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车改革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第九小组:潘思旺孙梓杰公车改革公车改革12345公车的含义公车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公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公车改革的建议公车改革6小结公车的含义公车改革公车,即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我国现行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实际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事业不发达的情形下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原有的公车制度已经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存在着各种弊端,公车私用等公务用车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公车改革必要性公车改革公车改革必要性公车腐败现象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巨大的公车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公车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巨大的公车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公车改革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2000亿元。据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财政总开支累计支出30589亿元,其中公车开支占总开支13.1%,金额达到了4000亿,公车开支甚至超过了国防开支11.4%,多于教育、科学及科技、环保和医疗开支总和。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公车改革我国的公务用车大部分都是按照行政官员的职别来进行配置的,实际上,大量的公务用车已然成为某些部门领导的专车。当领导不需要使用公车时,公车处于闲置的状态,公车司机当然也处于闲置状态。然而,由于专车专用的限制,其他人都不能使用该车,最后的结果就是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行政效率的低下。公车使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公车腐败现象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公车改革部分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公车的购买、维修、保养以及为公车购买保险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收取各种名目的回扣,将国家财政资金据为己有。还有某些领导干部公然利用公车办私事,期间产生的燃油费、过路费等费用却由财政报销,公车私用现象的普遍发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公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车改革(一)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公车改革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有法可依,公车改革也要依法进行,因而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虽然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行政规章,但是缺乏一套全国性的行政法规,从而使得公车改革缺乏统一的标准。此外,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级别较低,其规定也较为笼统,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保障条款,在现实中可操作性不强。(二)公车补贴的发放不合理公车改革在某些地区实施的公车货币化改革中,公车补贴往往是根据公务员级别的高低来发放的,级别越高补贴越高,级别越低补贴也就越低。然而在实践中,级别高的公务员往往很少出差,基本都是在办公室里处理工作,用不了那么高的公车补贴。真正经常出差的公务员往往级别较低,实际需要更多补贴的他们,面对与自己级别挂钩的很低的车补,难免感到不公平。现实中的尴尬会影响公务员的情绪,打击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工作效率以及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团结。(三)公车管理机制不健全公车改革由于缺乏科学的公车调度和使用规范,我国对于公务用车的日常管理非常混乱,对公车的使用目的、使用时间、油耗、维修费、保养费以及保险费用等都没有完善的登记制度,从而导致公车违规使用的责任无从追究。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公务员将公车用于婚丧嫁娶、探亲度假的非公务活动等事件屡屡曝光,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四)公车改革缺乏群众监督公车改革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公车改革的应有之义,人民群众的监督能有效地对公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但是,由于行政机关的信息不公开,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实际地位上的不对等,使得群众很难参与到公车改革的进程中来。行政机关关于公务用车的财政预算及其详细的使用情况不公开、不透明,群众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相应的信息。当公权力无法受到群众的有效监督时,公车改革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国内外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公车改革启示国内:以杭州公车改革为例国外:德法日2020/2/24公车改革国内:以杭州公车改革为例公车改革国内:以杭州公车改革为例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所涉100多个单位分三批进行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到400多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工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完成了车改。公车改革国内:以杭州公车改革为例单轨制:这种改革方案主张成立专门的车辆管理机构,对所有公务用车进行集中管理,对公务员使用公车的目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消费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并记录在案,对公务员违规使用公务用车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对公务员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并给予相应的处分。