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作品与作者夜雨寄北李商隐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题解题解《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回首页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绝句)品读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品读、停顿、会意视频会意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巴山夜雨涨秋池。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却话巴山夜雨时。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品读欣赏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品读欣赏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品读欣赏合作探究1.本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那么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精彩展示1、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回家的日期,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句得到。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未有期,大雨聚至池中涨满了水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余味无穷。小结:诗文欣赏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归期无期的无奈、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共语的期盼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背诵默写视频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