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家风俗礼节的形成。二、客家风俗礼节的特点与具体表现。(一)、客家人传统岁时节日礼俗(二)、客家人婚嫁礼俗。(三)、客家人喜庆礼俗(四)、客家人丧葬礼俗(五)、客家人民间娱乐习俗。(六)、客家人的待客礼节(七)、饮客家酒娘礼俗(八)、其他风俗三、对客家风俗礼节的看法、感悟和建议四、客家风俗礼节文化的发展变化和研究价值。一、客家风俗礼节的形成。俗语云:相嘘成风,相沿成俗。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风貌源远流长。她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传统儒家文化,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从而使客家民俗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成为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二、客家风俗礼节的特点与具体表现。“礼为社会生活之规范,以礼节之,则为礼俗。”客家人是汉民族中的一支优秀民系,自古以来以重礼、讲礼貌著称。客家人重礼俗,最主要的是由古礼沿袭,保留了中原历代风俗。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但随着先祖的迁移,而将各类风俗一同带去,在新的地区播衍继承,也有些风俗被客地融化、改变,或赋予新的内容,或由于各种原因被新地区的风俗所取代。(一)、客家人传统岁时节日礼俗过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除夕晚大家必须洗澡,否则下辈子有会变牛的传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守岁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开大门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正月初一早上多吃素,除了使肠胃可休息休息还有斋戒净身的意思。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初一不扫地,不洗澡,意思是不要把财气赶走了。在客家人聚居的闽粤赣地区,素有农历年初一食斋的习俗,据说已持续了三百多年。即年三十(或廿九)晚餐以后,家家户户必须把装盛过荤腥的碗筷碟盘勺等厨具统统用开水泡过,甚至连盐缸都要临时换用,年初一整天只吃豆腐、青菜等斋菜。这种奇特的习俗有一种传说。传说客家人居住的某村有个古泉公,生有十一子,长大后都分了家,古泉公独自为户。有一年大年三十,儿子们接二连三地来对父亲说:“爸爸,今晚你不要做饭了,来我家吃吧!”但是到吃晚饭时,十一个儿子都想到一块去了:“我不请父亲吃饭,其他兄弟总会请他吃吧。”于是,直至十一个儿子家家都吃完除夕的晚餐,还没有人去喊父亲吃饭。吃完饭,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人说:“这么晚了,不知有没有人还没吃饭啊?”有一个人指着身边一条黄狗说:“除非这条黄狗还没喂吧!”坐在一旁的父亲气得七窍生烟,瞪着眼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不孝子,你老子就没有吃饭!”住在上屋的第三子新穰公头脑颇灵活,听见父亲怒骂,立即挎上一条钱袋从后门出去,由屋背转到大门口,装着全不知晓地问明了原因后,便一本正经地说:“我出去讨债刚回来,还没有吃饭,爸爸,你就跟我一块吃吧。”父亲吃完饭,还是气愤难消:别人说多子多福,我却多子无饭吃,还不如无子。经过一夜思考,第二天(大年初一)他便带上田契、屋契、山契到一座庙出家去了。他还对子孙发出誓愿:“凡我子孙,年初一跟我食斋者,发达吉昌;不跟我食斋者,早死早亡。”他这一招,其实是为了使子孙不忘这件事,教育后人要孝敬奉养老人。从此以后,每年年初一这天,很多人便食起斋来了。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春分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清明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端午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船,房上挂艾叶、挂葛藤等等。客家人端午挂葛藤习俗,其目的是“祈求除祸消灾”。家家户户少不了买上一搁葛藤,挂在门框上。梅州民间的挂葛藤的来历有两种传说,都与黄巢有关。大埔的民间传说:那年五月初一,黄巢的义军去攻打一个州府,路遇一个逃难的妇人,身上背着一个较小的孩子,手牵着较小的孩子。他感到奇怪,下马询问。妇人道:“背着的是自己的侄子,他一家都遭难死了,只剩这根独苗;手牵的是自己的的儿子。”黄巢告诉她:“黄巢的兵是保护穷人的,你到了新的地方后,在门上插个青枝做记号,就可以得到保护。”妇人照着做了,并告诉亲邻,渐渐传到南方,以后便有了端午节插青的习俗。重阳节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二)、客家人婚嫁礼俗。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赘婚,转亲,换亲,改嫁等。有些现正逐步少见,消失.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客家新娘礼客家姑娘新婚除传统的祭拜祖宗和跪长辈外,新媳妇下厨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节。新婚第四天开始,新媳妇要一大早起来主动挑水,这叫“新媳妇下厨”。