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ANIMALSCIENCES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卢静Email:lujing@ccmu.edu.cn;Tel:83911317(博源楼二层208)2015.3一、课程教学目的在全面概述实验动物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将课程重点放在实验动物法规、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和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等与动物实验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合理的使用实验动物,科学的设计动物实验,规范的开展动物实验,获得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实验结果。二、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考核的形式:理论课包括平时成绩10%、笔试成绩90%;考试日期:4月,具体日期?20日13:30-15:30?签到、提问闭卷考试三、教材及参考书参考书:《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王钜,陈振文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实验动物学》,秦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实验动物学基础》,孙靖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四、学习方法实验动物学是应用学科讲授基本知识、课堂消化课堂互动、邮件联系五、关于《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1、必须修理论课,且考试合格。2、考试成绩已知后,到实验动物部办公室办理上机考试登记。(博源楼二层209)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学科门类之一。从上个世纪初的近交系动物建立,到悉生动物、无菌动物的培育;从单一免疫缺陷动物的发现,到复合免疫缺陷等动物模型的建立;从转基因动物、基因敲除动物的出现,到克隆动物的诞生;无一不为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翻开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篇章。前言实验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成为医学科学交流、成果鉴定的国际“语言”。在生物医药领域,实验动物被誉为“活的试剂”、“最精密的仪器”。在一定意义上,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命科学的发展水平。前言随着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实验动物科学已成为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一、从古代朴素的动物解剖到现代的实验动物科学•早在远古时代,藏族在狩猎过程中,逐渐了解一些动物的生命特征。•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通过动物解剖,提出了体液学说。人的肌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疾病正是由四种液体的不平衡引起的,而体液的失调又是外界因素影响的结果。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等,著有《动物的组成部分》、《动物的生死》等。盖仑(130-200)以动物为模式,通过大量解剖知识,形成了最早的生理学体系。达·芬奇(1452-1519)通过对人体和动物的解剖,在比较解剖学方面有所突破。维萨里(1514-1556)-现代解剖学奠基人,他建立的解剖学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开辟了道路。哈维(1578-1657)《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伽瓦尼(1737-1798)用青蛙做肌肉收缩实验。利用动物探索生命奥秘达·芬奇生理解剖图对人体和动物正常解剖与生理的认识逐渐清楚以后,人们开始观察、理解,并着手解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动物实验的目的性更强,范围更局限。通过动物实验,免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毒学等概念在18~19世纪最早形成,现代医学的体系也才逐渐形成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Koch,1843-1910)通过研究农畜的炭疽病,并在兔和小鼠身上做实验,于1876年分离发现了炭疽杆菌,原创性地证明了炭疽病的细菌性病理学和孢子形成,后来发现许多动物包括牛、马、猴、兔和豚鼠等都能患结核病,但所能感染的结核杆菌型不相同。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0年,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VonBehring,1854-1917)与日本科学家北里柴三郎(ShibasaburoLitassto,1852-1931)以豚鼠等动物研究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diphtheriae)与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tetani),发现是细菌毒素而非细菌本身造成动物死亡,首创血清疗法,于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用于实验的动物大多来自农场、市场或实验室的一般饲养,随意性很强,因此,实验的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动物实验的这种随意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40~50年代。1950年成立了美国实验动物科学学会;1952年,日本成立了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专门从事实验动物标准化工作;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医学组织、国际生物学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实验动物国际委员会”,后更名为国际实验动物协会;1956年,美国开始建立“实验动物饲养与应用认可程序”,为实验动物研究的专业性提供了标准化的程序;1961年,加拿大生物联合会建立了动物管理常务委员会,开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标准化工作。二、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中国1987年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正式成立。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4年10月,颁布了实验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年和2010年又进行了两次修订。第二节医学研究与动物实验据有关资料统计,生物学和医学实验中60%的课题与实验动物有关。我国卫生部所属的基础医学研究所的科研课题的91%及首都医院科研课题的78%要利用实验动物来完成。实验动物在基础医学教育中还可充当活的“教材”。我们强调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上的重要作用,并不因此排除临床观察的重要性,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现代医学生物学技术加快了实验动物新品系的培育速度,建立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有了更好的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反过来,新的品系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医学、药学、遗传学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可靠而有用的手段和先进的工具。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学是相辅相成的第三节实验动物学基本概念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s)?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二、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Animals)各类实验使用的所有动物,即: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s)经济动物(economicalanimals)野生动物(wildanimals)观赏动物(exhibitinganimals)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指南(原版第八版)GUIDEFORTHECAREANDUSEOFLABORATORYANIMALS实验动物或动物:任何为了科研、测试和教学而生产或用于其研究的脊椎动物(如传统的实验动物、农用动物、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种类、品种和品系)。三、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animalsciences,LAS)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及相关研究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标准化规范化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Laboratoryanimalgeneticbreedingscience)主要研究实验动物遗传改良和遗传控制,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的实验动物化。2.实验动物生物学(biologyoflaboratoryanimal)研究实验动物的解剖及生物学特性。3.实验动物医学(Laboratoryanimalmedicine)是专门研究和阐明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科学。4.比较医学比较医学(Comparativemedicine)是比较研究动物与人类生命现象的异同,特别对各种人类疾病进行类比研究,采用其异同点,通过建立实验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人类相应的疾病。5.实验动物生态学(Laboratoryanimalecology)是研究影响实验动物的生存的环境与条件。例如饲养动物的房舍、通风、温度、湿度、光照、噪声、笼具、饲料、饮水以及各种垫料等。6.动物实验方法学(Laboratoryanimaltechniques)包括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各种监测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等。组织机构体系质量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第四节我国实验动物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体系框架类别机构职责主管部门科学技术部管理全国的实验动物工作,统一制定我国实验动物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法规。行业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依其职责负责管理实验动物的相关工作。地方主管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主管本辖区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实验动物许可证发放、管理的实施机关。地方行业部门地方各有关门部依其职责负责管理实验动物的相关工作。动管办/动管会地方或有关部门设立具体负责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实验动物日常管理工作。单位动管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法人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框架类别文件名称发布机构行政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发布部门规章部门实验动物管理规章部长令发布地方法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6/2004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05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云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07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08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2010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地方规章重庆市实验动物管理办法,2006市长令发布规范性文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1997科技部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2001科技部等七部局联合发布善待实验动物指导性意见,2006科技部技术标准实验动物国家标准,1994/2001/2008/2010国家技术监督局/质检总局各地方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等标准各地方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相关政策法规类别文件名称发布机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200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行政法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4年地方规章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及产品经营利用许可证北京市人民政府1997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联合发布1988年国务院批准发布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开始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实验动物质量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条例对实验动物概念和动物实验福利伦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基于实验动物防疫的特殊性和国内外因防疫问题发生的惨痛教训,条例规定:1、对引入的实验动物必须进行隔离检疫;2、对补充种源或开发新品种而捕捉的野生动物,要求必须在当地进行隔离检疫;3、对患病死亡的实验动物,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记录在案,重大事件按相关规定处理;4、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实验动物视情况予以销毁或隔离治疗;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国家科技部等7个部局于2001年12月颁布《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从事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首先取得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规定了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条件,以及在取得许可证之后应遵循的使用与管理原则。《办法》规定未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实验动物生产、经营活动。未取得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使用的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来自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单位或质量不合格的,所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不予承认。许可证类型:实验动物生产、实验动物使用、实验动物饲料、实验动物笼具许可证有效期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保护人类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本法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归国家所有。禁止猎捕、杀害、出售、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等特殊需求的,一级保护的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二级保护的向省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