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发展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础与发展心理学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苗军芙Sdmiaojunfu@163.com《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三)中学教学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四)中学生学习心理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五)中学生发展心理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六)中学生心理辅导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七)中学德育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八)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1.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7.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讲心理学与心理第一节心理学的概述一、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现象和行为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共性)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伴随其中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能力性格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挂牌的心理学实验室,以此为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冯特(1832—1920)(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1、结构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创始人是冯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E.Tit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2)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经验。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和原因三个方面进行。2、机能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威在20世纪之初创立(2)主要观点主张研究意识和“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3、行为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及时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在1913年创立。(2)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意识转向外显的行为;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验;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结果。华生(J.B.Watson,1878—1958)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的创始人。1913年创立。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4、格式塔心理学(1)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创立。(2)主要观点格式塔(Gestal)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理论(1)创始人奥国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896年所创立。(2)主要观点由三个部分组成: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96年在奥地利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是精神病诊治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影响人类文化和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弗洛伊德(1856—1939)6、人本主义心理学(1)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在20世纪中叶创立(2)主要观点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价值、生活责任、生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马斯洛(AbrahamMaslow,1908~1970)人本心理学创始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Rogers,1902—1987)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马斯洛(1908~1970)7、认知心理学(1)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Neisser)出版的《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认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主要观点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学问。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而兴起。主要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二、科学心理观(心理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一)心理与脑的关系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一)从物种发生史上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脑的阶段才出现的一种反映1、反映及反映形式的演化反映是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物种反映形式无机物物理、化学有机物物理、化学、感应性神经系统物理、化学、感应性、信号2、动物心理的发生、发展动物的发展阶梯心理水平腔肠动物感觉萌芽环节动物感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鸟类、哺乳)知觉灵长类(猿猴)思维萌芽人类意识(二)从个体心理发生史看,心理的发生、发展与大脑的发育完善密切相关(三)临床、科研也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切除或破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动物正常的心理就会失常或丧失年龄(岁)脑重(克)0(初生儿)3902.5——3900712801214002013年2月28日济南时报B14版罪恶斑通过对罪犯进行X光扫描,德国不莱梅大学神经病学教授杰哈德·罗斯发现,罪犯大脑的前方均有一块黑色斑块,他称之为“罪恶斑”。“一个人犯罪,往往是因为大脑那块区域出现肿瘤或受到损伤,摘除肿瘤可恢复正常。当一个年轻人大脑前下方出现病变,那几乎肯定他有66%的可能成为重罪犯”。(二)心理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内容的源泉2、社会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1)一个人如果长期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实践,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心理首先从动物抚育养大的孩子谈起:“狼孩”的例子;正在睡觉的卡玛

1 / 40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