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认清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ContentsPage目录页2职业与就业第一节就业政策第二节第三节就业形势TransitionPage过渡页3第一节职业与就业•职业•就业4第一节职业与就业一、职业1.1.1职业的定义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职业就是工作,或者说就是岗位。人们从事某一职业就是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及满足精神需求。51.1.2职业的特征第一节职业与就业一、职业1)职业的社会性职业是指人们为获取一系列的需要(既包括物质报酬,也包括精神及心理方面的需要)的满足而从事的连续的、相对稳定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工作,是人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方面。从事不同职业、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他们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方式差别较大,并以此反映出他们各自的社会层次。2)职业的经济性社会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以各自的专长来为社会创造财富,获得报酬。因此,职业是以获得经济收入为目的的有报酬的社会劳动,是从业者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6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2职业的特征一、职业3)职业的多样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的职业不断产生,职业的种类越来越多,职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4)职业的技术性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知识层次或技术规范要求,从业者在从事每一种职业之前,应当接受专门的职业知识教育,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技术、操作规程的训练。从业者要想选择合适的职业,就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能力、技术和特定的职业道德品质。7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2职业的特征一、职业5)职业的稳定性职业的专业性或技术性决定了人们要从事某一职业需要较长的准备过程,一旦从事了某一职业也就有了一定的稳定性。6)职业的时代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原有的职业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而有的职业将会消失。职业的时代性还体现在社会对职业的需要上,所以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去选择职业。8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3职业的功能一、职业1)职业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业的经济性决定了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职业劳动因岗位、劳动复杂程度及劳动科技含量的不同,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不同。人们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和劳动报酬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获得一个知识层次高、劳动程度复杂的职业;二是通过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更好。9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3职业的功能一、职业2)职业是人们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发展,社会上各种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劳动分工体系,使得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都成为这个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社会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都是这个机器的零件和组成部分,为机器的正常运转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在为社会作了贡献。10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3职业的功能一、职业3)职业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职业是个人获得名誉、地位、权利、成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的重要来源。每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活动内容和要求,对从业者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人们从事的职业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时,职业就会促进个性健康发展。11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3职业的功能一、职业4)职业体现着个人的基本社会权利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参加社会劳动、从事职业活动是公民的基本社会权利。每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应该珍惜这项权利,主动地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自觉地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12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4高职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职业1)知识能力知识能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的种类、深度及其合理的组成,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知识。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工作岗位更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比如机械维修、汽车修理、建筑工程等专业。13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4高职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职业3)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的个性心理特征。高职生应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培养对环境和自身的分析能力,勇敢地面对世界,主动地适应社会。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要培养与周围人融洽相处、密切合作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自我调控能力。高职生在以后的就业和创业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遇到一些不顺心或不如意的事情,要善于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14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1.4高职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一、职业4)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科学地运用管理者的才能和智慧来影响机构的活动并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的能力。5)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开拓型人才的必备条件,高职生应自觉培养自己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就业就是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而进行的活动。二、就业1.2.1就业的含义第一节职业与就业按照我国有关劳动法规的要求,就业一般应包含以下四层含义:①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和劳动行为。②达到法定年龄,我国法律规定必须达到16周岁。③所从事的是一种有报酬或收入的职业。④这种劳动应当是合法的并得到社会所承认。对于高职生来说,就业是由学生生涯到职业生涯的转变,是把所学知识、理论以及技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更好地奉献社会的途径,是人生路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广义的就业包括创业。16二、就业1.2.1就业的意义第一节职业与就业1)就业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和手段人们只有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才能创造财富,产生经济效益,也才能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需要。反之,人们既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2)就业是实现个人价值、发挥个人才能、完善自我的条件通过就业,在一定的工作岗位上付出一定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客观上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并完善了自我。17二、就业1.2.1就业的意义第一节职业与就业3)就业是每一个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需要和途径高职生要实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就必须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就业。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4)就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经济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也影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业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TransitionPage过渡页18第二节就业政策•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19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演变第二节就业政策2.1.1计划经济下“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1950年,国家根据政治形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了“统一计划、兼筹并顾”“集中、重点配备”的方针,以及“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贯彻学用一致”的原则,实行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这种分配模式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它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这种分配制度在当时适应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使急需人才的单位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演变第二节就业政策2.1.2改革开放后的毕业生就业制度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拉开了序幕。首先是改变了由政府制定分配计划的方法,实行由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上下结合的办法制毕业生分配计划。其次,在落实计划时采取了一定范围内“供需见面”的方式。•“供需见面”,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通过计划内的供需见面落实毕业生就业,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并不直接见面。•“供需见面”是在“统包统分”这个模式还没有被打破的基础上,在具体做法上加以修改的一种就业方法。1)供需见面阶段21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演变第二节就业政策2.1.2改革开放后的毕业生就业制度2)供需见面阶段1989年,国务院颁布文件,批准了原国家教委提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政策。双向选择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以学校为主导,从这个阶段开始学校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导,由学校向社会推荐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这一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增强学校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用人单位发挥用人自主权;有利于毕业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竞争意识。22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演变第二节就业政策2.1.2改革开放后的毕业生就业制度3)自主择业阶段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改革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大多数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种就业体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这种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将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人才市场参与竞争,不再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就业;用人单位也只能用工作条件及优惠待遇吸引毕业生,不能等待国家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予以保证。23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演变第二节就业政策2.1.3现阶段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现阶段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到西部、到集体企业和合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建立由学校和有关单位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24自主择业就是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第二节就业政策2.2.1自主择业劳动力市场不仅包括“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还包括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上所达成的一系列交易及相互关系。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是就业的主体,享有法律赋予的就业权利和择业自由。在目前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劳动者应该转变单纯依靠政府解决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择业的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岗前培训、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开发就业岗位,尽快实现就业。25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2.2.2市场调节就业第二节就业政策市场调节就业就是以市场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高职生在就业时,会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和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职业岗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也要根据单位自身工作的需要和应聘人员的综合条件进行选择,这就是双向选择的问题。市场调节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科学、合理的选择,尽可能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意识。26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2.2.3政府促进就业第二节就业政策1)实行和鼓励就业准入制度所谓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2000年3月16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简称《规定》)。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27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2.2.3政府促进就业第二节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