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斯国际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论文论长三角地区共同配送体系的构建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李睿成绩:提交时间:2013年6月9日摘要共同配送即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作为物流共同化发展的产物,共同配送能够促进物流活动分工与协作,推动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心,然而分散的、低效的物流已成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瓶颈”。为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长三角地区共同配送体系的设想:论文从共同配送的概念和应用出发,分析了长三角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建立长三角共同配送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随后,论文结合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立长三角共同配送体系的建设方案,从区域共同配送网络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企业培养以及政府作为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讨,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共同配送;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共同配送体系3前言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一个高效而快捷的物流系统决定着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流动,直接制约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水平,从而制约着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因此,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配送作为现代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的典范,最早出现在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与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相伴而生的是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的骤然上升,日益膨胀的交通运输量导致了交通拥挤、环境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物流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现实,众多中小企业被迫联合行动,共同组织配送活动以提高效率,共同配送从此应运而生。实践证明,作为物流共同化发展的产物,共同配送不仅能够促进物流活动分工与协作,推动物流结构的调整与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可以避免重复配送从而缓解交通拥挤,因此它被称作“提高物流效率的王牌”并在许多国家得以推广。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心,而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更是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腾飞带来了重要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本文提出建立长三角地区共同配送体系的设想:首先,论文从共同配送的概念和应用出发,分析了长三角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建立长三角共同配送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随后,论文结合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立长三4角共同配送体系的建设方案,从区域共同配送网络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企业培养以及政府作为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讨,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一、共同配送概述(一)共同配送的概念与内涵共同配送,又叫协同配送、联合配送,按日本运输省的定义,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事实上,共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供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也就是把货物都装入在同一条路线运行的车上,用同一台卡车为更多的顾客运货。共同配送的内涵,在于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的企业联盟。企业通过沟通、交流,逐步形成共识,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水平、垂直、同业、异业的整合,以策略联盟、协同组合、物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物流配送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进而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商业环境现代化及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二)共同配送的实现形式及特点共同配送的实现形式有很多种,按照从事共同配送活动的不同主体,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另一种是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其中,按照货主所处行业,5又可具体划分为同业间的共同配送和异业间的共同配送。在此基础上,企业通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共同配送形式来提高物流效率。具体形式如图1所示:图1共同配送的实现形式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共同配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很多变化。作为物流共同化的产物,共同配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以往的配送往往是作为连锁企业的附属,专门为本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而共同配送的出现使配送成为一种独立的商业业态,不仅为连锁企业服务,还可为中小零售企业提供配送服务,与商业企业、生产企业共同分享“第三利润源”。其次,相对于厂商送货与自我配送而言,共同配送不仅配送速度快,而且配送频次少,可以保证了各店铺经营商品的稳定,进而提升了店面形象、客流量以及店铺的经营业绩。此外,共同配送利用配送的集中化实现规模经济,在提高装载率的同时降低配送成本,减少储运设备投资,避免因配送频次多而引起6的交通阻塞,从而减少交通总量,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由于共同配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被称作“提高物流效率的王牌”。日本原运输省(现国土交通省)1992年6月发表的“建立物流系统的效率化调查”显示,由于百货店、批发业集约物流中心的设置、共同配送等,运送车辆的效率化结果是运送车辆驾驶员减少18%—19%,运送车辆行驶距离减少47%-83%,一日一台运送车辆的配送量增加1.31-9.6倍。二、长三角地区物流配送发展现状研究(一)物流基础设施现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心。先天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近年来民间资本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三角地区经济的腾飞。此外,在长三角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背后,还有一个重要驱动因素,那就是它所拥有相对丰富的物流资源:1.发达的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2年底,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里程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总数的12.94%。长三角地区15个重点城市坐落在以上海为中心,300公里为半径的经济区内,上海建设了7条快速通道连接江、浙两省,江苏省继江阴大桥、南京二桥、润扬大桥之后,苏通大桥、南京三桥等也正在加紧建设,江南江北的交通阻隔日益被消除;苏嘉杭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宁杭高速公路将进一步加强苏浙的联系。72.得天独厚的水运体系在航运方面,长江内河各岗都具有较好的岸线条件,以长江、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的内河航道网连接了区内主要城市和80%以上的县级市,担负着华东地区物资交流和港口集疏运任务。