。它完成于1498年,绘于木板上,当时丢勒年仅18岁。•在这幅《自画像》上,丢勒扮成一个举止潇洒、受人爱慕的青年骑士模样,内穿镶着有色花边的白色百褶紧身衣,外穿滚着黑边的紧袖外套,头戴一顶带竖条黑白格的软缎便帽,手握白手套,肩上披着一件微绿的褐色斗篷,斗篷只用缎带扣在左肩上。这是德国当时最时髦的青年装束。长发被烫成缕缕卷曲的辫式披落在两肩,稀疏的一撮淡褐色胡须,使他的脸显得老成持重,其实他还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背景有一扇窗子,窗外似乎可以看到夏日的风光,这是为了加强肖像的时间特定性。德国艺术家很少表现人的肉体美,因为他们不象意大利人那样接受过古希腊罗马雕像的人体美的启迪,德国艺术一般重在表现精神气质,也许这正是日耳曼民族性格的一种绘画体现。自画像•《自画像》有67×49厘米,肖像的姿势不偏不倚地呈三角形正面展现,构图为半身像形式,每一部分都细致地描绘,以钻研物体在一定空间的光感现象,力求形象具概括性,条理性,连被画者的内心世界也都是平衡的。由于他的探索过于偏执,这里也暴露出形象的惶惑感。丢勒身上那件棕色皮领上衣是充满着质感的;他那长长的卷发被一绺一绺地披散在头部四周,显然,他在注意每一绺头发的空间位置,它的厚度与它的高光点。这里只有科学分析与试验,包括那只正在拨弄衣领上的毛皮的右手,其观察之细密,连手的振颤都画出来了。探索是时代的需要,文艺复兴时期不少艺术家从科学的探索中去开拓绘画领域。在这方面,丢勒的艺术探索是富有意义的,他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着。四骑士•这一幅名叫《四骑士》的木刻,是他的15幅以圣经《启示录》为题材的大型木刻组画中之一幅。画家描绘圣经题材,目的是在借题发挥,用一种寓喻的手法,以象征性的形象来阐述人生的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意志。•这四个骑士正向人间飞驰而去,他们愤怒地冲杀,要斩尽人间一切罪恶。丢勒采用的是后一幕景象,把四个骑士画成齐头并进向前冲杀的英雄。这里四个骑士手上的弓、剑、天平与铁叉等象征人类的正义与公理,而在四骑士前面迎风倒地的,是那些不及躲避而纷纷以额触地的可怜人物,这里有国王、市民和无辜的农民。四骑士似乎象征着神的公正裁判,但也隐喻着一种疾病与死亡所构成的破坏力。丢勒用绵密的线条来加强版画的装饰性,他夸大了那些曲曲弯弯的轮廓线。这幅木刻既有德国民间版画的传统,形象奔放而炽烈,又有丢勒所运用的寓意性特征,场面充满着带有幻想性的感染力。母亲肖像•丢勒怀着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用简率的炭条,正确地勾勒出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形象。她已风烛残年,历尽苦难,备受风霜侵蚀,脸上留下了许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颧骨,布满皱纹的前额、稍鼓的眼珠、尖长的鼻梁和薄而紧闭的嘴唇,这一切细节是画家真挚的感情流露,由于岁月的磨损,老人的脸庞不仅消瘦,还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对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丢勒的炭笔素描特点是粗犷,简率。他没有在老人脸上加更多阴影,只在颈项处加重了阴影的色调,使脸形更加突出。运线的轻重缓急极有分寸,而且比较洗炼,肖像的神态仅仅几笔便跃然于画纸上。三位一体崇拜•这一幅人物众多的宗教题材类似意大利的教堂壁画,构图采取严格的对称形式。全画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神界,即天际,在中轴线上描绘了光芒万丈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圣子形象是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基督之上是天父形象,最上面是象征圣灵的鸽子。在鸽子的周围,是天使和圣者。其余人物围绕三位一体分成两列,以马利亚与约翰为中心,这两个圣者队伍里有各种人物,包括《旧约》里所提到的诸王、预言家、先知、女巫等等。被云层隔断的下层人物,作为画面的近景形象,比上层形象要大一些,而且较为清晰。这里有各路教会的人物,司职人员,直至平民百姓,所有人物排列得异常密集。亚当与夏娃•采用的是祭坛屏板的样式,把亚当与夏娃分别画在两块狭长的竖板上,每个人体都占满画面空间,成了独立的两幅男女裸体像油画杰作。夏娃的动势很优美,她左手去摘树上被禁的罪恶之果,右手扶在一棵树枝上(树枝上吊着的一张标签是画家的署名),双脚一前一后,似在行走,姿态婀娜,显示了女性的妩媚。眼睛转向右侧,头部略微倾斜,因而右肩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