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十一五”绵阳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综述国务院“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基本方针。“十一五”以来,绵阳市委、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内需,引导消费”的宗旨,克服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巨大影响,及时进行市场服务体系布局调整,恢复正常的消费品市场次序,在灾后国家一系列恢复重建政策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振兴规划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绵阳市消费品市场迅速摆脱地震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走出低谷,爬坡上坎,快速前进,呈现出消费总量迅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至“十一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9.56亿元,是“十五”末的的1.9倍,年均增长17.16%,高于“十五”年均增速4.98个百分点。回顾“十一五”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总体呈现城乡市场供需两旺,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一、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一)、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绵阳消费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物流畅通,网点发展迅速,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惠家政策落实迅速,灾后重建推进有力,我市家电、汽车和建筑装饰、家具等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额逐年增长,至“十一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419.56亿,是“十五”末的1.9倍。期间的2008年虽然受地震影响增长速度一度下滑,但当然仍然保持了12.9%的增长速度,其后两年快速恢复,现购销两旺(如图一)。“十一五”期间,绵阳市场服务体系的调整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商品市场的改造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市场更加完善,规模不断扩大,以高新区为中心的汽车市场、以剑南市场为中心的陶瓷市场、以三江市场为中心的水暖建材市场、以虹高市场为中心的新鲜疏菜批发市场等12个亿元市场初具规模,三台川西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也正式投入运行,绵阳市消费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重新站上了一个高的里程碑。到”十一五”末底,绵阳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达到家,从业人员人,比十五末分别增加个、人。拥有一定规模、环境秩序好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个,其中消费品市场个,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个。(二)、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城镇市场继续主导。“十一五”时期,我市城市化进程推进迅速、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活动”、“汽车下乡活动”为特色的加强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城镇、乡村消费品市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十一五末,绵阳市城镇市场和乡村市场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4.55亿元、145.01亿元,比十五分别增长%、%。从结构上看,城、乡之比为65.4:34.6,与十一比,虽然城乡市场差距在缩小,但城镇市场仍然继续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导力量(如图:十一五和十五末末城乡市场比较图)。(三)、限额以上企业发展提速。十一五以来,我市限上商贸流通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立足于加强经营管理、提升经营水平,做大做强经营领域,涌现和成长出一大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大型餐饮不断涌现,有力地提升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十一五”末,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及个体户共实现零售额93.74亿元,占全市总额比重为22.3%,比“十五”末提高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88.73亿元,占全市总额比重%,比“十五”末提高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实现5亿元,占全市总额比重%。比“十五”末提高个百分点。(四)、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平稳发展,比重下降,但仍占据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十一五”末,全市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平稳发展,虽然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处于下降态势,但依然占据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十一五”末,全市限额以下商贸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325.82亿元,比十一末增长17%,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7.6%,比十五末下降了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263.43亿元;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2.39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下降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五)、行业间发展不均衡,零售业主导消费品市场。十一五末,绵阳全市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3.0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9.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总额分别为亿元、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如图三消费品市场按行业结构表),从各行业发展情况看,行业间发展不均衡,零售业主导全市消费品市场。(六)、地区间发展参差不齐,但特色鲜明。十一五期间,绵阳九个县市区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速度参差不齐(如表一,绵阳各县市区十一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十五末的增长速度及分行比重),但各地发展的消费品市场特点鲜明,涪城、游仙两区作为绵阳中心城市,社会消费零售市场品种全、规模大,以汽车、钢材、陶瓷、疏菜、建材为首六大专业市场和欧亚、好又多、百盛、梅西商贸、成都人民商场及沃尔玛等大型购物中心及芙蓉汉城的特色餐饮消费中心均分布在其辖区,因此该两中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批发业所占比重较大;三台、盐亭、梓潼作为我市的农业县,农村市场发展较好,所占份额较大;江油作为绵阳的川北工业重镇,工业品市场发展较好;而安县则以旅游业为主,旅游市场发展初具规模;北川、平武作为我市的山区县,幅员辽阔,人口稀少,消费市场规模小,规模以下零售市场所占份额较大。二、消费品市场特点。总体上“十一五”期间,绵阳消费品市场主要呈现以下鲜明特点:(一)、消费格局日趋完善。