说是下厨,其实除了挑水必须由新娘媳妇完成外,其他都只是象征性的,唱主角的还是婆婆或大嫂。而新媳妇主要是拜拜灶君,摸摸锅碗瓢盆,烧烧火添点柴,同时在家务、烹调方面虚心向婆婆、嫂嫂讨教,熟悉夫家的饮食习惯,有的也会烧一二个菜以表现手艺。(三)、客家人喜庆礼俗1、诞生礼仪:催生、出生、做三朝、一百天、做周岁、做满月2、成年礼仪3、寿诞礼仪4、建房迁新居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四)、客家人的丧葬礼俗着寿衣、送终、报丧、摆孝堂、落枕、发丧、安葬、做七比起其他礼俗,丧葬之俗来得更为庄严肃穆。客家人对于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过于繁文缛节。葬务从厚,礼务从奢,丰其筵席,醉饱灵侧,鼓乐奠别等等。一些地方至今旧俗犹存。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后(常为十年),挖开墓穴,将遗骸用炭火烘烤,按人体结构屈肢装入特制的陶瓮内,谓“检金”,然后重新安葬,这才是永久、真正的坟墓。对于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别的丧葬礼俗,如比较注重请僧道打醮念经,超度亡魂等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九连环,茶灯,大刀舞,大成乐舞,道士舞,乐器会,演戏,十番音乐,提傀儡,放烟火,迎神赛会(五)、客家人民间娱乐习俗。(六)、客家人的待客礼节待客客人光临,男客人由男人陪坐,敬烟,女人奉茶。不能“打赤膊”、“穿内裤”接待客人,亦不能随意弯腰曲背、架“二郎腿”,抠鼻子、玩脚丫。奉茶也很有讲究,单独奉茶给客人时要用双手端,客人多时用托盘端茶。客人接茶坐着要起身,不起身要说对不起,我没有起身。主人回答不用客气。用右手五指,左手四指,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人生何处不相逢”。进餐主人与客人进餐时,要客人或长辈坐上席,宴席上给客人斟酒要按座席的大小顺序。以方桌、圆桌为例:陪客的在方桌坐8号位、圆桌坐10号位,斟酒则按座位的大小顺序。这些规矩目前仍很讲究,尤其是广大农村。主人要给客人盛饭,请客人吃菜,不能侵占客人座位,不能脚踏别人的凳子横木,夹菜时只能夹自己一方的菜,不能目中无人乱夹乱挑。同一席的人吃饱时,不得离席,要把自己的筷子搁在自己的饭碗上表示等候之意(如遇有全席人把筷子搁在饭碗上,则表示不满或表示没有吃饱)或说一声某某请慢吃,对不起我没有等你。待客人回答:别客气,才能离席送客。送客当客人提出要走时,主人要先挽留,客人确实要走,主人应为客人拿物、开门、送出大门。客人说请留步,主人才与客人拱手或握手告别。多人同行的,客人长辈或老者先行。(七)、饮客家酒娘习俗客家人非常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爱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他们在喝酒时,很注重礼节。宴席上座时,他们很注重席位的布置,普通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客家人喝酒时,为了添加酒兴和热烈氛围,在各种宴会场所,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风俗。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秩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本人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本人,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现尊崇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多少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现敬意。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定,比方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同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运用大拇指、食指表现,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现礼貌。1、生育习俗2、栽树种竹3、打灶头4、元宵烧烟架5、卫生习俗6、山歌擂台八、其他风俗三、对客家风俗礼节的看法、感悟和建议李雅彤:“山歌擂台是客家人保留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也人许多好处,首先,它可以增进人们的友谊。现在在许多大的城市,邻居见了面也不问好,而客家山歌擂台,则是同县之间素不相识的人们比赛,这样人们很容易发展成朋友。其次,山歌中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唱首山歌抒发心情,迎接新的劳动。山歌文化是美好而和谐的值得我们却了解,值得我们去了解与探索。在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正需要人们的团结,需要减轻工作压力的机会。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这种文化中学习到很多。”学生之言曾锦伟:“身为客家人,对客家的风俗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