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规范要求2.2保护装置额定参数2.2.1额定直流电源:220V(110V)。2.2.2额定交流电流:5A/1A。2.2.3额定交流电压:100V/(相电压)。2.2.4额定频率:50Hz。2.2.5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2.2.6接地与隔离要求。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单独的接地网,接地线与变电站主接地网连接。系统的机箱、机柜以及电缆屏蔽层均应可靠接地。监控系统各间隔之间,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的连接,以及设备通信口之间的连接应有隔离措施。2.2.7电磁兼容性要求。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开关场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监控系统不应误动作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系统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应达到表1的等级要求。表1系统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等级要求序号电磁干扰项目依据的标准等级要求1静电放电干扰GB/T17626.4—24级2辐射电磁场干扰GB/T17626.4—33级3快速瞬变干扰GB/T17626.4—44级4浪涌(冲击)抗扰度GB/T17626.4—53级5电磁感应的传导GB/T17626.4—63级6工频磁场抗扰度GB/T17626.4—84级7脉冲磁场抗扰度GB/T17626.4—95级8阻尼震荡磁场抗扰度GB/T17626.4—105级9震荡波抗扰度GB/T17626.4—122级(信号端口)2.2.8电源的影响。1)I/O测控单元屏(柜)宜采用直流供电方式,手动切换。各装置应具有直流快速小开关或带有熔丝的隔离刀闸,与装置安装在同一面屏(柜)上。应对监测屏(柜)上整个直流电压回路进行监视,当在该直流回路中任何一处发生断线或短路时,都应发告警信号。32)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直流电源波纹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3)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动作。4)各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逆变器供电,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恢复)至额定电压的80%时,装置的直流变换电源应能可靠自起动。5)当交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谐波分量不大于5%,频率在47.5Hz~52.5Hz之间变化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2.2.9自诊断功能。2.2.9.1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告警信号及各装置应有自诊断功能,装置本身也应有LED信号指示。2.2.9.2配置的软件应与系统的硬件资源相适应,除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外,还应配置在线故障诊断软件,数据库应考虑具有在线修改运行参数、在线修改屏幕显示画面等功能。软件设计应遵循模块化和向下兼容的原则。软件技术规范、汉字编码、点阵、字型等都应符合相应的中国国家标准。2.2.10其他要求。2.2.10.1屏(柜)上各测控装置应有隔离措施,以便根据不同运行方式的需要断开或连接。2.2.10.2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动作。2.2.10.3计算机监控系统中任一设备故障时,均不应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站级控制层发生故障而停运时,不能影响间隔级控制层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2.5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要求:变电站监控系统宜采用符合DL/T860(IEC61850)标准的体系结构,也可采用其他标准的体系结构。采用其他标准的体系结构时,其信息交换应遵循IEC系列标准。2.5.1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监控系统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结构,由站控层、间隔层以及网络设备构成。站控层设备按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间隔层设备按工程实际建设规模配置,但应考虑终期规模的应用。设备布置于二次设备及监控室。2.5.1.1系统设备配置。2.5.1.1.1站控层设备。1)主机、操作员及工程师工作站:监控主机用作站控层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及网络管理的中心。操作员工作站是站内监控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用于图形及报表显示、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的查询、操作指导、操作控制命令的解释和下达,等等。运行人员可通过操作员工作站对变电站各一次及二次设备进行运行监测和操作控制。工程师工作站用于整个监控系统的维护、管理,可完成数据库的定义、修改,系统参数的定义、修改,报表的制作、修改,以及网络维护、系统诊断等工作。对监控系统的维护仅允许在工程师工作站上进行,并需有可靠的登录保护。2)远动通信设备:专用独立设备,直采直送,通过专用通道点对点方式以及站内的数据网接入设备向各级调度传送远动信息。3)“五防”工作站:根据变电站的防误闭锁方案,“五防”工作站可以独立配置或由主机、操作员及工程师站兼任,通过“五防”工作站实现对全站设备的“五防”操作闭锁功能。在“五防”工作站上可进行操作预演,可检验、打印和传输操作票,并对一次设备实施“五防”强制闭锁。“五防”锁具按本期规模配置。4)通信接口设备(通信管理装置):为用于站内其他设备的接入的转换终端,该设备为专用设备。设备组屏(柜)布置。5)打印机:配置激光打印机(A3、A4、A5幅面任选)。用于实时打印事件、报警信号、报表等。打印机应具有网络打印功能。6)音响报警装置:配置1套,由工作站驱动音响报警,音量可调。2.5.1.1.2网络设备。1)网络交换机:网络交换机网络传输速率≥100Mbps,构成分布式高速工业级以太网,实现站级单元的信息共享以及站内设备的在线监测、数据处理以及站级联锁控制,设备组屏布置或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2)其他网络设备:包括光/电转换器,接口设备(如光纤接线盒)和网络连接线、电缆、光缆等。2.5.1.1.3间隔层设备。1)I/O测控单元:I/O测控单元具有交流采样、测量、防误闭锁、同期检测、就地断路器紧急操作和单接线状态及测量数字显示等功能,对全站运行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处理和传送。I/O测控单元还应配置有“就地/远方”切换开关。