而预计将于2008年完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上海港与宁波港、太仓港、舟山港密切联系起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通道。3.发展迅速的航空运输网络从机场密度来看,目前“长三角”地区每万平方公里的机场密度+为0.8个,甚至超过美国每万平方公里0.6个的水平,“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国际上机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以上海浦东机场作为航空枢纽港,以杭州、南京等机场为准中型枢纽的大框架航空运输机场网络群正在形成。4.长三角地区的网状交通图图2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路线布局8(二)物流市场需求现状经济的迅速扩张催生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大规模发展。同时,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升级都影响了区域物流需求总量和水平。目前看来,该地区物流需求主要有以下三个增长点:1.巨大的制造业物流和贸易物流需求随着全球制造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长三角形成了一批世界性工业制造基地。截止到2002年,已有18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上海,其中属于世界500强企业的达到70多家,46家区域性、全球性研发中心和406个带有研发和设计功能的工业项目纷纷涌入上海,世界500强企业逾三分之一已落户江苏。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雄厚的工商制造业和国内外贸易,以及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这里的物流量巨大。2.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物流需求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手段开展各类商务活动,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的一大潮流。200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743.19亿元,同比增长47%。2004年底,上海市网上商店和网上公司超过5000家。迅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催生了对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伴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处于供应链上不同层次的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促进了物流一体化趋势。93.潜力巨大的世博会物流需求2004年12月3日,中国上海赢得2010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世博会被誉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信息流、物流、技术流、人流和资金流的平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展期长达半年,据预测,届时全世界将有7,000万人次汇聚上海,世博会场馆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涉及到大量的实物和人员流动。世博会给上海物流业带来机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物流需求水平将急剧增长,特别是对小件货物的个性化配送服务将成为几年后区域城市物流的主导市场。(三)长三角物流配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区域经济的迅速扩张催生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大规模发展,并在客观上要求实行无缝链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运作快捷的综合物流体系。然而,目前长三角物流配送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物资在长三角地区的跨地区自由流动,巨大的物流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设施得不到共享,地区间缺少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社会物流服务的效率,造成企业大部分物流服务内部化,减少了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物资无法集中调配从而降低了物流配送活动的效率;物流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与共同建设不够,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仓储设施及信息平台都有待于完善;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化程度不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物流发10展还处于相对孤岛状态,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仅已建成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就有60多个,是德国物流园区总数的2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导致长三角企业物流效率较低,以中心城市上海为例,近年来货物运输车辆的空载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达50%以上。此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人们的需求方式也悄然变化,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需求方式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加之2010世博会的影响,对小件货物的个性化配送服务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物流的主导市场。然而,目前长三角物流末端服务却大大落后于电子商流的发展,所以使得本来效率很高的商流服务,由于物流的滞后效率剧减,甚至发生过这样的尴尬:网民从国外的亚马逊网站购买书籍,当天网络系统显示货物已在夏威夷,次日送达上海,然后就是上海到杭州这个距离,却让顾客等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才拿到自己的东西。综上所述,分散的、低速的、质量不高的、发育不全的物流配送服务是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障碍。据专家估算,上海物流产业成本占社会GDP的比重若能降低10%,上海物流将有4500亿元的发展空间。因此,从全局着眼来促进区域物流活动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物流结构的调整与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克服区域末端物流配送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三、长三角地区共同配送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物流配送体系是现代物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配送11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与重组。为此,本文提出在长三角地区建立共同配送体系的设想:即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动力,将共同配送这种先进的物流手段与长三角物流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大力推广以及实施共同配送来加强长三角物流活动的分工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提高企业获利能力,促进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一)建立长三角地区共同配送体系的必要性首先,建立长三角地区共同配送体系,是克服当前物流“瓶颈”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发展的经历表明,当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时,由于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的骤然上升,日益膨胀的交通运输量往往会导致城市出现交通拥挤、环境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科学高效的物流运作方式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实践证明,作为物流共同化发展的产物,共同配送能够促进物流活动分工与协作,推动物流结构的调整与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可以避免重复配送从而缓解交通拥挤,因此在许多国家得以推广。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