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的实践虽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作为一门学科的信息管理则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信息活动各环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这个领域年轻同时又极具活力。前言课程内容简介本书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重点介绍和讨论了信息和信息管理的内容及特征,信息的交流传递,信息分布,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服务,信息机构及其管理,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网络及数字环境,讨论了信息管理具体领域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以及所出现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前言1.1.1信息的概念早期对信息字面上的理解通信领域:有序程度的度量和负熵,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生命科学领域:生命体中的信号科技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部门发展成果、行业研究报告、中外专利、标准等资源经济领域:企业、商品(价格)、顾客、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哲学领域: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1.1关于信息(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1.1.1信息的概念(2)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1.1.1信息的概念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1.1.2信息的特征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从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按信息的传递方向划分,可分为纵向信息、横向信息和网状信息。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等等。1.1.3信息的分类按信息的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按信息的运行状态划分,可分为连续性信息、间隔性信息、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计算信息等。按信息的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如组织内部、外部)等等。1.1.3信息的分类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数据+背景=信息1.1.4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可表示为:信息+经验=知识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1.1.4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包含关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可以用图1-1和图1-2表示。1.1.4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图1-1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1.1.4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KDI表达(组合、排列)图1-2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转化1.2.1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并称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物质提供材料,能量提供动力,信息提供知识。如果没有物质,什么也不存在;如果没有能量,什么也不会发生;如果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同时,它们有着完全相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过程。1.2信息化与信息社会1.2.1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物质能量信息物质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分配领域·机器制造·化工产品·电子产品·建筑·农业生产︰能源的生产、加工和-分配领域·电能·热能·光能·核能·其他能︰信息的产生、加工收集、存贮和分配领域·市场信息·计划信息·金融信息·原材料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物质产品的生产、收集、存贮、加工和分配能源的生产、收集、加工、存贮和分配信息的产生、收集、加工、存贮和分配运输系统能源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系统表1-1物质、能量、信息在社会生产中的关系“信息化”的概念来源于日本。1963年,梅棹忠夫在其所著的《信息产业论》一书中首先向人们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景。1967年,日本政府的一个科学、技术、经济研究小组依照“工业化”概念,正式提出了“信息化”概念——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占优势地位的社会(即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1.2.2信息化信息化在各国的发展美国:1993(NII),1994(GII),1996(NGI)……欧盟:信息化的特征: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日本:《日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新政策》,2001(“IT基本法”和“E-Japan战略”),2003(“E-JapanII战略”)……韩国:1996《信息化促进基本法》,1999“网络韩国21世纪”……1.2.2信息化我国信息化的进程1993年底,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确定“三金”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2001年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三网融合”。2008年以后,三网融合进程加速。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1.2.2信息化信息社会与以前的社会形态相比,发生了一系列突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1.2.3信息社会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1956年,担任技术、管理和事物工作的白领工人人数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工业的美国正让位给一个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我们大多数人是历史上第一次同信息打交道,而不是生产商品。第二年——1957年——标志着信息革命全球化的开始:俄国人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这正是成长中的信息社会所缺少的技术催化剂。人造地球卫星的真正重要性不是它开始了太空时代,而是它引来了全球卫星通信的时代。《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1984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告别渔猎时代进入农业社会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大型化、集权化生产与消费的分裂拜金主义多样化、个性化、小型化社会生产取决于知识、信息生产与消费的合二为一《第三次浪潮》,1980信息社会是一种经济的现实,而不是抽象的思想。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消灭了信息的流程,加快了变化的步伐。新信息技术会首先应用到旧工业部门去,然后再逐渐产生新活动、新方法和新产品。在这个知识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具有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制度却生产出日益增多的低劣产品。新信息时代的技术不是绝对的。它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高技术和深厚感情的原则。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1984理解信息社会的五个要点:1.3.1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1.3信息管理概述图1-3人类社会信息过程信息流考察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当信息生产出来(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信息流一般经由两条渠道从生产者流向利用者,一条渠道是信息由信息生产者直接流向信息利用者,另一条渠道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1.3.1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1.3.1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信息管理的对象社会信息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并且,随着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大,信息管理的对象也愈益复杂,信息管理的对象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两大方面。1.3.1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1)信息管理的目标----总目标信息管理的总目标为: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充分发挥作用。1.3.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信息管理的目标----分目标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主要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的生产和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信息能及时地、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供人们使用。信息利用分目标。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的流通和分配,确保信息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按照社会信息过程的特征和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1.3.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信息管理的任务----宏观层次上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织、协调信息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活动,使信息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1.3.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信息管理的任务----宏观层次上的具体任务(1)制定信息开发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4)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1.3.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信息管理的任务----微观层次上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在最基层的组织一级上对信息的管理活动,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内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合理组织和开发信息,向他们提供,实现信息的效用价值。1.3.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信息管理的任务----微观层次上的具体任务(1)调查和了解组织或机构内部各类人员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满足不同需求的折中方案(2)搞清组织或机构内外信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