I/O测控单元的配置原则为:开关电气设备按每个电气单元配置,母线单元按每段母线单独配置,公用单元单独配置。主变单元按各侧电压等级和本体单独配置不同的测控单元,也可以配置一台主变测控单元对应主变各侧和本体。110kV出线宜单独设置保护、测控装置,集中组屏。35kV母线、线路宜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集中组屏或就地布置在35kV开关柜上,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保护部分的技术要求参见相关保护装置的技术规范。2)间隔层网络设备:包括与站控层网络的接口以及和继电保护通信接口装置等,设备组屏(柜)布置。2.5.1.2系统网络结构。监控系统网络结构采用间隔层设备直接上站控层网络,测控装置直接与站控层通信的结构。在站控层网络失效的情况下,间隔层应能独立完成就地数据采集、监测和断路器控制功能。站控层网络负责站控层各个工作站之间和来自间隔层的全部数据的传输和各种访问请求。硬件设备、数据链路用以太网构成,网络传送协议采用以太网络协议,网络传输速率≥100Mbit/s,网络配置规模需满足工程远期要求。间隔层设备通过交换机与站控层以太网连接,其网络协议应成熟可靠,符合网络标准。2.5.1.3监控系统硬件要求。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该用标准的、网络的、分布功能和系统化的开放式的硬件结构。计算机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应满足本变电站的远景要求,但输入输出设备及I/O数据测控单元应满足本期工程要求,并考虑扩建需要。应该减少设备类型,即外围设备、微处理器、电气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等模块的类型和尺寸限制到最少,以减少扩建的麻烦和所需备件的费用。所有部件均应采取紧锁措施,抗振性能好,并且更换拆卸方便。I/O数据测控单元应是模块化的、标准化的、容易维护更换的、允许带电插拔的,任何一个模块故障检修时,应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所有I/O数据测控单元的部件在输入输出回路上都必须具有电气隔离措施。在站控层计算机故障停运时,间隔层系统能安全运行。一个元件故障不引起误动作,一个单元故障不影响其他单元。监控系统站控层与间隔层的通信介质应为光缆或双屏蔽双绞线,室内设备之间采用双屏蔽双绞线通信,需穿越室外电缆沟的通信媒介则采用光缆。光缆应有外保护层,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2.5.1.4监控系统软件要求。1)监控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成熟稳定的、标准版本的工业软件,有软件许可,软件配置应满足开放式系统要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及监控应用软件组成,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实时性、可靠性、适应性、可扩充性及可维护性。所有操作系统应是正版软件。2)应采用成熟稳定的完整的操作系统软件,它应包括操作系统安装包、诊断系统和各种软件维护工具。操作系统能防止数据文件丢失或损坏,支持系统生成及用户程序装入,支持虚拟存储,能有效管理多种外部设备。3)数据库的规模应能满足监控系统基本功能所需的全部数据的需求,并适合所需的各种数据类型,数据库的各种性能指标应能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数据库应用软件应具有实时性,能对数据库进行快速访问,对数据库的访问时间必须小于0.5ms;同时具有可维护性及可恢复性。对数据库的修改,应设置操作权限,并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前的内容等详细信息。4)应采用系统组态软件用于数据生成。应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的要求,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面向对象的、方便灵活的、易于掌握的、多样化的组态工具,宜提供一些类似宏命令的编程手段和多种实用函数,以便扩展组态软件的功能。用户能很方便的对图形、曲线、报表进行在线生成、修改。5)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可扩充性。具有出错检测能力。当某个应用软件出错时,除有错误信息提示外,不允许影响其他软件的正常运行。应用程序和数据在结构上应互相独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硬盘空间满,不得影响系统的实时控制功能。6)系统应采用带隔离的、可靠的、抗干扰能力强的网络结构。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软件管理各个工作站和就地控制单元相互之间的数据通信,保证它们的有效传送、不丢失。支持双总线网络、自动监测网络总线和各个接点的工作状态,自动选择、协调各接点的工作和网络通信。监控系统应提供通信接口驱动软件,包括与站内各通信设备的接口软件及与各级调度中心的通信接口软件等。7)当某种功能运行不正常时,不应影响其他功能的运行。2.5.2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2.5.2.1数据采集和处理。监控系统通过I/O测控单元实时采集模拟量、状态量等信息;通过通信设备接口接受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数据。I/O数据采集单元对所采集的实时信息进行数字滤波、有效性检查,工程值转换、信号接点抖动消除、刻度计算等加工。从而提供可应用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各种实时数据,并将这些实时数据带品质描述传送至站控层和各级调度中心。2.5.2.1.1采集信号的类型。采集信号的类型分为模拟量、状态量(开关量)。1)模拟量:包括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和温度量等。2)状态量(开关量):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开关的位置信号、一次设备的告警信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及告警信号、运行监视信号、变压器调压分接头位置信号等。2.5.2.1.2信号输入方式。1)模拟量输入:间隔层测控单元电气量除直流电压、温度通过变送器输入外,其余电气量采用交流采样,A/D转换位数≥14位,采样精度不低于0.5级;输入TA、TV二次值,计算I、U、P、Q、F、。交流采样频率≥32点/周波,应能采集到13次谐波分量,变送器输出为4mA~20mA、DC0V~5V。2)状态量(开关量)输入:通过无源接点输入。3)保护信号的输入:重要的保护动作、装置故障信号等通过无源接点输入;其余保护信号通过以太网接口或串口与监控系统相连,或通过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获得各类保护信息。4)通信设备接口信号接入:站内通信设备主要包括直流电源系统、交流不停电系统、火灾报警装置、电能计量装置及主要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监控系统公用接口设备采用数据通信方式收集各类信息,且容量及接口数量应满足以上所有设备的接入,并留有一定的余度,具备可扩充性以满足终期要求。2.5.2.1.3数据处理。1)模拟量处理。定时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