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分析颂莲外观小说《妻妾成群》将她描述成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她留着齐耳短发,不施粉黛,脸色有点苍白,身影单薄纤细。那头利落的齐耳短发正正好展现了一个学生,新女性的清新形象。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由山东籍女演员巩俐扮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女性形象,她脸色红润,身段丰腴,个子较高,长发梳成两条又黑又粗的麻花辫。这打扮头发都与其他姨太无异,让颂莲没了自己的独特性淡化了学生气,成为当时被压迫的一个女性缩影。颂莲性格小说:始终保持人格独立,不肯与陈家其他太太沦为一类人。她有着女大学生朝气蓬勃,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个性率真,还有无法掩饰的才情,这正是她吸引陈老爷的地方;小说中的颂莲执意遵从自己的内心,对待周围事物的变化十分敏感,虽然身不由已处于陈府之中,但是内心深处不愿同流合污,她与陈府妻妾争宠的环境总是格格不入。电影:小说中活泼的一面没有过多体现,言行举止变得沉稳老练,主动将争宠夺爱当作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对周围的人没有什么同情心。为了在陈府获得较高的地位,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争宠上面,甚至不惜假装怀孕来谋求陈老爷的宠爱。完全失去自我,变得十分世俗,甚至不择手段,让人看不出她身上“女大学生”的印记,似乎已经完全蜕变成一个封建家庭的姨太太了。颂莲初始小说:清秀的大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现实中带点清傲,给人以神秘感和女人味。嫁进陈府是自主的理智决定,能看清现实并积极的接纳现实。嫁入之前在咖啡店和陈老爷的见面,打着细花绸伞姗姗而来,慢条斯理的拿出蜡烛插上,那股子不紧不慢的书生气正是老爷对其着迷的所在,带着点若即若离的琢磨不透,加上年轻的身体,奠定了与其他姨太太所不同而受宠的基础。电影:一开始便给了颂莲一个面部特写,以对话形式告诉观众这场婚姻的被迫性。虽受过新式教育却逃不出封建礼教婚姻的安排牢笼。讲颂莲的自主意识一再淡化。而自己走不做红轿则展现了她对婚姻的反叛。颂莲中间小说:不屑于参加争宠,以至到后来面对他人的指责不争不辩,显得沉默寡言。与后院的争斗显得格格不入,思考着人活在这宅子里的意义。“像狗、像猫、像金鱼、像老鼠,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电影:主动参与争宠,让人将饭端到自己的房里以示特殊,假怀孕以争夺特权。这里的颂莲在环境里已经完全被同化,成为一个世俗的,与他人并无不同的姨太太。颂莲结尾小说:目睹了梅珊的死亡,疯掉了。整日整夜的坐在井边,嘴里喃喃念着“我不跳,我不跳井”。这种碎碎的念着的话既是一种反抗,也是一种无力。如同条件反射般,却没了真正的灵魂。电影:梅珊死后,颂莲将三房和四房的灯笼都通通点亮,放着梅珊生前的曲,端正坐在房中。似缅怀,似控诉,似哀悼。同时也象征着渴望自己来掌控自己命运的挣脱。然而当五姨太进门后问“她是谁”,她从这边走到那边,仍然走不出这个牢笼般的陈家大宅。仍旧是反抗后的束缚,终究无法逃离封建制度的压迫。老爷小说:是个活生生的人,有情绪有脾气,虽然看似不重要,实际仍是后院里隐形的掌权人。电影: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处理方式,就是始终没有出现男主角陈佐千老爷的相貌,这种模糊化的处理,实则强化了颂莲作为女主人公的地位,也更加明确化的加强了老爷的掌权者身份。同时,陈佐千就像一个王国的统治者,他的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权势、地位,他所拥有的主宰权能够决定府里所有人的命运,他的好恶决定了太太们的地位乃至生死。这种绝对权威仅仅靠一个背影,就能展露无遗,压根不需要他的样貌出现。模糊化处理更加耐人寻味,引人深思。颂莲与老爷小说:在新婚第二天,颂莲要去拜见几位太太。在小说中,是陈佐千带着颂莲一一拜访几位太太的,这正好彰显了老爷对新四姨太的喜爱。包括颂莲对每个人的评价,见大太太后俏皮的说“她有一百岁了吧”等都被老爷包容。这份宠爱也和后来颂莲的失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电影:并没有明确的喜爱,老爷一直是个封建大家长的形象。威严,权威。所有人按制度办事,所有人都得听从老爷的安排,不听话的就得受惩罚。两人的关系看不出亲疏,更多的只是一个权利顶端的掌控者的身份,女人对他只是个床伴,玩具。卓云小说:表面和蔼,实际内心心机深重。从未在人前露出明显的马脚,对谁都笑眯眯。电影:比起小说来说,虽然也心机深重,但更沉不住气些。和各位姨太太相处时,总无意间挑拨他人之间的关系。那些话让人听的出来是意有所指。当老爷来自己房后,到颂莲处炫耀,已展现两人隐形的刀锋剑影。这在原著中的卓云是不可能的,包括在灌解酒药时的各种狰狞气急败坏,老爷将颂莲封灯等的幸灾乐祸,都让卓云在电影中恶的更明显,浮躁些。