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然药物与中药的区别摘要:本文介绍了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两个概念,并从定义、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这五个方面对俩者进行了区别。关键词:天然药物中药区别Abstract:ThisessayintroducedconceptsofnaturalmedicineandChinesematerialmedicine.Anddistinguishthesetwoconceptsintermsoftheirowndefinitions,ownfields,goals,threadsaswellasmethodsofresearching.Keywords:Naturalmedicine,ChineseMaterialMedicine,distinguish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遍布全球的医药工作者更多地将自己关注的目光投向来自绿色生命的天然药物和中药,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重大的环保意义和给人类以安全感,更主要的是它在治疗、保健、抗衰老等方面所具有的神奇效力。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天然药物和中药在这个世纪将以更加引人注目的战绩独领风骚。[1]一.定义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矿物质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及其配方、制成品。[2]中药概念的核心内涵在于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指导加以确定,即是以整体观念为主体的理、法辨证诊断系统,与独特的方、药治疗系统相统一的医学科学体系,也就是中医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统一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广义上讲,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但天然药物不一定都是中药。二.研究领域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等。[3]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产地、栽培、采收、炮制加工、鉴定、性能、物质基础、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三.研究目的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天然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天然药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寻找活性天然产物,进一步开发新药;研究天然产物对有机体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自然界诸类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和机理。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药学除了传统的药用新资源开发的任务外,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药材鉴定新技术的研究、药材种质的评价、现代中药制药技术的研究也是当今中药学的任务。四.研究思路1.天然药物研究的主要思路:针对国内外重要疾病、结合我国资源优势进行研究;根据前期工作发现的有苗头中药成分、或利用我国资源丰富.地区特产,或民间使用历史悠久等有开发利用前景但尚未深入研究的植物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针对一些天然产物生物活性高、疗效好而资源有限或含量极微的状况进行合成或半合成,或对药材传统非药用部位进行化学和药理研究,旨在解决供需矛盾;根据新发现的活性进行作用特点和机制研究,为开辟新类型、有特点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某些疾目前在西药领域尚无安全有效药物、期望在中药或中药成分中有所发现;中药成分研究步骤繁多,寻找一种选择性强、定向提取分离目标化台物的方法使得步骤简化等。[4]新药创制一般由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以及新药创制的基本过程三个部分组成。而天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则为新药的目标化合物提供了结构模式,从天然结构活性成分出发,经结构修饰、类似物的合成及系统的活性研究,总结结构与活性(毒性)的相关性,作为设计新药目标化合物的基础,是国际上研究天然活性成分的主要思路和方法。2.中药研究的主要思路1.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功效、药性、归经、配伍、炮制、毒性、体内过程,研究中医“证”与现代病理生理及药理的内在联系以阐明其防治疾病的原理2.与临床结合中医临床是指导中药研究的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中药的功效、适应范围、作用特点等,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3.建立中医“病”与“证”的动物模型中医学的“病”和“证”是与现代医学的“疾病”和“症状”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主要有“病”的动物模型和“证”的动物模型,最理想的情况是先对某种中医“证”的病因病机和生理变化等本质有所了解,然后采取适当的手段在动物身上复制模型[5]五.研究方法1.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常从有效成分或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工作开始,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根据提取溶剂种类的不同溶剂提取法又可分为四种:1.水提取法,适用于水溶性成分。2.醇提取法,适用于除蛋白质和多糖以外的其他各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3.其他常用有机溶剂,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种类不同,提取成分不同。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EF)。1.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SCF)是指热力学状态处于临界点之上的流体。SCF是气、液界面刚刚消失的状态点,此时流体处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由于其选择分离效果好,提取率高,产物没有有机溶剂残留,有利于热敏性物质和易氧化物质的萃取,80年代中期以来SFE技术逐步应用到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分析上,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6]1.1.1SEF技术提取天然药物中的应用天然药物中的挥发油是一种有效成分,它具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祛风、镇痛、杀菌等多种功效。传统的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但由于其组分多为低沸点、易氧化物质,提取时容易受到破坏,近年来采用SFE技术对其进行提取。葛发欢等应用CO2—SFE技术萃取黄花蒿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S—MS(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27个成分,其中1-甲基-3-异丙苯等13种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7]同样在黄酮类、香豆素类、甙类、生物碱、醌类化合物、萜类、甾体皂甙元等红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有重大成果。2.中药的研究方法在肯定中药临床疗效的前提下,从整体动物实验器官和组织、细胞、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筛选研究中药有效组分,结合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建立能同时体现有效组分和分子生物药效信息的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在分子水平上建立和完善整个中药药效指纹图谱研究体系。[8]并据此考察中药胃肠动力学、血清药化学等有效组分动态变化的主要过程,应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有效组分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实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的表达,进而探索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代谢过程及作用机理,最终阐明治病原理,创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体系。2.1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它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等优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其主要类型按固定相的聚集状态包括液液色谱法(LLC)和液固色谱法(LSC)两大类。[9]按分离机制则包括分配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空间排阻色谱法四类基本类型色谱法。中药质量的评价与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要控制质量,测定其与功用有关活性成分的含量是关键。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已成为评估中药质量的重要标志,实践经验证明,HPLC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分析高沸点、热不稳定性、大分子量的样品,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普遍适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10]HPLC法在中药有效成分测定、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其具有分离性能好、适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等优点。随着与质谱、串联质谱等联用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完善,高效液相色谱法必将在中药鉴定、中药活性成分分析、中药及其制剂生产的质量监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为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的首选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千百年来,中国的中医药世代相传,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显示出神奇的疗效,而天然药物作为中药材的基本来源也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放光彩。我们当勤奋学习刻苦研究,谨记“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致力于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参考文献:[1]刘璐、杜晓敏.二十一世纪的天然药物.山东医药工业,1999,18,03:18[2]杨世民、余蓉.药学概论.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9:123[3]姚新生.天然药物化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1.[4]叶鑫生、吴镭.中国的天然药物与中药基础研究.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信息,2001,02:264-265[5]李祥华.中药现代研究方法思考.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49[6]张志信.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16(3):228[7]催刚等.月见草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质量研究[J].中药材,1996,27(1):15.[8]张艺,王平,张静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5,27(1):41.[9]吴恒,陈礼明,张善堂.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安徽医药.2009,13(8):863.[10]艾华,王广基,顾轶等.超高效液相色谱在现代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