杭州公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公车改革国内:以杭州公车改革为例公车货币化:发放“车贴”这种改革方案主张向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根据公务员的级别,将交通补贴划分为不同的档次,每月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给各级公务员,用于执行公务所需的交通消费;或者将交通补贴打入公务员的公交卡中,鼓励其乘坐公共交通。[3]同时,这种改革方案认为,为了满足宾客接待等特殊活动的需要,应建立相应的交通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这项措施仍遭到社会质疑,有市民认为这只是变相的增加公务员的福利,也有人认为按照行政级别发放补贴,可能造成隐形腐败。杭州公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公车改革国内:以杭州公车改革为例公车货币化:发放“车贴”这种改革方案主张向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根据公务员的级别,将交通补贴划分为不同的档次,每月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给各级公务员,用于执行公务所需的交通消费;或者将交通补贴打入公务员的公交卡中,鼓励其乘坐公共交通。[3]同时,这种改革方案认为,为了满足宾客接待等特殊活动的需要,应建立相应的交通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这项措施仍遭到社会质疑,有市民认为这只是变相的增加公务员的福利,也有人认为按照行政级别发放补贴,可能造成隐形腐败。杭州公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公车改革国内:以杭州公车改革为例市场化:这种改革方案主张将公务车的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即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将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管理。杭州市设立了公车服务中心的目的在于保障政府部门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让公务员借用公车与打的一样,有偿计价使用,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杭州公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2020/2/24国外:德法日公车改革公车改革享受专车的主体为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国务秘书和联邦指数机构负责人,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能保证公务用车。很多公务活动需要的公务用车都是从市场上租赁来的。官员要使用公务用车前要先进行预约,使用时要登记用车时间、事由、使用里程数等,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公务用车。官员在使用公务用车处理私人问题时需要按规定支付费用。德国政府还明文规定,公务用车应使用国产车,禁止购买欧盟以外的国家生产的车辆。德国国外:德法日公车改革在法国,只有部长、部长级代表、国务院秘书和司局长配备专车;但是不为司局长不配置专职司机,其从事公务活动时自己驾驶。普通的公务人员也可以使用公务用车,但是需要出差凭证。法国国外:德法日公车改革1991年新的政府令主要通过更为全面的措施对公务用车管理进行强化。新政府令中的措施主要可以概括为:一是设立车辆使用记录册制度。二是完善使用和管理程序。配备公务用车的单位和个人定期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禁公车私用,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将公务用车幵回家,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三是定期接受监督制度。财务部门每年6月1日通过各部门上交的表格对公务用车进行监督,表格的内容只要包括:车辆的类别、牌照、来源以及使用情况。四是公务用车使用特殊牌照。法国政府规定所用公务用车都必须在所属地区申请特殊牌照,这样不仅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门对公务用车进行监督,还有利于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促进公务用车使用的公开化、透明化。法国国外:德法日公车改革国外:德法日日本政府的公务用车有两大类:一是专用车,二是公用车。享有配备专用车的公务人员要达到正局以上级别,原则上配有专用车的官员不能由专用车接送上下班,除了大臣、副大臣、地方政府长官、议长等人,其余的官员只能接送到车站,然后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公用车是供正局级别以下的公务人员使用,主要是为公务活动较远、公共交通工具不易到达的地方。日本的公务用车主要有三部分来源:一是通过财政支出配备的公务用车,二是从出租汽车市场租赁来的车辆,三是通过鼓励私车公用的车辆。日本政府为减轻公务员的交通费用负担,也是通过货币化的形式向公务人员发放补贴。公务用车配置标准方面,日本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不断地提高,积极引进低公害和节能汽车,并且出台了“推进国家等部门采购环保物品相关法律”。日本2020/2/24国外:德法日公车改革国外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的启示:第一,压缩公务用车的数量,缩小公务用车配备的范围;第二,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要规范化;第三,借助市场资源满足公务活动需要;第四,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的监督;2020/2/24公车改革对我国公车改革的建议1.完善有关公车改革的法律法规4.建立健全公车改革群众监督机制2.公车补贴发放合理化3.完善公车管理机制小结小结我国公务用车改革是为了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是为了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因而,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竖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考虑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正确对待改革中的成功与失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对改革模式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案。改革必然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自导改革上,应该注重政府角色的转变,将“裁判员”的角色归还给社会公众,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欧伯,希望你可以回家了。THANKS谢公车改革