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2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内容提要心理发展概述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学生的情感、个性发展与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广义)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儿童心理学中的发展概念)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反应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连续性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阶段性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1、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2、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大肌肉运动觉到小肌肉运动觉)。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这种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码显现出来的过程。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发展的不平衡性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例如,儿童在一岁前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最快。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例如,儿童掌握语言的速度是神速的,而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育。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每一个儿童又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个别差异心理学假说认为,智力由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构成,前者代表智力的整体结构,后者代表智力的各个特殊方面,如计算能力、特殊记忆、音乐才能等。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之间,各种个别智力之间,其发展程度并不均衡协调,白痴学者就是这种不均衡性的一种突出表现。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发展的关键期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三、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间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这样的概念更为合适: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做“年龄阶段”。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教育的学制,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各阶段(下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婴儿期(1个月~1岁);(3)幼儿早期(1~3岁);(4)幼儿期(学龄前期)(3~6岁);(5)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6)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岁~17岁)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表现在:(1)心理发展有固定的阶段顺序和变化的速度;(2)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具有诸多的共同性。例如,思维发展的阶段顺序等都遵循共同的规律。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2、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教育、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例如,有人运用智力测验法测定,1972年儿童的平均水平比1960年普遍提高智龄6个月左右。良好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心理的发展,不良的教育则会束缚心理的发展。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问题:天生的聋子能不能欣赏音乐?天生的瞎子能不能欣赏美术?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较调查还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为什么?高尔顿认为教皇养子的环境条件与名人之子相仿,因而名人之子成名更多的原因在于遗传而不是环境。遗传决定论观点: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由遗传决定。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反思】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二)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代表人物:洛克、华生华生: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反思】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但是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是以遗传所提供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它不能超越遗传的作用而决定儿童的发展.而且…(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环境教育条件决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环境教育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潜在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更离不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内外)。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十岁时发表第一篇描写麻雀的“学术性”作品。1915年获得学士学位。1918年因软体动物方面的研究而获纳沙特尔大学的博士学位。嗣后,他的研究方向从生物学转向心理学。192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52~1963年任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曾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3届,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1、动作的重要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儿童的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饥饿的婴儿\旅行中的少年)(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2、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不同的主体对外界环境中的刺激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有所不同。图式最初来自遗传。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不断地得到改变和丰富。(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3、同化与顺应同化:就是使用已有的图式去解释新的信息或经验的过程。(口渴取水)顺应: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并建构起越来越高级的图式。(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机体的成长(主要指神经系统的生长)---不是决定条件物理环境因素:个体与物体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它们对主体发展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能被主体所同化。平衡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使用感知和运动来探索环境并获得关于环境的基本知识。被动反应——主动探究;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代表经历过的事物;自我中心;尚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3、具体运算思维(7-11岁)可以在头脑中进行一些逻辑思维活动,逐渐克服了自我中心,获得了物体守恒的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思维不再局限于具体可观察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相当抽象、系统的思维活动。(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每一阶段都是下一阶段的必要条件。所有孩子都要依次经历这四个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环境、文化、教育等的差异,这些阶段的出现可能提前,也可能推迟。皮亚杰的教育观点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皮亚杰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教育要重视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略高于现有水平的教学——引发不平衡2、多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活动),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3、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加他们学习活动的自发性和自主性。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1896-1934)是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

1 / 1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