“十一五”时期,绵阳市消费市场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经济等优势,特别是紧紧抓住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积极实施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引导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以“走近两弹一星,体验原始山水,探源李白文化,休闲神奇绵阳”为主题,集中精力打造精品景区,把旅游业培育成绵阳重要的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优先发展信息、金融、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以现代化的商贸业态为着力点,全力提升城市商贸业态档次,消费体系、市场建设逐步得到完善。1、消费体系不断完善,商贸业态得到升级。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特色鲜明的商业街相继建成。”十一五”末,全市共有批零住餐法人企业1797家,比”十五”末增加583家,增长53.1%。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153家,比”十五”末增加95家,增长163.8%。一些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专卖店、连锁店、专营店、特许经营等新型商贸经营业态不断涌现,遍布城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出现了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及文化功能一体化的大型商场,在方便购物的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如茂业百货商业圈、嘉信茂购物广场、百盛购物广场等数家高档次商业圈。随着苏宁电器、国美电器、梅西百货购物广场等重大商贸项目的建成,也为我市商贸流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后续支撑。2、市场建设不断加快,总成交额迅速扩大。“十一五”末,全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家,市场营业面积31.13万平方米,市场成交额20.77亿元。绵阳市各类市场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交易额也大幅提高,商品市场已成为沟通城乡间、地区间商品流通的一条重要集散地。城镇居民消费的肉、蛋、禽、蔬菜、水产品等90%以上是由集贸市场提供的,集贸市场已成为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场所。3、市场主体呈多元化。“十五”期间,我市商品市场虽然丰富,但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不尽人意。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商品供求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社会各界办商业,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市场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到”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3万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0.8%,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总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二)、日用商品档次逐年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引进的商业企业逐步高端化,超市企业在最初的欧亚、好又多、百盛购物中心三家大型购物中心基础上又增加了梅西商贸有限公司,成都人民商场及沃尔玛超级购物中心,这些大型购物中心的引进有力地提升了吃、穿、用等日用商品的档次。(二)、基本生活必需品稳步提升。截至”十一五”末,全市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同比增长26.8%,其中对居民的零售额累计实现93.4亿元,同比增长16.6%,零售业之所以能保持稳步增长,三类商品零售额的迅速增长起到了直接且有力的拉动作用,其中粮食、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5.02亿元,同比增长13.8%;日用品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同比增长40.2%;中西药品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3.00亿元,同比增长48.8%。(三)、餐饮业和居民休闲服务业发展迅猛。“十一五”期间居民消费观念上飞速转变的5年,5年来绵阳市居民由生活型消费意识已过度到品质型消费意识,特别是地震发生后,居民消费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在餐饮与居民服务业上得到充分体现,大型餐饮,特色餐饮街层出不穷,极大丰富消费者选择空间,改善消费环境。5年来餐饮业实现翻番的突破(如图二:2006-”十一五”末住宿餐饮行业运行情况)。(四)、商品住房销售强劲,建材及房屋装饰装修材料销售旺盛。“十一五”期间国家一系列推动房地产市场化发展的措施和震后绵阳灾区恢复重建的刚性需求和我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消费不断升温,绵阳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建筑装饰材料、家俱用品等商品市场快速发展。(如图三为2006年-”十一五”末商品房住宅销售情况)。(五)、汽车等高档商品购销两旺。一方面受地震灾害影响,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国家一系列促进振兴汽车工业新政的有力实施,绵阳十一五期间,汽车消费市场出事了供销两旺的火爆局面,形成了以新川、同立、万向、艾萧等为龙头的大型汽车销售中心和大众、现代等为代表的4S优质服务店,“十一五”末,绵阳汽车销售总额达到亿元,比“十五”增长%。(六)、家电消费升级换代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大幅增加,分别达到15516元、8201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61倍、2.58倍,消费市场潜在消费能力增强,居民购买力大幅提升。同时,随着城乡基础设施如水利、道路、电网的改造升级,居民出行、用水、用电极为方便,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由奢侈品降低为日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已成为居民的日常行为。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统计,十一五末,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比十五增长倍。三、消费结构实现飞跃“十一五”时期,绵阳市积极探索扩大消费的多种渠道,大力营造消费热点,“绵阳科技城”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日益显现。通过举办各种商贸节、旅游、饮食文化节,引导居民消费向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推动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新型消费进入城乡居民家庭。居民消费热点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实现飞跃。1、吃穿用等传统型消费仍然是消费持续增长的稳定动力。”十一五”末,我市居民吃、穿、用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消费实现零售额15.59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17.5%,比”十五”末增加8.15亿元,增长91.3%,吃穿用等传统消费仍然是消费持续增长的稳定动力。2、药品、保健品销售明显增加。五年来,我市城乡医疗改革及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愈加重视,药品、保健品销量大幅攀升。”十一五”末药品、保健品零售额3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26亿元,增长61.3%。3、文化娱乐相关商品增长明显。五年来,我市城乡居民在文化娱乐发展型商品消费上逐步提高,成为消费市场亮点。”十一五”末,文化娱乐发展型相关商品零售额12.8亿元,比”十五”末增加6.3亿元,增长72.4%。4、汽车销售实现高增长。五年来,我市汽车市场交易活跃,居民购车热情不减。”十一五”末,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30.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