颂莲与卓云小说:卓云的狠见于三件事。雁儿的小人。梅珊的孩子。最后为报复梅珊打伤自己的孩子,堵住梅珊和高医生偷情,等于直接杀死了梅珊。而于颂莲其实并未正面交锋,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电影:在其被颂莲伤了耳朵后,在老爷面前说颂莲恨他而换来老爷的关心宠爱,在颂莲面前却依旧笑着说还是姐妹,肯定是无心的。这些种种,都清晰的展现了卓云的笑里藏刀。而在雁儿的惩罚上,直接说出“毕竟妹妹你也刚刚封了灯”等已经很明显的敌意的话。两人在院中的争斗中已经撕破脸皮,而小说里只是表面风平浪静下的暗涌。梅珊梅珊这个人物在小说和电影里的改动都不大。同样的倔强,率直而又反叛。在新婚夜叫走老爷,因为不满新太太而大早上唱戏扰人清梦。冒着被吊死投井的危险,与高医生偷情,敢于向传统封建发起挑战。在整部作品里,她其实是最直白的挑战者。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的直白叛逆,爱出风头,不知收敛,让她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她于卓云的性格刚好是两个反的极端,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正说明了她与卓云斗争的结果。颂莲与梅珊小说:与梅珊的关系要更亲近些。在院里的四位太太,唯有梅珊是让颂莲既可怜又羡慕的。新婚夜时,梅珊抢走了老爷,颂莲却并不怨她,甚至主动为梅珊开解。每次听梅珊唱戏,颂莲都有所触动感同身受。发现了梅珊和高医生的奸情,颂莲更多的是紧张和惊心,却从未想过去拆穿。甚至在梅珊出去会面的时候,说了声“小心点”。这是颂莲在这个勾心斗角的院子里还仅存的几分善意。电影: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什么特殊。颂莲一直沉沦在争权的环境里。新婚夜的抢人,颂莲阴沉着脸,听戏时也是一脸恼怒,两次听戏都不欢而散。甚至在最后梅珊的死也是颂莲所造成的,和原作背道而驰。雁儿小说:小说中的雁儿虽然也做着太太梦,但总的来说还是逆来顺受的,面对颂莲不敢反抗。所有的不满怨念都在私下进行。而她的死也是带着讽刺的,被逼吃下的草纸并不一定就是完全的病因,但带着一定的嘲弄的悲剧命运。电影:电影中的雁儿敌意则很明显。从最初进门时不让颂莲用水到捏脚时抵颂莲的话。比起小说还有所收敛的野心,电影对成为姨太的渴望及身为丫鬟的不甘心凸显的更为明显。在电影中,雁儿就是一个找不准位置的天真幼稚的丫鬟,她放任自己的野心,却看不到姨太太们看似荣华富贵的背后的暗流肮脏。刁钻却没有城府,就注定了她的命运。而最后她的死也由讽刺的命运变成了不屈的抗争。颂莲与雁儿小说:颂莲不满雁儿,然而这份不满也仅限于夫人对丫鬟的,对她的不忠,对她对自己的不该的愤恨而震怒。电影:颂莲与雁儿的矛盾在电影中更加凸显,也正是这份凸显让颂莲相比小说显得更为天真狭隘一些。明明只是丫鬟,颂莲却一再小题大做,找不准自己真正的对手,而把所有人都拉到自己的对立面。为了与雁儿一句怄气而假装怀孕,也显出了颂莲的心胸狭隘,没有城府。做事冲动,为了一时的特权而放纵自己耍小性子,却不考虑后果。也正是这份幼稚展现了颂莲的年轻,天真,无城府,注定了颂莲在这座宅子里的失败命运。两个人的争斗,看似毫无意义,却最终导致了两人的灭亡。也正是这份原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争斗,让人更看清比起心机深沉的卓云,两人注定的无奈何的命运。飞浦小说:飞浦在小说中是个和颂莲相知相惜的人,但他是个同性恋。同时也是作为颂莲在陈家大宅里唯一能说的上话的人。电影:删减了很多情节,飞浦只是个有着大少爷身份的模糊的人。颂莲与飞浦小说:颂莲与飞浦从菊花到吹箫时遇见,带顾少爷来教颂莲学箫及去云南的辞行,回来后遇见颂莲喝酒。这条长长的线既铺垫出两人朦胧的欣赏和情感,也展现了飞浦是作为颂莲在陈家大院的最后一份希望希望寄托。电影:颂莲与飞浦的认识汇合为短短两个场景,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变得极为突兀,陌生。致使最后飞浦来看颂莲时两人貌似熟络的对话让观众有些许茫然之感。苏童作品风格苏童,南派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风格华丽濡湿,充满机智和才气,诗意和暧昧,优雅与从容。其中今天讨论的《妻妾成群》则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苏童作品转变的开始。“苏童的风格有所变化,从形式退回到故事,尝试以老式方法叙述一些老式故事”“先锋性的实验成分已明显减弱”,是苏童的一个转折点。《妻妾成群》《妻妾成群》是苏童写作风格上的第一次转折,已不能反映苏童作为先锋派的面目。这篇小说已经带有回归传统的意象,甚至不少人把这篇小说推为“新写实”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影响甚大,也标志着苏童的写作风格走向成熟。这篇看上去古典味十足的小说,仍显示出了非常现代的叙事手法,它强调语言感觉和叙事句法,仍然未脱形式主义的外衣,因此仍具有一定的“先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