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世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第一课自觉能动性与自强不息第三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第二课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二、坚持从实际出发三、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一、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自从人类诞生那一天开始,对世界的探索就在不懈地进行中。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就我们的这门课程而言,只有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才能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客观现实,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历程随着人类认识的拓展,思考的加深,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就转化为对世界本质的思考。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所有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它做了很多探讨。不同的哲学派别,对究竟什么是世界的本质做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回答。总体而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三大发展阶段。凭借直观和直觉猜测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把它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哲学家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特性。其代表人物是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这种形而上学物质观,不仅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了物质的客观性(即不依赖于意识的本质),而且以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为根据和基础,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自发性、直观性和猜测性的弊端,使唯物主义物质观得到了科学的论证。但是这种观点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解释不了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说明不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也难以驳倒唯心主义的不断进攻。因此,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物质观必然会被新的物质观代替。19世纪,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遇到了全面的危机。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与总结,形成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其原意是人或物的固有属性和本质。自然即天然,是与人工物相对立“不借人力”的存在。自然一词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有了人类,有了人工物的存在。在人类尚未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存在。在自然界长期演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人,形成了人类社会。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1.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3.人类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4.人类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1.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1)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早在数千年前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从日复一日的天象观察中得出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而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找到答案。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1)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与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植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和发电等。(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众所周知,人类并不是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古猿劳动进化成人类。3.人类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原始的人类开始出现在距今约300~200万年以前。智力和文化的发展是人类进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南方古猿是由猿分化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科代表,具有猿和人的混合特征,能直立行走,代表了由猿到人演化过程的过渡阶段。它们生活在距今500~120万年间的东非和南非等地。它们的脑容量变化范围由早期的450毫升到晚期的725毫升。它们可能像现代的类人猿一样具有即兴使用树枝、木棍、石块的能力,但无有意识地制造工具(石器)的能力。理解自然界是客观的比较容易,理解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相对来说就有些难度了。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目的支配下进行的。这就是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同于自然界。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和高级运动形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对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物质力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形成主要不是人的生理组织与机制进化的生物学过程,而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共同活动和相互交往等社会关系形成的过程。人类的直接祖先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不得不以群体的联合力量和集体活动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恩格斯曾把过着群居生活的古猿称为“社会化的动物”,把它们的群体关系称为“社会本能”。他指出:“我们的猿类祖先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显然不可能从一种非社会化的最近的祖先发展而来.”人类祖先的群体关系的社会本能,是从猿进化到人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同劳动的发展相适应,这种群体关系越来越广泛和密切,终于随着人类的出现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关系。有了社会关系,人类社会即告产生,这种社会关系随着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复杂异常的现代社会。4.人类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思维也是人类要认识的客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思维的过程必然产生意识。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人与动物的最重要区别则在于人会思考,人有意识。从这一角度来看,既然人类的产生是客观的,那么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思维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是客观的。(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科学认识1.物质的基本含义2.意识的本质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的基本含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指出了物质的科学含义。物质实际上就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随着地球上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一般认为,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由无机物具有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发展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和思维。列宁说过: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人类意识的产生并不完全是自然演化的结果,社会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了人脑。”社会劳动不仅是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而且也是意识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思维器官的大脑在劳动过程中日趋完善,同时,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也丰富了意识的内容。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类人猿进化成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高级、最完善的物质器官——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器官,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如此。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们得到真知,但是人的意识也会虚幻和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如各种谬论和迷信观点。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此要探讨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物质决定意识。首先,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总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这深刻地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而是物质。其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不能说意识来源于人脑,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不要把人脑说成是大脑。再次,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如果没有客观现实,意识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每一个历史时期或者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从历史的发展以及整个人类而言,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其次,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以物质为前提和基础,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意识不是完全被动地反映物质世界,它还具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又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二、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首先,做事情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其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再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最后,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三、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